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36)
2023(14865)
2022(12259)
2021(10981)
2020(9344)
2019(21280)
2018(21133)
2017(41165)
2016(22362)
2015(25729)
2014(25872)
2013(25716)
2012(24212)
2011(22256)
2010(22503)
2009(21151)
2008(20866)
2007(18838)
2006(16973)
2005(15658)
作者
(67092)
(56049)
(55927)
(53484)
(35715)
(26911)
(25735)
(21922)
(21063)
(19844)
(19183)
(18707)
(18180)
(17870)
(17471)
(17299)
(16743)
(16484)
(16293)
(16173)
(14264)
(13865)
(13681)
(12858)
(12786)
(12604)
(12378)
(12319)
(11371)
(11139)
学科
(113170)
经济(113070)
管理(57267)
(53527)
方法(41749)
(40350)
企业(40350)
数学(36370)
数学方法(36095)
中国(30521)
(29164)
地方(28530)
(24941)
贸易(24925)
(24071)
业经(22749)
(22474)
(22428)
(20046)
农业(19187)
(16412)
银行(16371)
地方经济(16225)
(15781)
金融(15778)
(15743)
环境(15601)
(15189)
(14019)
理论(13839)
机构
大学(333318)
学院(332946)
(147988)
经济(144932)
研究(121123)
管理(119335)
理学(101188)
理学院(99873)
管理学(98218)
管理学院(97568)
中国(92149)
科学(72783)
(71357)
(66894)
(62541)
研究所(56574)
(55995)
中心(54471)
财经(52695)
(52201)
(47462)
经济学(47179)
业大(47045)
(45575)
北京(45403)
师范(45176)
农业(44006)
(43661)
经济学院(42512)
(41287)
基金
项目(210826)
科学(164435)
研究(155832)
基金(150837)
(131419)
国家(130356)
科学基金(109314)
社会(99149)
社会科(93783)
社会科学(93755)
(82457)
基金项目(79793)
教育(70338)
(69509)
自然(67737)
自然科(66002)
自然科学(65985)
自然科学基金(64757)
编号(64111)
资助(60905)
成果(53022)
(48736)
重点(48631)
(46683)
课题(44868)
(42781)
国家社会(41270)
创新(40267)
科研(40241)
发展(39575)
期刊
(172860)
经济(172860)
研究(105107)
中国(64440)
(51176)
学报(50706)
(50621)
科学(46950)
管理(43041)
大学(37860)
学学(35537)
农业(34428)
教育(33019)
(32874)
金融(32874)
经济研究(28868)
技术(28459)
业经(26679)
财经(26540)
问题(24566)
(23055)
(22580)
国际(19538)
(18722)
技术经济(17668)
商业(16269)
统计(16040)
世界(15897)
资源(15815)
理论(15657)
共检索到515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艳   徐爱萍   朱金悦  
提高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选取2013-2022年相关数据对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总体贸易便利化水平逐渐上升,其中东海经济圈贸易便利化水平最高。同时,对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总体差异、区域内差异及区域差异贡献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区域间差异最明显。基于此,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与政策环境、技术与人才支持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谢晶  李迪  
建设高效、有序的口岸通关环境,是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前提条件,有利于实现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本文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着眼于通关时效的提升,构建了交叉效率DEA—Malmquist指数—Co-plot三步法的口岸通关协同绩效评价模型,对2014~2016年我国三大经济圈主要口岸的通关协同绩效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通关模式下,长三角经济圈口岸通关协同绩效效率水平均高于珠三角、环渤海;我国三大经济圈口岸通关协同绩效整体发展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在进口-空运模式下环渤海经济圈口岸通关协同绩效的Malmquist指数最低;基于投入规模的分组为我国三大经济圈口岸通关协同发展提供了改进方向。在此基础上,从口岸改革目标、口岸治理结构、口岸规划布局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口岸通关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宇芙  邓宗兵  文江雪  王炬  
文章基于“双循环”视角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综合指标体系,测度2001—2020年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分别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分析法揭示其相对差异和来源、绝对差异和动态分布、纳入空间因素的内部状态转移特征和相邻地区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贸易便利化水平均处于不便利状态,且具有明显非均衡态势,总体差异呈缩小态势但依然显著,其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除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外,其余综合经济区内部绝对差异扩大;除北部沿海和大西南外,其余综合经济区不存在极化现象;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存在拖尾现象,但呈现收敛态势。贸易便利化水平状态转移显著受相邻省份影响,高水平省份溢出效应为正且贸易便利化发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低水平省份对中低水平省份溢出效应为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康文梅  
基于GTAP模型以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为例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提高贸易便利化的国际经贸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增加了贸易便利化提高国家的GDP,走廊沿线国家的GDP增加百分比均大于中国,其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增加百分比最多;二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对中国和走廊沿线国家均有福利改善作用,改善大小几乎相同,其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福利增加最大;三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增加了贸易便利化提高国家的出口总量,除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之外,其他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量增加百分比显著高于中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秀丽  
文章认为我国的区域合作模式应该是介于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之间。依据地理位置相近、交通联系密切、经济差距大、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的划分原则,把全国划分为6大区域经济圈。并通过产业专业化程度、产业结构相关系数的具体测算,认为:如果要消除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就必须要加强西南、西北和东北区域经济圈的经济建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正兵  
21世纪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呈现出空间集聚化的特征,形成若干重要的旅游经济圈,并在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是从我国旅游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出发,以大上海旅游经济圈为例,分析我国旅游经济圈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旅游经济圈的基本特征,为我国的旅游经济圈的发展及其理论探讨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艳彦  朱为群  
