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43)
2023(6629)
2022(5538)
2021(4900)
2020(4191)
2019(9305)
2018(9460)
2017(18648)
2016(9720)
2015(11166)
2014(11308)
2013(11754)
2012(11437)
2011(10904)
2010(11154)
2009(10906)
2008(10697)
2007(9576)
2006(9040)
2005(8416)
作者
(30905)
(25927)
(25753)
(24617)
(16376)
(12081)
(11876)
(9973)
(9713)
(9050)
(9017)
(8423)
(8338)
(8323)
(7952)
(7931)
(7634)
(7451)
(7435)
(7171)
(6802)
(6359)
(6213)
(5956)
(5897)
(5858)
(5701)
(5493)
(5268)
(4978)
学科
(70316)
经济(70258)
管理(26455)
方法(21802)
(21747)
数学(19796)
数学方法(19729)
地方(18831)
中国(17404)
(15786)
企业(15786)
地方经济(13802)
(12510)
(11394)
业经(11309)
(11215)
(10110)
(9595)
银行(9584)
(9503)
金融(9500)
(9355)
环境(9328)
(9120)
贸易(9113)
(8767)
(8252)
农业(8193)
(7908)
(7829)
机构
大学(162653)
学院(161690)
(81984)
经济(80479)
研究(60298)
管理(57591)
理学(48417)
理学院(47827)
管理学(47259)
管理学院(46937)
中国(46671)
(37194)
(34124)
科学(33399)
(31020)
财经(29248)
研究所(27638)
经济学(27443)
(26292)
中心(25596)
经济学院(24479)
(24302)
北京(22422)
(21781)
财经大学(21479)
(21136)
(20506)
师范(20377)
(19347)
业大(19252)
基金
项目(94901)
科学(74377)
研究(71208)
基金(68818)
(59189)
国家(58755)
科学基金(49013)
社会(47803)
社会科(45407)
社会科学(45394)
(35986)
基金项目(35724)
教育(31164)
(30182)
编号(28355)
资助(28335)
自然(28213)
自然科(27428)
自然科学(27417)
自然科学基金(26897)
成果(23877)
(23195)
重点(21802)
(21606)
国家社会(20475)
课题(20013)
发展(19603)
(19357)
(18783)
教育部(18592)
期刊
(101596)
经济(101596)
研究(56750)
中国(29072)
(26166)
管理(22953)
学报(21061)
科学(20341)
(19993)
(18453)
金融(18453)
经济研究(17913)
大学(16067)
财经(15880)
学学(15331)
业经(14392)
问题(13890)
技术(13837)
(13807)
农业(13414)
教育(11992)
(11316)
技术经济(10312)
国际(9853)
统计(9188)
商业(9057)
经济问题(8683)
理论(8455)
经济管理(8122)
改革(8086)
共检索到257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安占然  郭界秀  朱廷珺  
市场分割条件下,我国区域经济开放具有多重的性质。开放经济理论形成了丰富的思想成果,国家层次上的开放经济理论对于区域经济开放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地方利益的驱使是导致区域保护和区域经济分割的重要诱因,市场分割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会带来国民利益的损失。因此,我们应采取战略性调控措施,推进区域经济开放和区际利益的整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志仪  郑周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动,区域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促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探讨了区域经济整合的主体及其利益分配,然后建立区域利益补偿博弈模型,分析了利益不一致情况下区域利益补偿对区域经济整合的影响。我们认为,推进符合"卡尔多改进"的经济整合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安排才能实现地区之间长期的合作。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毛其淋  盛斌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对外经济开放和区域市场整合内生化全要素生产率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198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检验了对外经济开放和区域市场整合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经济开放和区域市场整合对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而且二者存在替代关系。进一步的分析指出,在对外经济开放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区域市场整合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较低,而在内陆地区则恰好相反。本文为理解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提升地区技术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洁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开放的概念内涵,构建了包括四个准则层、22个指标的区域经济开放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冗余度、灵敏度和面板协整方法实证检验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结构合理,测度结果有效,对综合评价我国区域的经济开放水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伟  
中国最近 2 0年以来区域经济差距急剧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非均衡的区域开放 ,区域经济差异未来的变化趋向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一步区域开放的推进方式。至少有四个因素将促使中国区域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区域开放将由片面注重国际转向国际、区际层面并重 ,而在区际开放条件方面 ,内陆地区比之沿海地区毫不逊色。因此 ,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区层次区际开放进程的左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名远  林民书  
本文以能源要素区际贸易为分析基点,实证分析了要素价格扭曲与我国区域经济利益实现问题。研究表明,我国要素价格总扭曲程度保持在高位,东部地区扭曲程度高于其它地区;能源要素区际贸易存在严重的区域失衡,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成为最大的能源要素输出地;要素价格扭曲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利益未能通过区际贸易来实现,要素价格扭曲所带来的直接利益损失以及要素生产率区域差距所产生的区域经济利益外溢,构成中西部区域经济利益损失和区域经济利益空间失衡的重要内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德祥  周雪晴  孙权  
