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82)
2023(16076)
2022(13478)
2021(12408)
2020(10357)
2019(23514)
2018(22993)
2017(44374)
2016(23599)
2015(26071)
2014(25685)
2013(25438)
2012(23746)
2011(21381)
2010(21628)
2009(20141)
2008(18646)
2007(16243)
2006(14408)
2005(13041)
作者
(66124)
(54668)
(54437)
(51784)
(34644)
(26281)
(25040)
(21348)
(20957)
(19377)
(18586)
(18582)
(17267)
(17084)
(17051)
(16699)
(16187)
(15896)
(15841)
(15653)
(13750)
(13331)
(13157)
(12635)
(12472)
(12362)
(11931)
(11875)
(10984)
(10761)
学科
(104218)
经济(104125)
管理(62221)
(61760)
(46553)
企业(46553)
方法(41327)
数学(37259)
数学方法(36837)
中国(36249)
地方(31356)
(30335)
(28146)
金融(28142)
(27261)
银行(27244)
(26403)
(24938)
业经(23199)
(21320)
农业(20989)
(18696)
贸易(18675)
(18066)
(17375)
环境(16571)
地方经济(16365)
(14924)
财务(14871)
技术(14841)
机构
学院(326884)
大学(324257)
(139889)
经济(136975)
管理(124929)
研究(112714)
理学(107061)
理学院(105780)
管理学(103930)
管理学院(103317)
中国(91472)
(68685)
科学(66953)
(65418)
(55581)
中心(54417)
(51802)
财经(51740)
研究所(50249)
(49308)
(46947)
业大(45484)
(44428)
师范(44034)
经济学(43900)
北京(43213)
(41151)
(40201)
农业(40132)
经济学院(39788)
基金
项目(220134)
科学(174940)
研究(163227)
基金(159899)
(138369)
国家(137240)
科学基金(118546)
社会(105426)
社会科(100236)
社会科学(100212)
(87481)
基金项目(85001)
自然(74708)
教育(73925)
自然科(72978)
自然科学(72961)
(72692)
自然科学基金(71595)
编号(66667)
资助(64617)
成果(53099)
(52681)
重点(50018)
(48436)
(46003)
课题(45662)
国家社会(44104)
创新(43152)
发展(42360)
科研(42128)
期刊
(154289)
经济(154289)
研究(98975)
中国(65822)
(47681)
(47343)
学报(45488)
管理(45259)
(44781)
金融(44781)
科学(44173)
大学(35367)
学学(33317)
教育(32843)
农业(32221)
技术(28930)
业经(26704)
财经(24946)
经济研究(24696)
(21505)
问题(21191)
理论(16677)
(16520)
(16419)
统计(16311)
资源(16197)
技术经济(15616)
商业(15316)
图书(15179)
实践(15099)
共检索到498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竹君  郭晴  
本文以西部地区11省为研究对象,选取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11个分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0-2011年各省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观察西部大开发十余年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空间演化。结果表明:所选指标能够很好地从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效率和银行业四方面解释各省金融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各省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呈现以金融发展高水平的四川为中心,其他相对低水平省份为十字交叉带的空间均衡分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姚霞飞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发展阶段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环节。研究中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了2007—2019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差异来源,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刻画了其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且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的分布特征;(2)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态势,中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在逐步缩小;(3)中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核密度分布曲线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基于此,应当加快打破区域边界,推动区域开放合作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姚霞飞  
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了2007—2019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差异来源,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刻画了其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且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的分布特征;(2)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态势,中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在逐步缩小;(3)中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核密度分布曲线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基于此,应当加快打破区域边界,推动区域开放合作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凌   邹建辉   高心仪  
文章基于逻辑框架法构建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水平测度分析,结合Theil指数、Moran’sⅠ等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协同创新水平区域差异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总体协同创新水平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各省份发展不平衡,呈现“上游—中游—下游”递增的格局;长江经济带整体协同创新区域差距呈逐年缩小趋势,且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下游地区同时存在H-H型和L-H型两类集聚区,两极化明显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武   许红丹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01—2020年中国八大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刻画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分布特征,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构建σ收敛与β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全国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区域性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特征;不同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空间异质性,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存在σ收敛,但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政府干预程度、科技创新水平、人口密度和制度质量对区域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绍洪  魏媛  刘明显  
西部地区的绿色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选取西部12省绿色发展的相关统计指标,综合运用计量方法及GIS技术方法对2014年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异进行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玉鸣  刘鲁艳  