文章主要运用Theil指标等方法研究我国1978~2009年六大区域税负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原因,研究发现,六大区域税负总差异、区内差异及区际差异都经历了"扩大"转向"不再扩大"或"缓慢下降"的过程;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区内差异较大;虽然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内差异均较大,但其中心城市——北京与上海的税负结构明显不同,其原因主要为税制改革、长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流转税的主体地位"、总机构效应"等。最后,针对这些特征及原因总结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解决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有晨  刘昌黎  
自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出现区域化、集团化趋势以来,世界各地区的经济联合在90年代迅速发展,并呈现不同的态势。其中,北美和西欧的经济联合尤为引人注目,亚太地区的非制度性经济联合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种局面的出现,使世界贸易形成了一些新的重要特点:区域经济困的贸易优先发展;区域经济困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高;太平洋经济圈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高,而大西洋经济圈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下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天伟  凌玉洁  史菲菲  
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阶段性,但目前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探究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2010年合肥经济圈为研究对象,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合肥经济圈建设处于成长期阶段时,伴随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转移引发的生态环境负外部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圈内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目前合肥经济圈处于成熟期的初期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以及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手段的研发,使得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有所改善。实证分析证明:只有持续提升圈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重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才能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黎  
环新疆经济圈内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为该区域内经济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各经济体在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如资金、技术、贸易、能源、交通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全球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各经济体应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经济圈资源的重新配置,进一步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在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推进以新疆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扩大中国依托新疆参与区域合作的途径,以及未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甘元玲  
以流通现代化驱动区域市场整合成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现代化对区域市场整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通现代化及其三个维度对区域市场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流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和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较强,流通渠道数字化的影响效果相对较弱;流通效率在流通现代化和区域市场整合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流通现代化能够提高流通效率,进而促进区域市场整合;数字经济正向调节了流通现代化对区域市场整合的影响效应,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流通现代化对区域市场整合的影响效果越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雨娴  
本文利用区位熵指数、专业化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测度成渝双城经济圈流通业集聚发展发现:经济圈流通业集聚双城特征明显,并且,马太效应显著。实证结果显示,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口密度对流通业集聚高效发展发挥着显著的正向促进效果,城镇化率对流通业空间集聚为显著的抑制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因此应该扩大居民收入以提振内需,完善城市群人口流动的顶层设计,为流通业集聚高效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邓常春  王琳  
以2014—2019年欧盟货物进口贸易为例,研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区域经济体跨国贸易的影响。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欧盟27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其次,构建了实证模型分析贸易便利化对欧盟货物进口的影响。结果表明:欧盟贸易便利化水平总体呈"橄榄型";基础设施水平对欧盟货物进口存在线性的正向效应;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对进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存在时滞性;海关管理和金融服务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分别呈"倒U型"和"U型";欧盟的OFDI、人均GDP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都将扩大欧盟货物进口的规模,而人口总量的增加反而会起阻碍作用。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施莉  邱甲贤  莫经梅  
当前,引导经济系统适应互联网化的经济发展环境,是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剖析和评价经济系统的互联网转型能力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基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视角,从信息基础、市场供给、市场消费和创新共享4个维度,建立区域经济系统互联网化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和分析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下菱形经济圈核心城市经济系统的适应和发展能力。研究发现,观测城市转型发展能力的非均质化空间分布趋势明显,而信息服务能力、市场驱动力和创新能力仍是该区域适应互联网发展环境亟待解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菁  关伟  
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于社会信用体系理论,从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大经济圈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与比较,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对营商环境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其动态演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四大经济圈营商环境水平整体不高但呈上升趋势,政务环境和社会环境表现良好,法治环境问题突出;四大经济圈营商环境水平呈现空间差异,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超变密度差异起主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信用建设、促进区域内均衡发展、推动区域间协同发展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