本文基于2003-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沿线18个重点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金融发展和对外经济开放对区域市场整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国内沿线重点省份金融发展规模对区域市场整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金融抑制下信贷深度和股票交易效率的提升加剧了区域市场分割;同时,随着各地区对外经济开放水平的提高,区域间市场将逐渐趋于整合。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沁筑  董有德  
文章在物理学耦合理论框架下,构建了评价地区经济开放与其企业创新的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与模型。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中圈定的中国大陆16个省份2004—2015年的相关数据,分别计算出各省份经济开放与企业创新耦合协调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经济开放子系统与企业创新子系统的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从国家层面看,整体耦合度不高,波动较小,且经济开放子系统发展水平高于企业创新子系统发展水平;从省份层面看,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且各省份耦合协调阶段不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金一飞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全国掀起了思想大解放,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发展的新高潮。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由自治区政协主办,玉林、梧州地市县领导、政协的同志、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自治区社科联、社科院、区党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的桂东南区域经济开放开发战略研讨会于1992年9月15日至20日在玉林市召开。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林民书  刘名远  
随着竞争的加剧,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获取竞争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缺失,直接影响到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作为不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平衡、协调各方利益的制度安排,是突破现有制度瓶颈、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勇  
制度转型时期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内生性及制度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非均衡性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产生影响。本文定性分析经济增长中的区际差异与制度绩效,围绕如何从区域经济增长的区际差异中甑别制度差异,提出了评价相应绩效的方法,并以一个县域经济为实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颖  陈银生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 ,表明区际差距呈扩大趋势。作者认为 ,造成区际差距扩大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自然禀赋、物质技术基础差异以及聚集效应等。区际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国家应通过立法确定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和专业化的区域发展机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天悦  
经济联系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间因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摩擦和趋同现象,而运输联系通过各类运输方式的有效承载,可以降低这一空间差异、实现区域间的一体化。作为实现运输联系的唯一方式,区际交通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序参量。文章基于耦合与耦合度的基本概念,构建区域经济-区际交通耦合系统。围绕经济与交通两大子系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欧盟为例,实现对区域经济与区际交通耦合发展过程的定量测算。研究结果发现,在泛欧交通网的作用下,欧盟经济及其交通的相互影响程度和协调程度在逐年提高。积极的交通政策,不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春梅  
使用1992—2018年27个两位数工业细分行业数据对我国工业区际转移进行测度分析,采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测度分析,并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工业区际转移是否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2004年以来,我国工业总体处于两阶段的分散转移中,中西部地区是第一阶段分散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是劳动和资源密集行业的主要集聚地;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地区是第二阶段分散转移的主要转入地,是技术和劳动技术中度密集行业的主要集聚地。工业转移中,北方地区受惠较少,南北地区工业差距扩大,工业重心日益向南方地区倾斜。(2)2003年以来,东中西地区间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但近年来,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大幅度扩大,东部地区内部的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是近年来我国总体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3)工业分散转移缩小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差距,同时,由于承接工业转移的区域博弈中,北方地区受惠较少,也造成了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逐步扩大的现实。(4)除了工业,服务业发展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服务业发展在缩小东西部、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中的作用大于工业转移的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恒  
以我国30个省(市区)为横截单元,以1985-2008年的时序数据组成综列数据,研究我国开放经济体系的区域差异,并研究经济开放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改革开放30年来,对外经济联系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入增长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2)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贸易开放度对中西部地区影响甚微,同时贸易与资本和劳动要素使用效率之间关系不显著,这与我国加工贸易型经济体系的区域分布是一致的;(3)政府过度参与经济牵制了区域经济增长,但比较而言,开放度较高时这一效应会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