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96)
- 2023(19312)
- 2022(16129)
- 2021(14943)
- 2020(12304)
- 2019(27725)
- 2018(27247)
- 2017(52125)
- 2016(27600)
- 2015(30799)
- 2014(30522)
- 2013(30029)
- 2012(27906)
- 2011(25466)
- 2010(25949)
- 2009(23998)
- 2008(23288)
- 2007(20644)
- 2006(18653)
- 2005(16909)
- 学科
- 济(130248)
- 经济(130127)
- 管理(81916)
- 业(77344)
- 企(62996)
- 企业(62996)
- 方法(48703)
- 数学(41769)
- 数学方法(41226)
- 中国(38006)
- 农(33390)
- 地方(31504)
- 业经(28772)
- 财(28149)
- 制(24463)
- 学(23526)
- 农业(22595)
- 技术(22595)
- 银(21848)
- 银行(21819)
- 贸(21582)
- 贸易(21564)
- 行(21061)
- 融(20941)
- 金融(20937)
- 易(20832)
- 理论(19695)
- 环境(19155)
- 和(19005)
- 地方经济(17935)
- 机构
- 学院(397232)
- 大学(396091)
- 济(173478)
- 经济(169965)
- 管理(152869)
- 研究(137303)
- 理学(130285)
- 理学院(128825)
- 管理学(126806)
- 管理学院(126020)
- 中国(106334)
- 京(83611)
- 财(80511)
- 科学(79163)
- 所(67736)
- 财经(63161)
- 中心(62816)
- 研究所(60767)
- 江(60277)
- 经(57331)
- 农(57260)
- 经济学(53890)
- 范(53674)
- 北京(53320)
- 师范(53233)
- 业大(51944)
- 院(49699)
- 州(48460)
- 经济学院(48213)
- 财经大学(46877)
- 基金
- 项目(257624)
- 科学(205205)
- 研究(194038)
- 基金(186578)
- 家(160628)
- 国家(159259)
- 科学基金(137858)
- 社会(126109)
- 社会科(119669)
- 社会科学(119639)
- 省(101189)
- 基金项目(97685)
- 教育(89484)
- 自然(85160)
- 划(84586)
- 自然科(83127)
- 自然科学(83107)
- 自然科学基金(81628)
- 编号(78732)
- 资助(75082)
- 成果(64506)
- 发(60027)
- 重点(58322)
- 部(57456)
- 创(57066)
- 课题(55138)
- 创新(52737)
- 国家社会(52585)
- 教育部(50017)
- 人文(49106)
- 期刊
- 济(201844)
- 经济(201844)
- 研究(124513)
- 中国(83477)
- 管理(61074)
- 财(60739)
- 学报(53739)
- 农(52746)
- 科学(52631)
- 教育(46515)
- 大学(42156)
- 融(41380)
- 金融(41380)
- 学学(39281)
- 技术(37637)
- 农业(36054)
- 经济研究(33004)
- 业经(32389)
- 财经(31924)
- 经(27701)
- 问题(26182)
- 技术经济(21508)
- 贸(21191)
- 图书(19286)
- 业(19003)
- 统计(18855)
- 商业(18817)
- 理论(18743)
- 国际(18532)
- 科技(18361)
共检索到615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蕊 金晓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资源配置模式。但在此模式下,不仅先发地区出现了创新极化过度、扩散不足的弊端,而且后发地区隐性的后发优势潜能也受到了严重抑制。故在分析传统资源配置方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落后地区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的可行路径。依托创新资源的跳跃式梯度转移模式、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和基于创新资源贡献度的补偿机制,不仅先发地区可以更好地将技术溢出效应辐射至后发地区,后发地区还能够借助政策引导,掌握更多的创新资源禀赋,从而实现经济赶超。因此,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机制进而释放落后地区的后发优势潜能,是解决我国区域经济非平衡非充分发展矛盾解决的重要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嵩 范斐 王雪利
通过测度区域、城乡和产业三个层面的平衡与充分发展水平,以平衡充分发展耦合协调度为门槛变量,分析了区域、城乡和产业平衡充分发展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影响机制,并从这三个层面量化了中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深度和广度,提出相较于充分发展,区域、城乡和产业的平衡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克 刘凡璠
通过构建平衡发展子系统与充分发展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有序-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9年中国省域平衡充分发展情况进行统计测度。研究发现:中国省域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状况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有序度均值分别上升0.122与0.1;两个子系统综合协调、高度耦合,使得平衡充分发展指数由0.650上升至0.732,共同推动经济社会走向平衡充分发展;核密度分布曲线显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省域不断减少;空间演化显示平衡充分发展存在以长三角为核心向外围扩散的过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克 刘凡璠
通过构建平衡发展子系统与充分发展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有序-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9年中国省域平衡充分发展情况进行统计测度。研究发现:中国省域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状况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有序度均值分别上升0.122与0.1;两个子系统综合协调、高度耦合,使得平衡充分发展指数由0.650上升至0.732,共同推动经济社会走向平衡充分发展;核密度分布曲线显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省域不断减少;空间演化显示平衡充分发展存在以长三角为核心向外围扩散的过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长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金融既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经济的
关键词:
多层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长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金融既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经济的
关键词:
多层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旺
不平衡是指横向发展面的失衡、失调。横向发展面主要体现在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供需结构、领域结构、群类结构、文明结构等方面。不充分是指纵向发展面的缺乏、不足。纵向发展面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既互相作用又互相融合。不平衡发展主要体现在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五位一体"发展的不平衡、意识形态发展的不平衡等方面。不充分发展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发展不充分、全面深化改革不充分、科技发展不充分等方面。为此,需采取创新发展、关注民生、调整结构、配置资源、测度效果作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桂黄宝 江密 孙璞
