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8)
2023(13719)
2022(11712)
2021(10571)
2020(8982)
2019(20608)
2018(20350)
2017(39585)
2016(21493)
2015(24569)
2014(24861)
2013(25046)
2012(24377)
2011(22600)
2010(23122)
2009(21927)
2008(21821)
2007(19858)
2006(18070)
2005(16950)
作者
(68072)
(56717)
(56638)
(54061)
(36284)
(27239)
(25882)
(22073)
(21548)
(20336)
(19585)
(18929)
(18448)
(18299)
(17966)
(17753)
(16952)
(16922)
(16519)
(16469)
(14501)
(14335)
(13993)
(13141)
(13036)
(12755)
(12718)
(12701)
(11701)
(11336)
学科
(112920)
经济(112816)
管理(56004)
(53199)
方法(40689)
(39783)
企业(39783)
数学(35756)
数学方法(35459)
中国(32384)
地方(29442)
(28537)
(23160)
业经(22225)
(22097)
(20335)
农业(19207)
(19117)
贸易(19103)
(18409)
(18178)
银行(18130)
(17814)
金融(17812)
(17566)
地方经济(17414)
环境(16182)
(15183)
(15082)
(13633)
机构
大学(331059)
学院(330081)
(146009)
经济(142909)
研究(125219)
管理(117577)
理学(98735)
理学院(97444)
管理学(95828)
中国(95632)
管理学院(95202)
科学(76660)
(72654)
(66904)
(66771)
(60337)
研究所(60155)
中心(55335)
(52554)
财经(51841)
业大(48299)
农业(47542)
北京(47098)
(46684)
经济学(46093)
(45108)
师范(44621)
(44285)
(41556)
经济学院(41279)
基金
项目(204496)
科学(158828)
研究(148460)
基金(145625)
(128099)
国家(127020)
科学基金(105509)
社会(93805)
社会科(88799)
社会科学(88774)
(80558)
基金项目(76097)
(68550)
教育(67049)
自然(66407)
自然科(64693)
自然科学(64669)
自然科学基金(63501)
资助(60826)
编号(59999)
(50626)
成果(50607)
重点(47501)
(45184)
课题(43279)
(41524)
发展(40620)
(39983)
创新(39100)
科研(38827)
期刊
(175990)
经济(175990)
研究(106689)
中国(70527)
(55916)
学报(53696)
(49797)
科学(48805)
管理(44477)
大学(39507)
农业(37732)
学学(37160)
(35805)
金融(35805)
教育(34595)
经济研究(29057)
技术(28560)
业经(27385)
财经(26634)
问题(23493)
(23092)
(19772)
(19418)
技术经济(18234)
国际(17198)
统计(16754)
世界(16317)
商业(16226)
理论(16056)
图书(14983)
共检索到524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迁  潘建成  杜建国  
This paper uses GDP per capita,rural per capita net income and urban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to depict Chines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which,the inequality index GEM and polarization index TW a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aggregation level of nation,belt and province from 1993 to 2003.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ly.When measures are made to decrease the national inequality,that in coast region should be concerned especially.Moreover,polices applied to reduce disparities should be made on lower level.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正华  徐小平  杜建国  
本文主要采用测度熵(GEM)和极化(TW)相结合方法,从不同集聚层次对1993—2005长三角人均GDP(GDPPC)、农村居民纯收入(RPCI)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UPCI)进行不均衡和极化演化分析,得出计算结果,根据结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建议政府在低水平集聚层次上进行决策可以有效地降低区域不均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春  朱永彬  王铮  董彦岭  
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结果发现全国尺度上地市间的差距在拉大,经济极化程度加剧;其次利用Gini系数来计算1994~2004年我国的不均衡程度,用核密度参数法、Wolfson指数来计算极化情况,分析了各省的经济不均衡和极化程度,发现西部省份的经济不均衡程度与极化程度并存,中部省份的不均衡和极化程度相对较弱,东部发达地区存在了两个极端;再次分析了Gini系数和Wolfson指数随时间变化趋势;最后在截面数据上研究了Gini系数和Wolfson指数同人均GDP的关系,发现各省Gini系数同人均GDP呈现近似三次多项式的分布,Wolfson指数同人均GDP无显著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文超  
文章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以黄河流域313个县域的人均GDP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0—2018年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的时空演化情况。结果显示:2010—2018年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的绝对程度在拉大,相对程度在不断缩小,同时呈现着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而且空间集聚的程度在不断强化。从空间集聚的形态看,"高-高"型县域主要集聚在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的北部,少数分布在山东;"低-低"型县域主要集聚在黄河上游的西部地区;"低-高"型的塌陷型和"高-低"型的极化型县域相对较少。2018年,"高-高"型县域有局部扩散的现象,"低-低"型县域出现了向西扩散和向山西转移的趋势,"高-低"型的极化型县域数量明显增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漆嘉琦  王斌会  
近年来,关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研究非常多,但鲜有针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平均指标(比如人均GDP)进行因素分析。本文通过构建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模型,对2000年与2009年广东省经济发展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流动不均衡,这一结果可以为我国协调区域均衡发展的工作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腾云,徐勇  
