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3)
2023(9264)
2022(8100)
2021(7345)
2020(6508)
2019(14920)
2018(14877)
2017(29911)
2016(16490)
2015(18601)
2014(18897)
2013(18993)
2012(18081)
2011(16495)
2010(16696)
2009(15797)
2008(15967)
2007(14590)
2006(12655)
2005(11639)
作者
(50019)
(41869)
(41694)
(40091)
(26382)
(20184)
(19347)
(16324)
(15412)
(14834)
(14207)
(13960)
(13314)
(13258)
(13082)
(13045)
(13010)
(12417)
(12187)
(11939)
(10470)
(10353)
(10172)
(9560)
(9368)
(9330)
(9288)
(9287)
(8560)
(8370)
学科
(74659)
经济(74587)
管理(45411)
(43767)
方法(35697)
(33513)
企业(33513)
数学(32369)
数学方法(32113)
中国(20096)
(19733)
(19131)
地方(16416)
(15118)
(15090)
(14241)
贸易(14237)
(13840)
业经(13414)
(13104)
银行(13076)
农业(12732)
(12505)
(12005)
金融(12003)
(11532)
财务(11513)
财务管理(11481)
环境(11257)
企业财务(10913)
机构
大学(249935)
学院(248612)
(106214)
经济(104012)
管理(92980)
研究(85363)
理学(80054)
理学院(79099)
管理学(77834)
管理学院(77359)
中国(64934)
科学(52803)
(52739)
(50155)
(44616)
(43766)
研究所(40526)
财经(40189)
中心(38981)
业大(37372)
(36871)
(36337)
农业(34945)
经济学(33684)
北京(33337)
(32407)
师范(32096)
经济学院(30746)
(30218)
财经大学(29860)
基金
项目(160943)
科学(126156)
基金(117005)
研究(115831)
(102505)
国家(101725)
科学基金(85525)
社会(73825)
社会科(70054)
社会科学(70030)
(62676)
基金项目(62321)
自然(54910)
自然科(53551)
自然科学(53531)
(53443)
教育(53109)
自然科学基金(52590)
资助(48228)
编号(46840)
成果(38384)
重点(36959)
(36627)
(35826)
(32974)
课题(32255)
科研(31315)
创新(31043)
教育部(30895)
国家社会(30594)
期刊
(113755)
经济(113755)
研究(72588)
中国(43082)
学报(40291)
(38711)
(38045)
科学(36452)
管理(31477)
大学(29578)
学学(28053)
农业(26019)
(24324)
金融(24324)
教育(22362)
财经(20246)
技术(20066)
经济研究(19090)
业经(18619)
(17356)
问题(16264)
(13623)
(13555)
技术经济(13067)
理论(12831)
统计(12770)
商业(12539)
(11713)
实践(11539)
(11539)
共检索到361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师博  张良悦  
基于变异系数的分析显示,我国整体视角的能源效率是趋异的。但就区域层面而言,西部能源效率表现出发散的迹象,东部显示出趋同的特征,而中部则呈现出逐渐向东部收敛的态势。在西部地区,西北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发散特征,西南能源效率的变异系数处于频繁波动状态。通过借鉴经典的收敛回归模型检验发现,中部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能源效率向东部水平收敛的速度愈快,具有β收敛的特征。通过对省际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西部要实现能源效率向东部、中部的收敛,必须弱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潘雄锋  刘清  张维维  
本文在对我国区域能源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从空间效应和产业转移效率视角对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收敛性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说明在对我国能源效率收敛性进行检验时不应忽视空间效应;(2)1998-2009年期间我国能源效率长期和短期存在着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并且在控制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等初始条件后的收敛速度要高于绝对收敛速度;(3)2004-2009年期间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收敛速度均高于1998-2004年期间的收敛速度,这反映出2004年以来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收敛水平提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研究了我国能源环境效率的收敛性,即将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无限期消费者效用函数相结合构建了能源环境效率收敛模型,在非径向DEA模型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的能源环境效率,从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四个方面分析了能源环境效率的变动趋势,并基于Dowrich和Rogers模型及理论推导结果检验了能源环境效率收敛的具体机制,为我国更有效地提升能源环境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先锋  师萍  卫伟  
文章以2000~2007年我国大陆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测评了我国各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状况。研究显示: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增长趋势,TFP年均增长率达到2.1%;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增长的最显著因素,技术效率对科技创新效率有负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均存在绝对收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梦蕴  谢建国  张二震  
采用中国1995-2011年的省区面板数据,本文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呈收敛特征,其中,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导致了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的收敛,而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对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则呈现区域特征。研究发现,FDI对不同区域的能源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FDI提高了中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却降低了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从这种意义上说,西部地区的FDI更符合"污染天堂"假说。文章的结果表明,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努力提高先进产业的生产效率,加强R&D投入的生产转化,降低能耗与污染,是缩小与发达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的有效办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军  刘灿  胡宗义  
关键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函  