采用改进的泰尔指数法对2015—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创新资源配置非均衡态势及其影响机理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不同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水平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性,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创新资源配置水平远高于西部地区。(2)区域间差异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几乎持平,总体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呈现持续震荡的变化态势。(3)人才密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对创新资源配置水平的促进作用明显,政府支持力度和技术市场活跃度对创新资源配置水平的影响在作用程度和显著性上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前满
经济发展之不平衡、不充分是中国"新时代"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经济充分发展体现在价值实现层面,全部生产力要素参与创造价值,并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发展是经济规律和资本逻辑使然,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问题是多重的,最基本的结构是生产与消费协调,从更高层面看,是经济与社会协调。由于经济每一步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内容,构成发展的路径依赖,因此发展中不仅存在着各类瓶颈和逻辑演进上的陷阱,还存在人为的设局或拆局,左右经济运行的秩序。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有必要认识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逻辑,理顺经济运行生态,认识"陷阱"形态,估量转型中的风险,立足"充分发展",把"比较优势"转化为有效的价值,实现地域充分发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 转型逻辑 贸易自由化 经济陷阱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邹克 郑石明
随着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高等教育需要的不断增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前瞻性课题。本文选择2005-2017年的省级数据,构建基于规模、公平与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标准化方法与威廉逊系数方法进行了统计测度,结果显示:我国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程度有较大改善,不平衡问题改善明显大于不充分问题改善,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的不充分发展的结构异质性加大;高等教育质量的区域不平衡逐步演变为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最核心问题。本文对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与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启示。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统计测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秦川
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集中体现为需求、供给、城乡和区域等方面的结构性问题。需求结构不够协调、不够均衡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外需制约日益明显,投资结构和效力偏弱,消费被满足的品质偏低。产业结构偏低端、不配套、不协调等问题比较严重,工业内部核心技术不足导致结构总体偏低端,服务业中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比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结构扭曲风险加大,农业内部生产、经营、流通结构仍偏粗放。城乡差距和贫困问题依然严重,二元分化突出。区域、城乡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城市体系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发展不平衡仍突出,并正转为"南北分化"新矛盾。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 新发展理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义霞
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历史上,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改革至今,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党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伟战略。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创新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晓强
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金融需求作出回应的同时,金融业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对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近年来,湖南省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实施"一化三基"、"四化两型"战略,拉动了金融业务发展,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根据地方发展战略,积极主动服务,有力推动了湖南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浩
作为一个空间概念,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区域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首先阐述了区域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地域文化、地方文化等相关概念的界定,然后分析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意识、发展动力、发展特征的影响,最后,从区域文化的视角,给出了基于区域经济价值观念、区域文化比较优势、区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和特色产业培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区域经济 发展路径 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晓峰
两德统一以后 ,德国在其东部的经济建设中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失误 ,如 :劳动成本提高过快 ;原工业基础被破坏 ;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当。德国东部经济重建的过程和经验教训 ,说明落后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重视保护和发挥本地区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旨在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有所启示。
关键词:
落后区域 发展 优势 区域优势 重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