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4)
- 2023(12048)
- 2022(10233)
- 2021(9308)
- 2020(7531)
- 2019(16978)
- 2018(16946)
- 2017(32405)
- 2016(17419)
- 2015(19992)
- 2014(20375)
- 2013(20282)
- 2012(19498)
- 2011(18135)
- 2010(18775)
- 2009(17593)
- 2008(17527)
- 2007(16030)
- 2006(14915)
- 2005(14057)
- 学科
- 济(95691)
- 经济(95610)
- 管理(49088)
- 业(45504)
- 企(35242)
- 企业(35242)
- 中国(29156)
- 方法(28401)
- 地方(27892)
- 数学(24147)
- 数学方法(23952)
- 农(23102)
- 业经(20242)
- 制(17661)
- 地方经济(16995)
- 财(16879)
- 学(16400)
- 银(16392)
- 银行(16378)
- 行(15943)
- 农业(15649)
- 融(15566)
- 金融(15564)
- 贸(15476)
- 贸易(15461)
- 易(14891)
- 发(14234)
- 环境(13982)
- 和(12635)
- 理论(12321)
- 机构
- 学院(265074)
- 大学(261267)
- 济(118345)
- 经济(115692)
- 研究(96271)
- 管理(94832)
- 理学(78507)
- 理学院(77528)
- 管理学(76420)
- 中国(76328)
- 管理学院(75887)
- 京(57033)
- 财(55748)
- 科学(54581)
- 所(49413)
- 研究所(43577)
- 江(43467)
- 中心(42676)
- 财经(42558)
- 经(38119)
- 范(37683)
- 北京(37530)
- 师范(37374)
- 农(37018)
- 经济学(36866)
- 州(35258)
- 院(34472)
- 经济学院(32763)
- 业大(31328)
- 财经大学(30865)
- 基金
- 项目(154094)
- 科学(120418)
- 研究(120207)
- 基金(107400)
- 家(91177)
- 国家(90351)
- 科学基金(76401)
- 社会(76034)
- 社会科(72061)
- 社会科学(72044)
- 省(61642)
- 基金项目(55443)
- 教育(55052)
- 编号(51022)
- 划(50916)
- 自然(44457)
- 资助(44355)
- 成果(43303)
- 自然科(43287)
- 自然科学(43278)
- 自然科学基金(42466)
- 发(40072)
- 课题(37223)
- 重点(35262)
- 部(33746)
- 发展(33325)
- 展(32775)
- 创(31680)
- 性(30776)
- 国家社会(30728)
- 期刊
- 济(152612)
- 经济(152612)
- 研究(91283)
- 中国(61637)
- 财(41506)
- 管理(39812)
- 农(35405)
- 教育(35123)
- 学报(32730)
- 科学(32692)
- 融(31482)
- 金融(31482)
- 技术(25823)
- 大学(25362)
- 经济研究(24689)
- 业经(24638)
- 农业(23907)
- 学学(23323)
- 财经(21760)
- 问题(19895)
- 经(18946)
- 贸(16625)
- 国际(15058)
- 技术经济(14735)
- 商业(14167)
- 图书(13895)
- 坛(13292)
- 论坛(13292)
- 现代(13207)
- 世界(13093)
共检索到440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姚丽斌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逐步转向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本文着重阐述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实施思路 ,认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是兼顾均衡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中间发展思路 ,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区际公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韦亚平
现有文献与规划一般认为新疆需要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重点建设都市圈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文章基于人口与自然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镇布局之间的关系,从更为广阔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中,对新疆区域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的适宜空间指向做出了若干探讨;提出新疆的区域发展需要建立在"都市区"的空间成长基础之上;并且与中国的东部、中部地区相比,新疆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
新疆 城市化 西部大开发 都市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巧素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占国
一份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经济发展的布局问题,对中国如何有效地和公平地从低收入国家转为中等收入国家,将起关键作用”。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用了25年时间,跟踪和监视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发表了题为《90年代中国经济困境:改革、现代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报告。其中谈到中国改革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邹永红 蒋志华
本文基于调查区域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近期需求的数据,通过分层分析、对比分析和交叉分析,找出了全区企业人员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区情,对未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文贵
广东省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客观上要求珠江三角洲同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状都表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相对的,“不协调”发展是绝对的;有关地区的“发达”与“不发达”、“进步”与“落后”是相对的,而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超越”是绝对的。广东要大胆地倡导“逆向思维”,立足于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同珠江三角洲之间建立起经济上良性互动的市场联动机制,坚定不移地加快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州、深圳、珠海等中心城市和佛山、顺德、中山、东莞、江门等次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经济起飞的四大功能,从“不协调”中能动地寻求“协调发展”的契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密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非平衡发展战略取向符合群体福利实现在时间上的先后性和地域上的非均质性。但是,根据非平衡战略主旨设计的非平衡发展战略模型显示:对称补偿型非平衡发展战略能够实现不同阶段社会福利的增加;而非对称补偿型非平衡战略由于补偿环节和转化环节存在内在困境将造成社会福利的降低。因此,由非协调发展向协调发展的路径优化方向是实施以对称补偿和高效财富转化机制为基础的平衡发展战略。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非协调 非平衡发展战略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继承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城市群的发展来推动和实现的。"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观指导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32个城市群的构建使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从而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开辟了新篇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留法
