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6)
2023(14906)
2022(12873)
2021(12073)
2020(10051)
2019(22885)
2018(22842)
2017(44276)
2016(23837)
2015(26857)
2014(26259)
2013(26023)
2012(23973)
2011(21733)
2010(21861)
2009(20015)
2008(19467)
2007(17159)
2006(15214)
2005(13434)
作者
(67812)
(56233)
(55932)
(53189)
(35728)
(26984)
(25444)
(21951)
(21133)
(20087)
(19089)
(18834)
(17784)
(17775)
(17315)
(17004)
(16754)
(16613)
(16116)
(15976)
(13819)
(13779)
(13434)
(12717)
(12639)
(12421)
(12418)
(12352)
(11226)
(11042)
学科
(96557)
经济(96463)
管理(72005)
(68360)
(56921)
企业(56921)
方法(43496)
数学(37692)
数学方法(37306)
中国(28155)
(25392)
(24235)
(21698)
贸易(21686)
业经(21638)
地方(21495)
(21167)
技术(20677)
(19645)
(18258)
农业(16859)
环境(16439)
(16039)
银行(15999)
理论(15825)
(15519)
(15339)
(14749)
金融(14747)
(14270)
机构
大学(339179)
学院(338143)
(137637)
管理(136782)
经济(134735)
理学(118796)
理学院(117505)
管理学(115679)
管理学院(115057)
研究(110611)
中国(82829)
(71982)
科学(67628)
(63842)
(54432)
财经(51342)
中心(49704)
研究所(49506)
(49483)
(48636)
业大(48324)
(46664)
北京(45613)
(44558)
师范(44181)
经济学(41727)
(40681)
(39719)
农业(38684)
财经大学(38218)
基金
项目(231124)
科学(182962)
研究(171691)
基金(167558)
(145067)
国家(143857)
科学基金(124280)
社会(109052)
社会科(103428)
社会科学(103403)
(90821)
基金项目(89423)
自然(79573)
教育(78599)
自然科(77711)
自然科学(77694)
自然科学基金(76293)
(75757)
编号(69985)
资助(68019)
成果(56265)
(51514)
重点(51368)
(51197)
(49998)
课题(48180)
创新(47409)
国家社会(44724)
教育部(44097)
科研(43564)
期刊
(148190)
经济(148190)
研究(101708)
中国(62749)
管理(50972)
学报(50251)
科学(47171)
(45810)
(44130)
教育(39594)
大学(38237)
学学(35773)
农业(31084)
技术(29668)
(29615)
金融(29615)
业经(25103)
财经(24438)
经济研究(24293)
(20838)
问题(19928)
科技(17910)
图书(17876)
技术经济(17330)
理论(17182)
(16956)
(16140)
商业(16015)
实践(15700)
(15700)
共检索到492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振清  边敏杰  陈文倩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8—2016年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绿色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产出的正相关性显著,并且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二,各绿色创新要素对本地区绿色创新产出以及对邻近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差异,其中,人力资本呈现显著负向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开放度、交通基础设施密度以及互联网技术普及率的溢出效应呈现显著正向影响;第三,优化开发区域绿色创新产出遥遥领先于非优化开发区域,为促进两个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开发区域应起示范带头作用,并向非优化开发区域进行知识和技术溢出,从而提升非优化开发区域绿色创新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乐为  伍宇欣  王菲  
文章运用超效率SBM改进的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双向FDI协同发展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双向FDI协同效应的增强不仅对本地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产生正向积极影响,还会提高相邻或地理属性相近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此外,这种空间效应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积极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于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双向FDI协同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广晖  郑浦阳  单燕斐  
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应有之策。本文采用2011~2020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来看,能源技术创新可显著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以短期效应为主;从作用机制来看,创新要素集聚在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能源技术创新可通过创新要素配置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升级可正向调节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基于此,提出构建能源技术创新生态圈、建立绿色经济内外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区域能源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赋能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振清  聂文钰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引入财政透明度,实证分析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上升趋势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性;(2)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财政信息透明度分值在25.916以下时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呈现正效应,介于25.916~64.840之间时促进效应增强,跨过门槛值64.840后,由于交易成本过高、创新预期收益趋于稳定等原因,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产生微弱的负效应。基于此,对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振清  聂文钰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引入财政透明度,实证分析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上升趋势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性;(2)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财政信息透明度分值在25.916以下时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呈现正效应,介于25.916~64.840之间时促进效应增强,跨过门槛值64.840后,由于交易成本过高、创新预期收益趋于稳定等原因,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产生微弱的负效应。基于此,对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杰  赵燕  
基于“双碳”目标下创新转型及区域绿色协调共享发展的迫切要求,将绿色创新分为绿色科技研发和绿色成果转化两阶段,以我国30个省份2005—2020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及GML指数测度具有典型创新效应的高技术制造业的绿色创新效率,通过空间自相关性检验与空间计量方法研究高技术制造业的区域绿色创新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高技术制造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均呈上升走势,成果转化阶段绿色创新效率相对较低;两阶段绿色创新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进步空间较大;高技术制造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均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论,从增强区域基础设施连接以扩大绿色技术辐射面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婧  张梅青  
