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82)
2023(20448)
2022(17643)
2021(16324)
2020(13818)
2019(31947)
2018(31782)
2017(61252)
2016(33331)
2015(37811)
2014(38260)
2013(37930)
2012(35404)
2011(32233)
2010(32631)
2009(30426)
2008(30134)
2007(26905)
2006(23912)
2005(21876)
作者
(99333)
(82815)
(82462)
(78436)
(52834)
(39870)
(37711)
(32451)
(31371)
(29756)
(28057)
(27992)
(26498)
(26386)
(25678)
(25578)
(24712)
(24492)
(23779)
(23724)
(20786)
(20531)
(20166)
(18969)
(18664)
(18530)
(18397)
(18331)
(16927)
(16426)
学科
(150566)
经济(150406)
管理(94110)
(90169)
(72653)
企业(72653)
方法(62660)
数学(54070)
数学方法(53398)
中国(40810)
(39389)
(34885)
地方(33683)
(32306)
业经(31968)
(27368)
农业(26616)
(26410)
贸易(26395)
(25517)
(23664)
银行(23599)
理论(23341)
(22737)
金融(22733)
(22628)
(22313)
环境(21991)
(20864)
财务(20773)
机构
大学(490101)
学院(488330)
(202265)
经济(197831)
管理(187018)
研究(170161)
理学(160235)
理学院(158355)
管理学(155510)
管理学院(154618)
中国(128447)
(105686)
科学(104772)
(93731)
(87542)
(80846)
研究所(79234)
中心(76304)
财经(74085)
(73524)
业大(71605)
北京(67552)
(66976)
(65798)
师范(65169)
农业(63156)
经济学(61317)
(61276)
(59381)
经济学院(54921)
基金
项目(319339)
科学(249613)
研究(233050)
基金(229407)
(200020)
国家(198339)
科学基金(168894)
社会(145634)
社会科(137891)
社会科学(137856)
(125088)
基金项目(120827)
自然(109338)
教育(107455)
自然科(106694)
自然科学(106665)
(105490)
自然科学基金(104729)
编号(95872)
资助(95625)
成果(79070)
重点(72043)
(70782)
(70337)
课题(66787)
(65268)
创新(61018)
科研(60908)
教育部(59901)
国家社会(59314)
期刊
(230912)
经济(230912)
研究(148771)
中国(95998)
学报(77135)
(73662)
(71520)
科学(70592)
管理(69703)
大学(57874)
教育(54788)
学学(54377)
农业(50415)
(45275)
金融(45275)
技术(43944)
经济研究(37048)
业经(36872)
财经(36596)
(31381)
问题(30229)
(25882)
技术经济(25185)
图书(24981)
(23918)
理论(23546)
统计(23462)
商业(22448)
(22197)
科技(22026)
共检索到738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霍丽娟  吴晓然  
本文依据经济增长趋同现象等理论,利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茁趋同,以此探讨我国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发现:在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才表现出趋同性,投资对经济发展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开始不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趋同性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趋同速度要低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丽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助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实现良性互动。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的分析表明:陕西高校与经济发展并没有实现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而是造成了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与落后的经济发展并存的现象。鉴于此,今后迫切需要把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从规模扩张转移到规模与质量并重上来,加快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李春  
西方区域经济学学者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理论,即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最终会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从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增长趋势来看,并不存在趋同趋势,其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转型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我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二元经济转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勇  
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适应新常态,进一步发挥了我国区域经济巨大回旋余地的作用。全国经济增长继续缓慢下降,各地区增长也大多继续呈趋缓态势;区域发展继续呈现地区经济总量与水平,与地区增长呈合理相反关系,地区相对差距继续收敛,协调性继续提高。三大地带总量格局"东部大、中西小"不变;在"7+1"综合区中长江中游GDP已连续3年居第一;各省区总量相对差继续有所缩小。"十三五"时期将是构建我国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的关键时期。本文提出了构建未来我国区域经济"新空间"的一个具体的细化方案,即"四纵四横"的空间结构总体框架和"二实三虚"的空间分区分层系统。此外,本文还在解决地区数据与全国数据不一致问题(平减系数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磊  
本文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发现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较不平衡,东中西三大地区经济分化趋势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基于经典β趋同理论,以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同性。研究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上是存在趋同的,但要达到趋同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由于区域之间消费、投资、政府调控等因素的差异化,会延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趋同的时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志刚   李小梦   胡宁宁  
经济增长收敛是协调区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分析框架,使用全国267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并加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改善资本要素错配情况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数字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时呈现明显的地理空间差异和政府财政能力差异,对西部、北方、非沿海城市和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效应更加显著。应继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继凤  
缩小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制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伟  王浣尘  
工业经济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体现和保证。本文基于我国1980-2002年工业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状况,运用协调性理论的概念和模型来对我国这段时期金融发展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协调性进行计算和评价,以期考察金融和工业两部门协调发展和相互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的协调性呈现出逐步强化的态势,金融发展为工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提供了积极的支持作用,两部门的发展保持在基本协调的水平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丽  覃成林  
文章提出了区域间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定义,并以此定义为基础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四大政策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西部与东部及东北地区间均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关联性。同时,中部、东部及西部等三大地区之间也形成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关联性。除此之外,其他区域组合之间不存在经济增长关联性。②西部经济增长是东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东部、东北及西部同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③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了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受到干扰后对其他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发现,发达的东部地区对欠发达的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然而,这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产生较强的推进作用,而且,欠发达区域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最后,提出了增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的政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晓楠  孔凡文  
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协调理论与灰色理论分别对31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协调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至2015年,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协调性呈上升趋势,且区域间差距减小,但协调性提升较慢,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且促进指标个数少于抑制指标个数,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协调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晓楠  孔凡文  
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协调理论与灰色理论分别对31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协调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至2015年,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协调性呈上升趋势,且区域间差距减小,但协调性提升较慢,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且促进指标个数少于抑制指标个数,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协调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沙治慧  
本文在梳理公共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协调度的综合评价模型,以西部民族地区作为实证样本,对公共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协调程度决定于诸多因素,包括公共投资增长速度是否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相协调、公共投资规模的合理性、公共投资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收益水平和公共投资结构的有效性,并据此提出我国现阶段公共投资的重点应放在布局优化上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覃成林  
区域经济增长趋同(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con-vergence)是近10多年来西方区域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这方面的研究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内在机理,试图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欠发达区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工具。本文拟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假说的内涵,对该假说的检验,以及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丁谦  曾庆均  郭韬  
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作为一种客观现实而存在,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主要源于各区域不同的自然、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和人们自身的思想意识形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中国,这种区域发展不协调的诱因包括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经济意识的差别、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行政区经济"的导向、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等。正是这些诱因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阻碍了宏观经济顺畅运行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