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2)
- 2023(12468)
- 2022(10670)
- 2021(9684)
- 2020(8205)
- 2019(18710)
- 2018(18602)
- 2017(36416)
- 2016(19734)
- 2015(22556)
- 2014(23063)
- 2013(23271)
- 2012(22579)
- 2011(20914)
- 2010(21527)
- 2009(20371)
- 2008(20291)
- 2007(18537)
- 2006(16858)
- 2005(15783)
- 学科
- 济(107772)
- 经济(107620)
- 管理(51120)
- 业(48683)
- 方法(37616)
- 企(35542)
- 企业(35542)
- 数学(33254)
- 数学方法(33025)
- 中国(31024)
- 地方(28840)
- 农(27684)
- 业经(20928)
- 财(20263)
- 学(20204)
- 制(19014)
- 农业(18395)
- 贸(17873)
- 贸易(17860)
- 地方经济(17222)
- 银(17198)
- 易(17193)
- 银行(17168)
- 融(16755)
- 金融(16753)
- 行(16651)
- 环境(15346)
- 发(14655)
- 和(14121)
- 体(12616)
- 机构
- 学院(303490)
- 大学(303137)
- 济(137060)
- 经济(134153)
- 研究(113033)
- 管理(108946)
- 理学(91349)
- 理学院(90148)
- 管理学(88773)
- 管理学院(88180)
- 中国(86848)
- 科学(67094)
- 京(65949)
- 财(62898)
- 所(59422)
- 研究所(53248)
- 农(51264)
- 中心(50291)
- 财经(48716)
- 江(47959)
- 经(43792)
- 经济学(43390)
- 北京(42916)
- 范(42151)
- 师范(41790)
- 业大(41674)
- 农业(40044)
- 院(39690)
- 经济学院(38896)
- 州(38319)
- 基金
- 项目(184315)
- 科学(143544)
- 研究(137923)
- 基金(130471)
- 家(112735)
- 国家(111747)
- 科学基金(93412)
- 社会(87707)
- 社会科(82993)
- 社会科学(82970)
- 省(72738)
- 基金项目(68465)
- 教育(62186)
- 划(61209)
- 编号(57008)
- 自然(56465)
- 自然科(54974)
- 自然科学(54955)
- 自然科学基金(53943)
- 资助(53844)
- 成果(48136)
- 发(46496)
- 重点(42363)
- 部(41070)
- 课题(40537)
- 发展(38009)
- 展(37409)
- 创(37328)
- 国家社会(35932)
- 创新(35138)
- 期刊
- 济(167144)
- 经济(167144)
- 研究(99302)
- 中国(64824)
- 农(48279)
- 财(46808)
- 学报(44408)
- 科学(41448)
- 管理(40508)
- 融(33684)
- 金融(33684)
- 大学(33054)
- 教育(32648)
- 农业(32555)
- 学学(30970)
- 经济研究(27386)
- 技术(26956)
- 业经(26439)
- 财经(24981)
- 问题(22510)
- 经(21634)
- 贸(18234)
- 技术经济(17180)
- 业(16757)
- 国际(15813)
- 商业(15552)
- 统计(15401)
- 理论(15221)
- 世界(15057)
- 经济问题(14331)
共检索到484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涵蕾 李柏洲
区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增长、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基础性条件,成为全球化条件下决定区域参与国际化分工地位的关键性因素。运用区域创新系统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找到制约不同类型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相应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创新系统 因子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荣庆 崔茂森
文章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我国30个省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2013—2020年的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分析八大综合经济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2013—2020年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呈现小幅下降态势,区域间差异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内部差异最大,东北综合经济区内部差异最小。(3)农村通邮率、农村计算机普及率、农村人均用电量、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是制约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豆建民
我国各级政府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同时必须注意到其中仍然存在不少阻碍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 ,阻碍着产品及要素在区域之间的自由流动。要建设全国统一市场 ,必须通过法制建设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各种体制和机制障碍 ,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 ,加强国内统一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动企业跨地区兼并、收购和联合
关键词:
区域经济合作 障碍 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罗建勇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融资状况长期得不到有力改善,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本文从自身条件、供应渠道、外部环境三方面入手分析影响民营经济融资问题的障碍因素,系统性地探讨改善民营经济融资状况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
民营经济 融资状况 改善策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宪 刘勇
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区域经济继续保持普遍加速高位运行态势,地区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增长速度继续呈"西部东部快、中部慢"格局,差距继续有所缩小;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总量比重结构差距呈"地带缩小、省区拉大"态势。2008年我国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趋势,增长速度可能稍有放缓,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绝对差扩速放缓、相对差距略有缩小"态势。本文提出了2008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维凤 景体华
目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总体运行态势呈现六大特征:区域发展东优西快;实体经济发展趋好;中西部新增长极崛起;部分区域性改革先行先试;海洋经济成为东部沿海经济转型的蓝色动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未来几年,我国将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区域发展呈现五大趋势:重塑中国制造业优势;新型城镇化是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区域经济增长更多依靠深化改革的红利;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和谐社会目标;区域经济进入多元化时代。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态势 特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耿良
