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93)
- 2023(15917)
- 2022(13490)
- 2021(12225)
- 2020(10413)
- 2019(23519)
- 2018(23026)
- 2017(45387)
- 2016(24718)
- 2015(27746)
- 2014(27690)
- 2013(27563)
- 2012(26134)
- 2011(24121)
- 2010(24223)
- 2009(22971)
- 2008(22737)
- 2007(20660)
- 2006(18400)
- 2005(16753)
- 学科
- 济(121853)
- 经济(121734)
- 管理(71138)
- 业(66983)
- 企(52523)
- 企业(52523)
- 方法(50645)
- 数学(45726)
- 数学方法(45357)
- 中国(30580)
- 农(29852)
- 财(28427)
- 地方(25950)
- 学(23289)
- 业经(22948)
- 贸(22940)
- 贸易(22930)
- 易(22269)
- 制(21983)
- 农业(19762)
- 银(18700)
- 银行(18641)
- 融(18138)
- 金融(18136)
- 行(17848)
- 环境(17027)
- 务(16646)
- 财务(16617)
- 财务管理(16574)
- 地方经济(15815)
- 机构
- 大学(371706)
- 学院(371321)
- 济(166392)
- 经济(163154)
- 管理(139768)
- 研究(130558)
- 理学(120178)
- 理学院(118816)
- 管理学(116974)
- 管理学院(116287)
- 中国(100156)
- 科学(78363)
- 京(76825)
- 财(76665)
- 所(67705)
- 农(65455)
- 研究所(61198)
- 财经(60998)
- 中心(59076)
- 江(55984)
- 经(55302)
- 业大(54925)
- 经济学(52936)
- 农业(51949)
- 北京(48451)
- 经济学院(47738)
- 范(46423)
- 院(45946)
- 师范(45893)
- 财经大学(45093)
- 基金
- 项目(239964)
- 科学(188656)
- 基金(175771)
- 研究(171091)
- 家(154349)
- 国家(153102)
- 科学基金(129811)
- 社会(111355)
- 社会科(105743)
- 社会科学(105712)
- 省(92720)
- 基金项目(92275)
- 自然(83611)
- 自然科(81663)
- 自然科学(81635)
- 自然科学基金(80226)
- 划(78993)
- 教育(78154)
- 资助(73002)
- 编号(67591)
- 成果(55419)
- 重点(54640)
- 部(54061)
- 发(52945)
- 创(49370)
- 课题(47123)
- 国家社会(46554)
- 科研(46391)
- 创新(46381)
- 教育部(46158)
- 期刊
- 济(186024)
- 经济(186024)
- 研究(112522)
- 中国(68083)
- 学报(59920)
- 农(58459)
- 财(57654)
- 科学(53520)
- 管理(50290)
- 大学(44359)
- 学学(42402)
- 融(40743)
- 金融(40743)
- 农业(38836)
- 经济研究(31877)
- 财经(31600)
- 教育(30520)
- 技术(29734)
- 业经(28530)
- 经(27197)
- 问题(24747)
- 贸(21884)
- 技术经济(19940)
- 业(19918)
- 统计(19058)
- 国际(18737)
- 商业(18106)
- 理论(17916)
- 策(17179)
- 版(16919)
共检索到557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常海滨 徐成贤
本文研究表明,北部、东部和南部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总量经济发展能够保持较高同步性,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呈现较强的独立性特征;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呈现出在扩张期同步性较强、在紧缩期同步性较差的特点,紧缩期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更为显著;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效力不同,东部地区对利率政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资金推动仍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 区域效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海滨 徐成贤
统一的经济政策在我国产生了不同的区域效力,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经济波动特点:东部地区与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独立性较强;在获得与东部相近的经济增长率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波动更为显著;与东部地区相比,紧缩经济对中、西部地区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东、中部地区对利率调控较为敏感。我们将从经济发展机制、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和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力四个方面总结全文的研究成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子福
去年十月前后,华尔街"海啸"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出口大幅下降,各种大宗原料价格出现"过山车"式暴跌,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信贷投入风险显现,绍兴这个因经济外向度很高而被称为离华尔街"最近"的城市,爆发了华联三鑫、江龙控股等20余家大中型企业资金链突然断裂的"倒闭潮",涉及银行信贷资金222亿元,直接导致18645职工面临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货币政策的区域有效性也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冲击对八大经济区域产出和物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效应,表现为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阿忠 朱松平
文章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就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加息政策对中国经济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是正向的,人民币利率因此步入滞后的被动加息,国内通胀上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则相应降低,但对中国国内利率、通胀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扩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除短期会给中国产出水平带来正向影响外,其他方面同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影响正好相反。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产出影响是正向的,带来低微的输入型通胀,利率小幅下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小幅上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阿忠 朱松平
文章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就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加息政策对中国经济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是正向的,人民币利率因此步入滞后的被动加息,国内通胀上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则相应降低,但对中国国内利率、通胀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扩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除短期会给中国产出水平带来正向影响外,其他方面同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影响正好相反。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产出影响是正向的,带来低微的输入型通胀,利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明辉 刘磊
