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2)
2023(14117)
2022(12210)
2021(11378)
2020(9577)
2019(22047)
2018(21876)
2017(42890)
2016(23077)
2015(26023)
2014(25937)
2013(25824)
2012(23859)
2011(21632)
2010(21999)
2009(20647)
2008(19545)
2007(17117)
2006(15356)
2005(13667)
作者
(67707)
(55785)
(55629)
(52799)
(35435)
(26682)
(25366)
(21757)
(21261)
(19900)
(19194)
(18823)
(17597)
(17554)
(17370)
(17115)
(16446)
(16441)
(16070)
(15988)
(13936)
(13810)
(13458)
(12709)
(12591)
(12435)
(12412)
(12311)
(11220)
(11060)
学科
(94813)
经济(94708)
管理(65269)
(63010)
(51525)
企业(51525)
方法(43126)
数学(37795)
数学方法(37406)
中国(31444)
(28079)
金融(28076)
(27016)
银行(26971)
(26057)
(24967)
(24853)
地方(22719)
业经(20837)
(20367)
(20180)
(17344)
贸易(17329)
农业(16916)
(16834)
(16014)
财务(15949)
财务管理(15920)
理论(15456)
企业财务(15178)
机构
大学(335311)
学院(332839)
(133810)
管理(131017)
经济(130867)
理学(113531)
理学院(112232)
研究(111628)
管理学(110376)
管理学院(109778)
中国(88338)
(71366)
科学(69042)
(63284)
(56224)
(51833)
研究所(51397)
财经(51297)
中心(51286)
业大(48369)
(47330)
(46486)
北京(45416)
(44433)
师范(44058)
经济学(40994)
农业(40797)
(40324)
(39452)
财经大学(38320)
基金
项目(225713)
科学(177412)
研究(165766)
基金(163773)
(142236)
国家(141084)
科学基金(120605)
社会(104230)
社会科(98872)
社会科学(98844)
(87874)
基金项目(87550)
自然(77939)
自然科(76081)
自然科学(76061)
教育(75416)
自然科学基金(74690)
(74291)
编号(68110)
资助(67485)
成果(55560)
重点(50740)
(50044)
(48909)
(46796)
课题(46627)
创新(43724)
科研(43104)
教育部(42717)
国家社会(42478)
期刊
(143193)
经济(143193)
研究(100413)
中国(58522)
学报(51580)
科学(48261)
(46421)
管理(46259)
(45047)
(42055)
金融(42055)
大学(38676)
学学(36436)
教育(34735)
农业(31949)
技术(26825)
财经(24586)
业经(23395)
经济研究(23063)
(20865)
问题(19295)
理论(17929)
图书(16822)
实践(16483)
(16483)
技术经济(15832)
科技(15484)
(15313)
商业(15132)
现代(15086)
共检索到485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祎琛  
本文根据资金流向,从动员储蓄的效率、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以及资金使用的效率三个方面选取若干评价指标,建立了区域金融效率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对2005-2011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金融效率进行了计量估计,同时引入了标准差指标对三大区域间金融效率差异进行度量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总体金融效率分布为: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三大地区间金融效率差异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变化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远权  张德钢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1995—2009年我国区域金融效率,并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从省际和区际层面衡量了我国区域金融效率差异。结果显示,我国金融效率整体水平较低,金融效率区域差异不大。金融效率及效率差异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两阶段特征,其中2002年是转折点。2002年后,各地区金融效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金融效率区域差异开始收敛。区域金融效率差异的分解结果显示,区域内金融效率差异是区域金融效率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平均贡献率超过了75%。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武安华  袁灏  
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共存,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问题越来越突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差距还在拉大。研究并解决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促进地区金融和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芳  许舒雅  
本文选取2000—2015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对各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技术效率水平及收敛性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全国大多数省份处于科技金融规模效益递增阶段;但整体而言,科技金融投入规模相对不足;各地效率水平虽然不断提升但区域间差异较大。科技金融技术效率收敛性结果显示全国及各地区科技金融技术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拓展科技金融资金渠道,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加强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金融人才素质;积极搭建科技成果孵化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因地施策,促进区域间科技金融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翔宇  汪霞  
如何衡量和提高金融效率水平是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运用随机非参数包络分析法测算了2003—2015年我国各区域的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分析我国金融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效率水平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金融效率水平最低,但各区域的金融效率水平都在提高,而且金融效率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同时,我国各地区金融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部分地区空间相关性或差异性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翔宇  汪霞  
如何衡量和提高金融效率水平是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运用随机非参数包络分析法测算了2003—2015年我国各区域的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分析我国金融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效率水平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金融效率水平最低,但各区域的金融效率水平都在提高,而且金融效率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同时,我国各地区金融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部分地区空间相关性或差异性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潇文  