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及电子商务相关理论及现状的分析,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得出了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的一般过程。用实际案例总结电子商务管理在区域经济发展应用中的经验和不足。指出,在我国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有利于提高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以此来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快速提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剑辉 李洪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都呈现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的形成有区位、禀赋等客观原因,也有区域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策略等原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顺应生产要素开始向西集中的经济规律,营造良好环境,扩大向西开放。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从时机、内容、导向、措施等方面都能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此,本文从规划、财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提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剑勇 高人元 张雁
本文从空间效率角度探讨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我们首先给出了空间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出发,应用贸易引力模型与1997年区域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分析了表征各地区空间效率大小的指标——真实市场潜能。本文发现,中国区域的真实市场潜能按从高到低顺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第二层次为京津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第三层次是中部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居于第四层次。同时,从真实市场潜能构成来看,所有地区的真实市场潜能主要是由本地区内部需求引致的,而其他地区需求与国外需求引致的真实市场潜能较弱;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较快发展产生的...
关键词:
空间效率 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真实潜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耀
党的十九大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化,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方略,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区域政策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稳步增长,尤其是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速,全国区域总体差异呈现收敛态势,但各大区域内部分化值得关注。未来我国区域经济要按照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新增长动能,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协同性。要统筹推进"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发展,以雄安新区建设为样板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发展新模式,以大城市群、特色小(城)镇和乡村振兴为重点构建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新动能 新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贡生
与渐进式改革相伴随,中央先是提出区域规划、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然后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而形成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区域板块划分的角度看,先是提出"沿海和内地""东、中、西部"地区,然后提出"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地区",进而形成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的划分;从城市群形成的角度看,先是提出城市建设、大中城市建设、中心城市建设、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国特色城镇化、新城市群建设,然后提出城市群规划布局,进而提出新时代要"以城市群为主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荣胜
现阶段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不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应当遵循整体开发与各省开发相统一、经济开发与淮河治理相统一的原则,把徐州与蚌埠培育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把淮河干流沿岸打造为经济发展轴线。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稳妥推进城镇化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开发轴线的构建。淮河流域应当把握机遇,壮大徐州与蚌埠的经济实力,提高淮河通航能力,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生霞 裴晶晶
文章以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切入点,探讨了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耦合协调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并采用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表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征。虽然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并且表现出“先增后减”的非线性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特征。西部地区的线性带动效应较强,而东部地区的门槛效应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