基于拓展后的Bertschek模型,结合交通基础设施的竞争效应、学习成本效应、区位效应和吸收扩散效应,采用2006—2016年省级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外直接投资(OFDI)、进出口、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OFDI和出口产生本地创新溢出,正向影响邻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强化FDI向本地创新转化,是形成FDI本地创新溢出区域差异的原因之一;国际贸易创新溢出更易受到空间限制,交通基础设施减弱进出口创新溢出的空间衰减;研发投入、教育和互联网普及具有本地创新溢出,研发投入正向影响邻近地区。我国应改善高技术进口依赖,培养升级品牌企业,发挥进口创新效应;缩小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差异,实现双向国际技术溢出的兼顾和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欣   宋永和  
以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专家访谈法、回归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形成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的溢出效应呈“U”型特征;动态能力强化了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的溢出效应,冗余资源和组织惯性缓解了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的溢出效应。放松企业决策的独立性假设,将同群效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和绿色技术创新研究框架,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和绿色技术创新的资源合理配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欣   宋永和  
以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专家访谈法、回归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形成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的溢出效应呈“U”型特征;动态能力强化了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的溢出效应,冗余资源和组织惯性缓解了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的溢出效应。放松企业决策的独立性假设,将同群效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和绿色技术创新研究框架,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和绿色技术创新的资源合理配置。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马林  黄夔  
根据浙江省1992~2011年数据,应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其绿色创新能力及其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三者长期关系及变量间协同演进模型。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绿色创新能力和创新溢出效应内部变量间不仅是协同演进的,而且两者协同演进为经济增长提供内在驱动力,同时,经济增长也会反过来促进两者的不断升级。最后,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将环境污染引入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2011—2015年我国各省份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将其与传统经济效率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存在的区域差异,然后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省级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经济效率水平相比,我国绿色经济效率的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我国省级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结构对其有显著的正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振清  谷文姗  成晓斐  
采用马尔奎斯特指数、耦合协调度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对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创新溢出能力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关系、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从空间维度来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3)从耦合协调关系来看,当前阶段创新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处于磨合耦合、基本协调阶段,表明创新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联性较强,但整体协调度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4)从空间回归结果来看,创新溢出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且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对本区域TFP增长效应不显著,对邻近区域起消极作用;城市化进程推动本区域TFP增长,人力资本抑制本区域TFP增长,二者对邻近区域影响不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武力超  姜沁雨  金晟男  叶添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采用绿色专利数作为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利用海岸线距离构造工具变量,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表明,FDI通过知识外溢、示范效应以及竞争效应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明显的外溢效应,显著地促进绿色专利数量的增加。进一步从地区异质性来看,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均有助于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孝明  陈珏宇  吴丹  
数字金融依靠信息技术对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我国2011—2020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并验证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次,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辐射效应大于虹吸效应,本地数字金融发展对异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表现出“以邻为善”的效果;再次,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产业升级和刺激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数字金融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为理解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对我国数字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杜帆  
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国民教育,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创新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现有每年授予学位人数(培养规模)和区域劳动力人口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比(累计规模),衡量区域创新水平采用单位面积的发明专利授权数,以此分析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和累计规模的溢出辐射效应的空间特征均在300公里附近达到峰值。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来看,在380公里处达到峰值,峰值为0.184,1000公里以内倒U型特征明显,1000公里以外溢出效应再次增大。从研究生教育的累计规模对区域创新的作用看,在260公里处达到峰值,峰值为354.9,260公里以外逐渐降低。研究发现,研究生教育对于区域创新存在显著作用,但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及创新也存在协调性问题,如果研究生教育培养能力超出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研究生毕业生除了在当地就业之外,就会外流到经济发达地区,故1000公里之外存在正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