文章以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从业人数为投入变量、存款为中间变量、贷款和金融业增加值为产出变量,运用共享投入关联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金融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金融效率不仅整体水平偏低,而且金融效率改善缓慢。此外,通过对我国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检验,文章研究发现金融效率改善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在经济发达地区,金融效率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而在经济落后地区,金融效率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据此,得到了不同区域金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欢欢  刘传明  
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科技金融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解构科技金融效率的空间差异特征,采用Kernel密度考察空间演变趋势,通过测算Moran’s I揭示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科技金融效率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科技金融效率总体区域差异整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主要来源;在Kernel密度估计中,中部地区科技金融效率空间分布相对集中,而其他地区不稳定,有强烈的极化趋势;近年来邻近省份科技金融的发展对本地科技金融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黎翠梅  陈宇佳  
在对我国粮食主销区、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特殊的制度安排和职能定位下,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规模区域差异明显,但信贷结构趋同,而且农业政策性金融仅对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要结合区域农业经济特色,制定农业政策性金融区域发展战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方建国  林凡力  
本文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四个层面,构建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对我国30个省(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按照发展程度大体分为三个区域。随后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由于经济发展观念及增长方式、国家政策扶持等固有因素的差异,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10年以来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总差异呈现两阶段的缩小趋势;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能耗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减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扬  王桂  
文章基于DEA模型对2015—2020年山东省16个城市的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度,同时构建Tobit模型探究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探寻了胶东、省会、鲁南三大经济圈的科技金融效率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实证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政府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程度、产业升级程度对科技金融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干预程度会降低智力资本投入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近年来山东省科技金融效率区域差异大体呈下降态势,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山东省科技金融效能,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康建华  
文章以全国九大城市群为研究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测度各地区2003-2015年金融生态环境以及信贷配置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对数离差均值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显示金融生态环境与信贷配置效率的差异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因此笔者认为未来区域发展应当注重改善金融生态坏境,进而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叶浩  濮励杰  
基于地均种植业产值、地均劳动力及各种农业生产物质的投入情况,以耕地利用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计算了1990—2008年间中国各省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并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仍以物资成本的投入为主,我国耕地产出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化肥使用量的增加,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其影响不大;我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地区耕地的实际产出与现有投入水平下的潜在产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说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物质投入的严重浪费;近20 a来,我国耕地利用效率虽然逐渐提高,但提高的速率有着下降的趋势;省际间耕地利用效率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表现出东、中、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朋林  刘晓宁  
现有的研究大多是探讨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联系,然而对于非期望产出对我国物流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可持续性的研究仍欠缺。因此,本文采用super-SBM-DEA模型评估我国物流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可持续性,研究了我国物流效率的时空变化及外生因素对于其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的物流业整体效率偏低,但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表明我国物流业效率在不断提升与改进。在空间上,物流业效率的排序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从外在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物流资源利用率和区位优势对物流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丰富了物流效率评估的理论框架,进而从物流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物流区位等方面对物流业效率提升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伟  张雪芳  
文章在考虑规模报酬变动的情况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29个地区金融业效率水平进行了测算,得出我国金融业效率水平整体低下,只有极少数地区达到有效生产前沿面,大多数地区的技术效率甚至低于0.5。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金融业效率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融技术创新对其效率的影响尤为显著,同时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而金融集聚对金融效率的影响目前呈负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