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45)
- 2023(15020)
- 2022(13050)
- 2021(11997)
- 2020(10225)
- 2019(23214)
- 2018(23054)
- 2017(44652)
- 2016(24649)
- 2015(27452)
- 2014(27309)
- 2013(27203)
- 2012(25082)
- 2011(22959)
- 2010(22836)
- 2009(21029)
- 2008(20687)
- 2007(18158)
- 2006(16062)
- 2005(13969)
- 学科
- 济(98827)
- 经济(98718)
- 管理(68840)
- 业(64880)
- 企(52100)
- 企业(52100)
- 方法(46215)
- 数学(40551)
- 数学方法(40132)
- 农(26865)
- 中国(26640)
- 财(23805)
- 学(23376)
- 业经(21315)
- 地方(21009)
- 贸(18881)
- 贸易(18874)
- 易(18328)
- 农业(17973)
- 制(17900)
- 环境(16455)
- 银(15484)
- 技术(15439)
- 和(15422)
- 银行(15409)
- 理论(15218)
- 行(14725)
- 务(14550)
- 财务(14489)
- 财务管理(14463)
- 机构
- 大学(363147)
- 学院(359899)
- 济(140143)
- 管理(139433)
- 经济(137172)
- 研究(123146)
- 理学(121948)
- 理学院(120491)
- 管理学(118279)
- 管理学院(117645)
- 中国(88945)
- 科学(81049)
- 京(77426)
- 农(66615)
- 所(63909)
- 财(63241)
- 业大(59818)
- 研究所(59012)
- 中心(54118)
- 农业(53106)
- 财经(51820)
- 江(51030)
- 北京(48596)
- 范(47984)
- 师范(47412)
- 经(47103)
- 院(44344)
- 经济学(42013)
- 州(41616)
- 财经大学(38698)
- 基金
- 项目(251396)
- 科学(195788)
- 基金(181611)
- 研究(176984)
- 家(161733)
- 国家(160432)
- 科学基金(135099)
- 社会(110605)
- 社会科(104741)
- 社会科学(104711)
- 省(98613)
- 基金项目(97499)
- 自然(90417)
- 自然科(88247)
- 自然科学(88216)
- 自然科学基金(86628)
- 划(84439)
- 教育(80852)
- 资助(74262)
- 编号(71176)
- 成果(57021)
- 重点(57013)
- 部(54797)
- 发(54054)
- 创(52066)
- 课题(49198)
- 创新(48703)
- 科研(48698)
- 计划(48034)
- 教育部(45884)
- 期刊
- 济(148283)
- 经济(148283)
- 研究(102262)
- 学报(66464)
- 中国(61177)
- 农(59425)
- 科学(58311)
- 管理(48565)
- 大学(48400)
- 学学(45929)
- 财(44222)
- 农业(41254)
- 教育(36747)
- 融(28177)
- 金融(28177)
- 技术(28161)
- 业经(25156)
- 财经(24590)
- 经济研究(24182)
- 经(20908)
- 业(20564)
- 问题(20247)
- 科技(18834)
- 版(18004)
- 图书(17922)
- 业大(17705)
- 理论(17391)
- 技术经济(17078)
- 资源(16638)
- 商业(16597)
共检索到507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凌洁
如何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能源效率,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我国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把环境因素加入到考量能源效率的指标体系当中,对能源效率重新定义,接着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制度(能源市场化)、交通运输、工业能源投资等方面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测算出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从各因素对能源效率的贡献比重来看,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影响系数最大;其次是交通运输,技术进步;而经济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环境约束 结构方程 区域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辉
应用Bootstrap纠正的共同前沿DEA方法,测算2000~2012年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并分析其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呈现梯状空间分布;技术差距拉大导致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群组前沿效率下降也是制约东西部能源效率改善的重要因素;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不仅造成区域间能源效率差异,而且使得各地区内部省际能源效率也发生明显分化;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城市化、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资本深化、经济开放、能源结构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共同前沿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 刘婷
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碳约束下的物流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空间特征和演化趋势,并通过Tobit回归考察我国区域物流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我国物流能源效率没有明显的提升趋势,并且区域的东西分化特征较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物流业的规模、能源价格和能源消耗结构是影响我国物流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立涛 沈镭
将化石能源消费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作为投入要素引入到全要素能源效率(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TFEE)的研究之中,是不断完善能效评价的重要途径。论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选取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及燃料燃烧工业废气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真实GDP(不变价)作为单一产出变量,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刻画了1997—2007年来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时空演进格局。在此基础上,论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TFEE固定影响模型进一步解析了中国区域TFEE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DEA 固定影响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彩楼 查颖
文章基于创新价值链对研发活动进行划分,并采用随机前沿函数测算了我国29个省级单位的区域研发效率。结果表明:三个阶段研发效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知识创新效率最高,发明型专利的研发效率最低,反映出我国优质资源长期向基础研究领域倾斜,而对研发的市场化重视不够。在空间跨度上,我国区域研发效率呈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我国应该完善产学研转化机制,加大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研发活动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静 汪克亮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利用非参数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实证测算了多重目标约束下2000-2009年我国29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指数(TFEECI)及其分解成分,并借助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因能源技术进步而提高,平均改善率为1.09%,累计改进8.37%;三大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的变化特征,整体上显示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全国范围内,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均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胜 李晓璐