文中分别利用Gini、GE等指数,以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指标,详细考查了从1952~2003年,我国省市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变化态势及其在东部-内陆、南方-北方、高城镇化-低城镇化地区等方向上的变化。人均实际GDP的Gini、GE等指数显示,从1952-2003年,我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总体态势是以较缓慢的速度逐步增加。具体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经济不均衡呈周期性地上升、下降运动。就我国省市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在空间上的变化而言,一是在沿海-内陆和高城镇化-低城镇化方向上,分别在1990s中期和1980s中期以前,我国省市区经济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区域内部不均衡,但区域之间不均衡则不断增加,并逐步成为省市区经济不均衡主要部分;一是,在北方-南方方向上,我国省市区经济不均衡则是一直表现为区域内部不均衡,区域之间不均衡对省市区经济不均衡的贡献一直显得微不足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陈志  
以经济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建立相应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和空间极化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在于经济发展成果、经济投入和城市化发展,它们对区域经济极化贡献程度依次降低,进一步的评价指标变化度揭示,不同指标对关键因子变动的贡献也不一样,由此得出10项重点控制指标;通过对前两个全局主成分投影的组合分析,发现中部省份的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效果差,着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该地区极化系统得以完善的根本。进一步的综合变动轨迹分析显示,中部地区经济极化程度不强,但经济极化强度随时间正逐步加强,因此,加大对极化程度较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的扶持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林贤郁  李纲  汲凤翔  梁琦  史会学  王明亮  
本文利用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相关的历史数据,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对我国地区差距进行了定量描述与评估,并剖析了我国地区投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瞿红艳  
货币政策是以总量调节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区域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水平差异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加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后,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性加剧,欧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在这一背景下,探讨统一货币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欧央行货币政策实践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的启示是: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战略,为货币政策传导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统一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应注重体现货币政策调控的区域差异性;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减少在货币政策制定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玉林  
外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 I)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中国吸收FD I的地区分布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非均衡特征。这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市场竞争、收入分配、综合竞争等方面阐述了FD I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珍  伊萱  邢瑶瑶  
文章采用指数功效函数、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雾霾防控进行定量评价,并对这三项指标进行两两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相应的散点图,根据散点图和回归分析结果并结合各城市的发展特点对三项指标进行两两之间的均衡分析,探究经济发展指数、社会稳定指数与雾霾防控指数这三者之间的均衡关系。本研究结论可以为京津冀区域各级政府雾霾治理与发展模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珍  伊萱  邢瑶瑶  
文章采用指数功效函数、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雾霾防控进行定量评价,并对这三项指标进行两两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相应的散点图,根据散点图和回归分析结果并结合各城市的发展特点对三项指标进行两两之间的均衡分析,探究经济发展指数、社会稳定指数与雾霾防控指数这三者之间的均衡关系。本研究结论可以为京津冀区域各级政府雾霾治理与发展模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灵碧  
我国石油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石油企业相对地方经济超前发展有其先天优势条件和客观因素,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长期看,只有从规范油地区域分工、互补功能、互惠共赢的全方位视角认知由石油企业拉动地方经济组合联动的模式切换,驾驭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突出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才能实现油地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新明  
2011年,欠发达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有必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交流,积极寻找信贷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均衡点,力求实现双赢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于颖  
相对于静态经济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来说,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动态理论本身是落后的。这些理论的推理,目前被用来解释诸如均衡成长及投资优先次序决定等少数密切相关的问题。二者实质上都涉及发展的途径或设计,这也是目前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