本文基于对经济收敛理论及文献的总结梳理,采用适用于流通效率的收敛检验方法,针对我国区域流通效率进行收敛性实证检验,并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芳  许舒雅  
本文选取2000—2015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对各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技术效率水平及收敛性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全国大多数省份处于科技金融规模效益递增阶段;但整体而言,科技金融投入规模相对不足;各地效率水平虽然不断提升但区域间差异较大。科技金融技术效率收敛性结果显示全国及各地区科技金融技术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拓展科技金融资金渠道,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加强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金融人才素质;积极搭建科技成果孵化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因地施策,促进区域间科技金融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佳佳  罗能生  
利用中国1998~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SBM模型在测度区域环境效率的基础上,将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和偏微分效应分解方法相结合研究了区域环境效率的收敛性、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全国区域环境效率存在绝对收敛,且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不存在收敛,中、西部地区存在收敛;区域环境效率收敛存在较强的空间联动性和依赖性,且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明显,而在其影响因素中,城镇化率、外贸依存度、技术水平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环境效率的收敛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环境投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显著。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珏  宋文飞  韩先锋  
空间计量经济学认为一个地区空间单元上的同一现象或属性值与邻近地区空间单元上同一现象或属性值是相关的。文章通过对我国地区技术效率的空间依赖性检验发现我国地区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因此本文在地区技术效率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地区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地区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性,其中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资源禀赋条件、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地区技术效率趋异的重要因素;而地区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科技投入水平则是促进我国地区技术效率趋同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俊红  江可申  李婧  
应用DEA方法对我国各省区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收敛检验。主要结论有:各地区间创新效率存在着差异,且2000年后中、西部创新效率值高于东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部创新要素向中、西部地区的流动;虽然全国总体及三大地区创新效率存在着条件收敛,但东、中部地区并不存在绝对的收敛趋势;人力资本对创新效率收敛的作用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维国  范丹  
本文将能源和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中,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年-2010年我国28个省、市、区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分解变量。实证结果表明:不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被高估,而考虑碳排放约束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呈现出规模效率的提升。从区域差异来看,1999年-2010年间我国三大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其中西部区域其收敛速度要高于中部、及东部区域,各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趋同的趋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可知:我国2000年后经济发展与全要素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四军  罗丹  WANG Jiaxing  
在生产理论框架下,构建投入导向、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市(不含西藏)2000—2014年数据测度出我国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建立收敛回归模型对八大区域能源利用效率进行β收敛检验。分析发现: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呈现出"一降两波动一稳、总体上升"的态势,且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分地区来看,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西南地区通过绝对β收敛检验,且收敛速度高出全国水平;北部沿海地区各省市能源利用效率差异在增加。对条件β收敛而言,除南部沿海地区在产业结构作用下和西北地区在技术进步作用下条件β收敛系数不显著,其他各区域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作用下均存在条件β收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四军  罗丹  WANG Jiaxing  
在生产理论框架下,构建投入导向、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市(不含西藏)2000—2014年数据测度出我国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建立收敛回归模型对八大区域能源利用效率进行β收敛检验。分析发现: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呈现出"一降两波动一稳、总体上升"的态势,且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分地区来看,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西南地区通过绝对β收敛检验,且收敛速度高出全国水平;北部沿海地区各省市能源利用效率差异在增加。对条件β收敛而言,除南部沿海地区在产业结构作用下和西北地区在技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超  张金昌  
文章基于面板单位根检验及验证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随机收敛性。得出我国区域金融存在全局性的随机发散,不存在俱乐部式随机收敛。这说明我国各省金融发展相对于全国金融发展没有保持同步,这种差距随时间发生变化;并且各省金融发展相对于中、东、西部区域金融发展也没有保持同步发展。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呈现波浪形曲线,而非像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呈现倒U形曲线的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