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6)
- 2023(8907)
- 2022(7480)
- 2021(6694)
- 2020(5547)
- 2019(12442)
- 2018(12208)
- 2017(24771)
- 2016(13053)
- 2015(14612)
- 2014(14973)
- 2013(15048)
- 2012(14486)
- 2011(13681)
- 2010(14169)
- 2009(13657)
- 2008(13150)
- 2007(12043)
- 2006(11314)
- 2005(10605)
- 学科
- 济(80505)
- 经济(80447)
- 管理(37012)
- 业(31891)
- 方法(25162)
- 企(23384)
- 企业(23384)
- 数学(22936)
- 数学方法(22747)
- 地方(21580)
- 中国(21480)
- 农(17603)
- 财(15433)
- 地方经济(14704)
- 制(14116)
- 业经(13897)
- 学(12881)
- 贸(12283)
- 银(12279)
- 贸易(12272)
- 银行(12265)
- 行(11961)
- 易(11860)
- 融(11717)
- 金融(11716)
- 农业(11571)
- 环境(11125)
- 策(10909)
- 体(9579)
- 发(9436)
- 机构
- 学院(204551)
- 大学(202833)
- 济(102298)
- 经济(100304)
- 管理(75565)
- 研究(75165)
- 理学(63561)
- 理学院(62786)
- 管理学(62015)
- 管理学院(61593)
- 中国(58990)
- 财(47755)
- 京(42530)
- 科学(40496)
- 所(37786)
- 财经(36796)
- 研究所(33529)
- 经济学(33465)
- 经(33131)
- 中心(32841)
- 江(31723)
- 经济学院(29852)
- 北京(27838)
- 范(27092)
- 师范(26952)
- 财经大学(26877)
- 院(26690)
- 农(25973)
- 州(25090)
- 业大(22523)
- 基金
- 项目(120125)
- 科学(95793)
- 研究(93176)
- 基金(87211)
- 家(73781)
- 国家(73192)
- 科学基金(62500)
- 社会(62087)
- 社会科(58989)
- 社会科学(58976)
- 省(45601)
- 基金项目(44489)
- 教育(41559)
- 划(38264)
- 编号(37960)
- 资助(36537)
- 自然(35999)
- 自然科(35072)
- 自然科学(35062)
- 自然科学基金(34404)
- 成果(32265)
- 发(28925)
- 部(27627)
- 重点(27144)
- 课题(27005)
- 国家社会(25994)
- 发展(24776)
- 展(24436)
- 教育部(24059)
- 性(24058)
- 期刊
- 济(125960)
- 经济(125960)
- 研究(72805)
- 中国(38124)
- 财(33564)
- 管理(29970)
- 融(25715)
- 金融(25715)
- 农(23925)
- 科学(23777)
- 学报(22498)
- 经济研究(21908)
- 财经(19375)
- 教育(18992)
- 业经(18537)
- 技术(17974)
- 大学(17918)
- 学学(16891)
- 经(16871)
- 问题(16667)
- 农业(16088)
- 贸(14278)
- 国际(12582)
- 技术经济(12308)
- 统计(11499)
- 商业(10809)
- 理论(10511)
- 经济问题(10468)
- 世界(10445)
- 策(10090)
共检索到329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毛尚熠 林水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娟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人口、政策等方面。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有利于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产生与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差异、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地区贸易等因素有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解决要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贸易经济发展互补共赢、加大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和基础建设投资、发展集约型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广众
本文通过引入人力资本的溢出效益,在对均衡经济增长路径求解的基础上,说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的差距将内生地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差距的扩大。本文的分析说明了政府通过对人力资本积累进行补贴,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文娟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在按劳分配的主体原则下,允许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秀生 陈慧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产业结构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制度、历史和区位、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市场意识等诸因素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和扩大;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或不断拉大的势头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遏制,则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要统筹区域发展,建立政府区域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差距 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文章认为,地区差距扩大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现象,我国也不例外。差距的扩大,不仅表现在东西部之间,还表现在新兴工业化地区和老工业区之间,东南沿海内部次区域之间。作者认为差距扩大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总的看是积极因素大于消极因素。对此作者作了详尽分析。在缩小差距的思路和改革对策方面,作者特别提出,要改革按东中西划分经济区的作法,实行贯通东西的轴线开发战略;在西部培育增长极,在增长极上再现特区效应;建立以非国有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轻重并举的产业结构;在西部建立证券交易所等。最后,作者认为,缩小差距是一个长过程,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差不多都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才逐步缩小。对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葛兆强
区域经济差距的金融成因分析与政策选择□葛兆强贵成本代价具体表现在中西部地区储蓄能力进一步削弱,资本短缺和储蓄率的下降加剧,以至于妨碍资本形成,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其一,统一的货币制度在区域经济差距客观存在的前提下,必然会产生货币币值和通货膨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选选
199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经济区域间差距也在快速扩大,区域差距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各省统计数据合并计算出东、中、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四个区域1987-2007年的各项指标,在定性分析了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之后,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四个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程度。结论显示,产业结构、经济外向度和投资系数是影响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秀云
虽然收入差距扩大是工业化和经济转轨阶段的普遍现象,但我国居民收入从世界上最平均的国家,变成世界上差距最大的国家只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为国际所罕见。而收入差距过大,不仅会影响到经济增长,还会加剧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安定。因此,研究收入差距问题和如何缩小收入差距便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当前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基本现状入手,剖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并进一步探寻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制度改革 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石生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晓
笔者认为中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对宏观经济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收入差距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扩大净出口、抑制投资和消费的效应,造成内、外经济失衡,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大经济运行的风险。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宏观经济 VAR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来运 郑鑫 周平 李拓
党的十九大报告准确阐释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发展的不平衡是矛盾的重要方面。从区域角度看,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出现了"南快北慢"的新特征,南北经济差距问题值得关注。基于此,本文使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主要表现,从区域、生产、需求3个角度对南北经济增速的差距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各类因素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南北经济差距表现在多个层面,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北方经济增长困难较多,主要受东北、华北地区增长较慢、工业服务业发展放缓、投资增速回落较多等因素的影响;(3)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北方资本积累速度较慢,而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数量减少等也是重要原因。此外,研究发现北方人力资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经济增长的差距。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平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协调 南北差距 结构分解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冯亮
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进特征,查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给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索性地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转向、历史沿革与定量测度进行有机结合,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演进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地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空间辐射性影响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在时间上整体呈现波动缩小态势,且表现出周期性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点,且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是影响区域经济相对均衡的关键。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新型城镇化作用主要通过区域间的空间辐射体现,而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主要通过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体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文斌 刘友金
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相对发展率测量了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并通过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描述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以及贡献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经济的相对发展率差距很大;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差距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经济差距正在逐年拉大;从贡献率的变动趋势上看,东部和中部内部差距对全国整体差距的贡献率持续下降,而西部的贡献率呈波动特征;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从1979年以来对全国整体经济差距的贡献率呈持续增大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