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09)
- 2023(14046)
- 2022(11942)
- 2021(10889)
- 2020(9041)
- 2019(20621)
- 2018(20598)
- 2017(39899)
- 2016(21442)
- 2015(24403)
- 2014(24689)
- 2013(24429)
- 2012(23042)
- 2011(21255)
- 2010(22195)
- 2009(20748)
- 2008(20437)
- 2007(18422)
- 2006(16902)
- 2005(15798)
- 学科
- 济(112509)
- 经济(112417)
- 管理(59169)
- 业(55898)
- 企(44556)
- 企业(44556)
- 方法(40828)
- 数学(35977)
- 数学方法(35337)
- 中国(31775)
- 地方(29060)
- 农(26003)
- 业经(22894)
- 学(19776)
- 财(19378)
- 制(19333)
- 贸(18408)
- 贸易(18391)
- 银(17990)
- 银行(17972)
- 易(17750)
- 融(17517)
- 金融(17516)
- 行(17472)
- 农业(17431)
- 地方经济(17383)
- 理论(15762)
- 环境(15545)
- 发(15190)
- 和(14638)
- 机构
- 学院(322190)
- 大学(319531)
- 济(140617)
- 经济(137617)
- 管理(119392)
- 研究(113988)
- 理学(101091)
- 理学院(99886)
- 管理学(97949)
- 管理学院(97324)
- 中国(88169)
- 京(68916)
- 科学(66625)
- 财(63902)
- 所(58320)
- 研究所(52221)
- 中心(50394)
- 江(49821)
- 财经(49802)
- 农(47373)
- 北京(44921)
- 经(44720)
- 范(44007)
- 师范(43569)
- 经济学(43499)
- 业大(42183)
- 院(40723)
- 州(40366)
- 经济学院(38655)
- 农业(36665)
- 基金
- 项目(199264)
- 科学(156590)
- 研究(148461)
- 基金(141698)
- 家(122291)
- 国家(121294)
- 科学基金(103383)
- 社会(93964)
- 社会科(89246)
- 社会科学(89223)
- 省(79237)
- 基金项目(73104)
- 教育(69351)
- 划(66290)
- 自然(64383)
- 自然科(62868)
- 自然科学(62856)
- 自然科学基金(61657)
- 编号(60954)
- 资助(60020)
- 成果(50750)
- 发(48407)
- 重点(45562)
- 课题(44318)
- 部(43699)
- 创(41179)
- 发展(39320)
- 展(38695)
- 创新(38533)
- 国家社会(38274)
- 期刊
- 济(169377)
- 经济(169377)
- 研究(103290)
- 中国(68659)
- 管理(49510)
- 财(46252)
- 农(44102)
- 学报(43404)
- 科学(42364)
- 教育(39048)
- 融(34217)
- 金融(34217)
- 大学(33687)
- 技术(32582)
- 学学(31441)
- 农业(30332)
- 经济研究(28222)
- 业经(26974)
- 财经(25052)
- 问题(22019)
- 经(21650)
- 统计(18614)
- 贸(18162)
- 技术经济(17995)
- 策(16954)
- 国际(16607)
- 商业(16328)
- 业(15859)
- 现代(15155)
- 世界(15061)
共检索到508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密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非平衡发展战略取向符合群体福利实现在时间上的先后性和地域上的非均质性。但是,根据非平衡战略主旨设计的非平衡发展战略模型显示:对称补偿型非平衡发展战略能够实现不同阶段社会福利的增加;而非对称补偿型非平衡战略由于补偿环节和转化环节存在内在困境将造成社会福利的降低。因此,由非协调发展向协调发展的路径优化方向是实施以对称补偿和高效财富转化机制为基础的平衡发展战略。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非协调 非平衡发展战略模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靳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姚丽斌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逐步转向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本文着重阐述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实施思路 ,认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是兼顾均衡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中间发展思路 ,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区际公平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巧素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占国
一份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经济发展的布局问题,对中国如何有效地和公平地从低收入国家转为中等收入国家,将起关键作用”。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用了25年时间,跟踪和监视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发表了题为《90年代中国经济困境:改革、现代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报告。其中谈到中国改革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邹永红 蒋志华
本文基于调查区域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近期需求的数据,通过分层分析、对比分析和交叉分析,找出了全区企业人员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区情,对未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浩
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有一个由非均衡发展逐步到均衡发展的过程,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是山东省经济增长与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为推动山东经济在非均衡条件下协调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区域经济非均衡条件下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一要科学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山东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二要建立生态互补型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竞争格局;三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机制,推动跨区域合作;四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非均衡 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浩
本文主要分析美国、英国及德国等国外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历程及政策措施等。并从发展战略、政策措施以及产业体系等方面分析国外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经验对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非均衡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浩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一个由非均衡发展逐步走向均衡发展的过程,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是山东省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以建设蓝色经济区为契机,提升和明晰山东半岛经济发展战略,对山东省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推动山东省区域经济在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实现错位发展,应根据市场经济需要,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特点和发展情况,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强化山东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强化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半岛城市群的衔接与发展;发挥蓝色经济区对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山东经济协调发展;重视蓝色经济区...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蓝色经济 非均衡 战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竹莘
结合中国现实对区域差异发展理论作出比较与评述,分析这些理论产生渊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局限,认为非均衡发展的差异理论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从极端的非均衡到均衡,从发散到收敛,从差异到趋同的必然选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文贵
广东省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客观上要求珠江三角洲同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状都表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相对的,“不协调”发展是绝对的;有关地区的“发达”与“不发达”、“进步”与“落后”是相对的,而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超越”是绝对的。广东要大胆地倡导“逆向思维”,立足于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同珠江三角洲之间建立起经济上良性互动的市场联动机制,坚定不移地加快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州、深圳、珠海等中心城市和佛山、顺德、中山、东莞、江门等次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经济起飞的四大功能,从“不协调”中能动地寻求“协调发展”的契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郑艳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比较德国、日本两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入手,通过分析各自的特点,总结出我国可以借鉴的方面,并构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该如何建立,为解决我国在市场经济进程中产生的区域差距扩大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锁成
非均衡系统协调发展模式在区域经济实践中的应用──以大福州地区为例董锁成(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建国以来,我国生产力布局战略发生了两次大的变化。前五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投资的重点都是内陆地区,这对内地发展起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皮建才
本文基于囚徒困境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式分权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考虑了两种离散策略,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另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协调。基本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适应问题、协调问题和政治晋升问题会使得地区之间的博弈变成了囚徒困境博弈,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的策略会成为占优策略。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必须从如何打破囚徒困境入手,让每个地区都选择完全协调策略成为一个纳什均衡。在打破囚徒困境的大思路下,我们对比分析了四种协调机制,并指出了这些协调机制的具体内涵和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宋璇涛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与非协调现状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整体进步的重要因素 ,这种现状的根源在于建国后采取的均衡和非均衡战略的实施。改变这种现状 ,推进中国经济在 2 1世纪的快速发展 ,必须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即使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发展的非均衡与利益的协调一致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均衡 非均衡 非均衡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