文章以我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实证测算并分析了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和节能潜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Tobit模型研究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省际能源效率及节能潜力测度方面,现阶段我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总体呈动态改进趋势,能源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则明显偏低;在地区差异方面,西部可节能量占比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即西部地区由于较低的工业能源效率导致其存在较大节能潜力;在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方面,企业规模、外商投资、科研投入对地区能源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外商投资反映的工业对外开放程度影响程度较大,而产业集中度对地区工业能源提高存在制约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跃
采用1995—2015年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能源效率的测度和的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1995—2015年间各地区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各地区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存在差异,四川等地区的能源效率位于前沿面上,而青海等地区能源效率一直较低;大多数地区的技术效率较高,表明各地区在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管理优化方面保持着较高水平。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跃
采用1995—2015年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能源效率的测度和的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1995—2015年间各地区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各地区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存在差异,四川等地区的能源效率位于前沿面上,而青海等地区能源效率一直较低;大多数地区的技术效率较高,表明各地区在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管理优化方面保持着较高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一洲 吴次芳
利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我国区域要素规模效率的时变趋势、地域差异进行研究,并通过非效率函数对其宏观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总体看来,考虑影响因素后的效率估计值更为准确:1986—2005年的时变效率在外部环境因素变革的冲击下虽出现了波动情况,但总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东部与中西部的效率变化趋势一致,但进入1990年代后东部的平均效率增长速度明显要快于中西部,且效率的东西部推移逐步扩大;另一方面,东西部区域内部的差异均呈现收敛趋势,且东部比中西部区域要显著的多。城市化、工业化、专业化、创新活动、人口素质等因素在不同地域不同发展时期对于效率均体现出不同的影响效应,因而,针对不同地区、发展阶段特征和区域特质其区域政策和发展模式的选择也要有所侧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达沙 李杨
本文基于SBM模型运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各省区环境效率,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环境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全国环境效率整体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各区域环境效率差异较大;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规制和地区因素对我国环境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并且发现这些因素对于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最后探讨我国环境投资对环境效率影响的区域性差异。
关键词:
SBM 环境效率 环境投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曾贤刚
本文基于DEA方法运用200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30个省市的环境效率,同时使用Tobit模型分析了该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08年,中国30个省区的环境效率基本保持在0.7~1之间波动,各省区平均环境效率刚开始时呈下降趋势,但在2004年或2005年出现明显拐点。(2)我国环境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发达地区在效率水平上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敏感性高。另外,2005年以来西部与东部的效率差距趋于缩小,而中部的情况则不乐观。(3)加大对从业人员、能源、用水等投入要素的利用程度,能有效提高环境效率。(4)经济水平、外贸依存度、人口密度都会对我国...
关键词:
DEA 环境效率 Tobit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旭晓
基于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方法测算了河南、广东和湖北的绿色经济效率,通过建立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分析了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绿色经济效率呈现缓慢下滑的演化趋势;广东省绿色经济效率在考察的三个省份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呈现"L"型演化趋势;湖北省绿色经济效率呈现波动式演化态势;对河南、广东和湖北绿色经济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城市化、产业转移和政府规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雯昱
文章在核算出各省市实际电力投入和污染物气体排放的责任分摊值的前提下,利用超效率SBM和GML指数模型对电力行业环境效率的静态空间分布和动态时间演变进行分析,并运用Tobit模型探索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环境效率空间分布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动态演变特征表现为总体效率不断提升。对电力行业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的影响因素是电源结构、技术进步水平和地区经济水平;而产业结构和区域电力转移水平对环境效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春豪 张杰 丁阳
公路物流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提升公路物流效率是振兴中国物流业的关键。本文通过建立非径向超效率DEA模型和TOPSIS效率测度模型,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物流效率进行组合测度,并建立Tobit面板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5年,中国公路物流效率值呈现中、东、西部地区阶梯下降变化特征,且各区域内省份之间呈现显著差异性,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发现,安徽、河北、内蒙古等地区公路物流效率在各自区域内处于较高水平。地区信息化水平、公路物流资源利用率等因素对中国公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