基于2012年全国288个地级市截面数据,构建我国城市工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地级市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四个子系统进行了熵值评价,根据熵值得分重点对环渤海地区和西部能源"金三角"地区80个城市进行聚类分类和空间计量分析,并计算了全国288个地级市、环渤海和西部能源"金三角"9个省域城市工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水平的几何平均得分。结果表明:(1)在工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四个子系统中社会子系统发展较为滞后;(2)环渤海与西部能源"金三角"地区的绝大多数城市仍处于低层次的协调发展水平,西部能源"金三角"地区综合水平最高的为中卫市,其次为酒泉市,环渤海地区综合水平最高的城市缺席,次高城市是邢台市、石家庄市;(3)省域差异比较分析中环渤海地区各子系统水平和综合水平得分均高于西部能源"金三角"地区,但两个地区都存在工业空间布局不合理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4)80个城市形成了京津鲁核心区—蒙辽冀过渡区—宁陕甘外围区的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环渤海地区形成了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三足鼎立"的格局,在京津冀辐射带动作用下,西部能源"金三角"的宁夏、内蒙古自治区依托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发展较快,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依据自身特色构建了一定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细松  徐硕  张晓云  
论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实证检验山东省17地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普惠金融水平不仅存在地区差异性,而且还在不断变化之中,这与经济增长水平、基础设施与服务、互联网普及率以及城镇化进程、城乡劳动力结构以及金融知识等因素有关。因此,缩小地区普惠金融水平差异的关键在于提升金融生态环境的硬实力;"弱势群体"越多的地市发展普惠金融的动力也越足;普惠金融地区协调发展必须在坚持商业可持续性下分步骤实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科学有效测度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是响应国家科技战略的有益尝试。运用熵权法,从制度环境、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生产应用4个维度测度2003—2018年中国省际人工智能发展指数,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对其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属于人工智能发展领跑者,山东、辽宁、天津、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福建属于追赶者,其余省份属于落后者;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区域差异较大,其中,东—西、东—中、东—东北差异是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内差异和西部地区内差异为次要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可以分为2003—2006年、2007—2010年、2011—2014年和2015—2018年4个阶段;考察期内,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扩展效应,东北地区呈现出两极分化效应,中部地区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相当,西部地区呈现出多极化效应。结论可为健全科技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为研究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提供实证数据,为系统布局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优势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承佳  李忠祥  
文章在探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8个维度、60个基础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非均衡性。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数字鸿沟”问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呈逐步缩小趋势;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呈上升趋势,但未出现极化现象;三大地区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存在非均衡性,且中部地区出现极化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思薇   陈西坤  
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测度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演化趋势,对持续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通过标准差椭圆技术分析其空间区位分布特征,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全国及四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差异及演进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表现出“东高、东北次之、中平、西低”的梯度分布特征;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布重心向西和向南移动,空间集聚性表现为先扩散后集聚;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两极分化趋势,其余区域均稳步上升且无极化现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钟水映  李强谊  肖攀  
本文利用1997~201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Arc GIS技术对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空间格局分析,同时将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与非参数估计方法相结合,对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表明,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总体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呈现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和地区间差距是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2)Kernel密度估计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有部分省份保险业发展速度较快,但部分省份保险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两者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差距,并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晓丽  
金融作为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存在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的水平差异可以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对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讨论成为当下的热点。文章针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体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邦强  张宗益  
文章利用1995 ̄2004年全国28个地区的统计数据,构建了我国省域金融发展综列数据集,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地区金融发展给地区投资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认为,我国地区层面的金融发展对地区投资仍然存在正向影响;地区金融发展促进投资增长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对外开放对各地区的投资增长有显著作用,东部略大,中部次之,西部略小;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明显的加速提升效应;我国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完善金融结构的功能,改善金融体系功能低下的现状,提高投资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志祥  熊伟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9个经济变量的相关分析,说明了城市化水平与各经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呈多样化的特点,城市化水平受经济以外的因素影响较大。并揭示了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出西部地区应稳步加快城市化速度,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