本文基于对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理论分析,采用经H-P滤波处理后的产出缺口变量对我国经济波动进行动态度量。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我们引入地方政府投资等变量刻画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因素,并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货币政策效应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及在不同区域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即在经济扩张时期,无论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均大于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2)信贷规模在我国的不同区域对经济波动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对经济波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史进
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在经济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文章考察了货币政策变量对我国股市行业收益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利率的变化会引起股价的同向变动,货币供应量对股市成交金额产生正向的影响,希望该结论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股市波动 实证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宋兆晗
本文先是对现有的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波动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利用1985年-2003年的年度样本数据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时间趋势进行了估计,在假设该趋势为制度性因素决定的前提下,提取了货币流通速度对时间趋势的偏离,并以此作为货币供应松紧程度的度量。在此基础上,又检验了其同当期及未来经济波动之间的联系。表明货币流通速度每高于时间趋势0.01,则经济增长随后下降0.53个百分点。这表明从货币主义理论出发,不考虑货币传导机制的具体作用过程,货币冲击在短期内的确影响经济产出。
关键词:
货币流通速度 经济波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耿 杨力
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给出了货币政策的福利边界,该领域的早期分析认为,经济波动造成的福利成本微不足道,这一结论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政策无效论"的一个重要支撑。但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学术思想的不断拓展,尤其是增长效应、危机效应等新的福利机制不断被挖掘出来,使得我们对经济波动影响社会福利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得早期结论受到相当的质疑。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福利成本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万晓莉
我国宏观经济过去20年间的一大特征就是高增长、高波动,但1996年后波动性有所减小。本文目的就在于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通过构建反映我国利率双轨制以及相应汇率制度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从管制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两个维度,用GMM模型实证估计了1987—2007年间以及1996年前后的反应函数,结果发现其可作为衡量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基准;同时管制利率在1996年以前有放大经济波动的效果,而1996年以后对产出表现出显著的逆周期调控特征,但央行利率调控效果因没有从管制利率有效传导到市场化利率而减弱。此外,我国管制和市场利率都对通胀反应不足,这使得通胀在我国有自我实现的可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平
本文采用2006-2013年工业39个细分行业数据,分析了经济周期波动中货币政策的效力变动情况,研究表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的效力变动并不显著,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绝大部分行业中都表现出其在经济衰退期的效力要大于经济扩张期。此外,本文还从金融摩擦的视角,通过构建产业金融摩擦指标来对货币政策的效力变动进行解释,实证结果发现资产负债率、偿债能力系数、短期负债占比指标加剧了经济周期波动中货币政策的效力变动,而国有企业属性能够通过削弱金融摩擦进而减少货币政策效力变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伟 闫振坤
毋庸置疑,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我国的货币增长率、利率、汇率、消费者信心、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月度数据,采用能够反映时变特性的TVP-VAR模型,分析在消费者信心的预期效应框架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时变影响。从时变的角度看,消费者信心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利率、汇率对通货膨胀的调节作用逐渐增强,基于货币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调节并未减弱,反而日渐成熟;消费者信心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预期效应是通畅的,能够长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沂 肖继五
1997年至今,我国已经历两次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宏观经济波动,这表明外源性冲击已成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在当前国内经济受到外部冲击而出现紧缩时,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依然显著,但在效果上存在差异。降低利率能长期稳定提高消费增长;货币供应量扩张仅在五个季度内能显著刺激投资增长,长期基本无效。因此,现阶段在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配合拉动内需时,应将带动国内消费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长期任务,而将提高国内投资作为短期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经济波动 金融危机 宏观调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继鸿
选取1999—2008年的月度数据,建立一个包含六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来测度货币政策、房产市场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施加短期约束识别结构冲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危机爆发前,在中国存在通过房产市场影响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在货币政策调控房价方面,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更为有效;房产市场的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保持房产市场的稳定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房产市场 宏观经济 SVA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