区域金融通过内在的影响机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我国区域经济、金融要素发展水平呈现不同分布态势,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两者发展不统一的问题。利用截面数据并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对我国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集聚性与联动性,区域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缩小金融发展差距有利于减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慕晓飞 丁四保 刘瑞超
中国地方政府转型是指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责发生改变,由管制型转向服务型、由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治理型。本文以区域经济的视角,从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国的行政经济区域体系,以及关于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设计等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转型的障碍因素、公共服务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地方政府转型 经济建设型 服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伍世安
中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久推难转,是因为存在制度性障碍。转变发展方式与转换体制机制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由制度结构及其变迁形成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首先,传统制度性障碍表现为制度目标的设定立足于产出型指标的"赶超",而忽略了投入型、效益型和结构型指标。其次,从制度体系来看,落后的技术制度纵容了粗放式经济的发展,误导的经济制度固化了经济主体对旧的发展方式的利益眷念,软化的政治法律制度滞抑了向新发展方式的转变。消除转变发展方式的制度性障碍需要执政者狠下决心,强化顶层设计,容许基层和地方大胆制度创新。
关键词:
粗放 制度性障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鹏照 刘普照
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脉络 1.生产力层次推移理论 生产力层次推移理论是国际上的一种区域经济理论,即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国范围内,客观上存在着经济技术上的不同层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从层次高的发达地区向层次低的落后地区推移,从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一国经济分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丁谦 曾庆均 郭韬
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作为一种客观现实而存在,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主要源于各区域不同的自然、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和人们自身的思想意识形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中国,这种区域发展不协调的诱因包括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经济意识的差别、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行政区经济"的导向、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等。正是这些诱因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阻碍了宏观经济顺畅运行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现状 原因 危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仙
2011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从地区比较看,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5年超过东部,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继续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东西部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从增长、总量和发展水平三大区域格局看,区域增长速度格局再次变为"远西部、大中部、新东部"的排序,东西部增长速度差继续逆向扩大;区域经济总量格局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格局继续呈"新东部和远西部高、大中部低"态势。2012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演变的情况下,我国区域经济可能继续趋缓,各地区增长速度大体在15.0%~7.5%之间;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
关键词:
“十二五”时期 区域经济 形势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建锋 万书勤 冯艳芳
论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地质环境与区域经济的物质流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质环境压力评价指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的地质环境压力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区域地质环境压力由东向西呈递减态势,地质环境压力最大的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山西能源基地和环渤海湾经济区,其次是黄河中游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东南沿海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而西部的青海和西藏经济区则最小;地质环境压力大的地区,地质环境压力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例如,上海主要来源于房屋建设和废弃物、废水排放,天津主要来源于废弃物、废水排放和地下水开采,山东主要来源于矿产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
关键词:
地质环境压力 区域经济 物质流 指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远军
区域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建国以来,党和政府根据时代背景、政策环境、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呈现的模式是高度集权下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模式、区域“部分先富”的非均衡发展模式、新时期“统筹区域”的均衡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初步总结的基础上,就“统筹区域”的均衡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作了初步探索,以更好地协调、统筹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协调联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鸿君 马庆林
数据显示2002年以来我国地区差距显著缩小,到2007年地区差距基本处于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同欧盟成员国相比,我国的地区差距仍然偏高。本文认为,各省的资源承载力和发展潜力不同,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地区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当前要做的是,确定合理的地区差距水平。我国各个省区情况千差万别,当外部冲击产生时,各省面临不同的"失业—通货膨胀压力"组合,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需求各不相同,但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是统一的,这种差异化需求和统一供给之间的矛盾,加大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拉大了地区差距。本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