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0)
2023(15621)
2022(13304)
2021(12048)
2020(10238)
2019(23360)
2018(23198)
2017(44787)
2016(24279)
2015(27698)
2014(28128)
2013(28090)
2012(26799)
2011(24683)
2010(25223)
2009(23978)
2008(23935)
2007(21716)
2006(19653)
2005(18516)
作者
(73543)
(61372)
(61371)
(58569)
(39302)
(29255)
(28044)
(23856)
(23196)
(22009)
(21157)
(20591)
(19892)
(19787)
(19342)
(19086)
(18235)
(18225)
(17855)
(17752)
(15801)
(15292)
(14920)
(14109)
(13936)
(13861)
(13780)
(13743)
(12486)
(12178)
学科
(121016)
经济(120877)
管理(71251)
(65870)
(51818)
企业(51818)
方法(43362)
数学(37908)
数学方法(37583)
中国(34644)
(30990)
地方(30305)
(27937)
(26001)
业经(25342)
(23179)
(20821)
贸易(20806)
(20721)
银行(20684)
农业(20492)
(20088)
(19966)
(19915)
金融(19911)
环境(18118)
地方经济(17573)
(17465)
(16518)
(15952)
机构
大学(365949)
学院(365661)
(161606)
经济(158176)
管理(133922)
研究(133065)
理学(112728)
理学院(111352)
管理学(109643)
管理学院(108939)
中国(103345)
(78973)
科学(78470)
(77465)
(69242)
研究所(61815)
(60443)
中心(59602)
财经(59576)
(58210)
(53599)
北京(50983)
经济学(50684)
业大(50221)
(48921)
师范(48471)
(47389)
农业(47040)
(45946)
经济学院(45322)
基金
项目(226691)
科学(177665)
研究(168549)
基金(162526)
(140779)
国家(139581)
科学基金(117948)
社会(107873)
社会科(102252)
社会科学(102223)
(88993)
基金项目(85239)
教育(76603)
(74916)
自然(72684)
自然科(70856)
自然科学(70836)
自然科学基金(69558)
编号(68724)
资助(66654)
成果(57847)
(54231)
重点(52017)
(50644)
课题(48940)
(46711)
国家社会(44557)
(44445)
创新(43981)
发展(43955)
期刊
(195167)
经济(195167)
研究(118561)
中国(80173)
(59883)
(56518)
学报(53955)
管理(51662)
科学(50568)
大学(40869)
(40609)
金融(40609)
教育(39135)
学学(38392)
农业(37605)
技术(32439)
经济研究(31493)
财经(30663)
业经(30510)
(26471)
问题(25843)
(21256)
技术经济(19804)
(19585)
国际(18661)
理论(17890)
统计(17748)
世界(17700)
商业(17616)
现代(16580)
共检索到582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梅  
制度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制度供给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快以产权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市场化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加快中西部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秀清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问题,分析了制度供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结合转型期的时代背景,阐释了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供给的基本思路,并就构建有利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提供了系统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的创新有所助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德勇  崔莹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的支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金融支持在各区域内的不同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方面提出差异化制定区域性利率及信贷政策、合理布局区域间金融机构、加快建设区域性多层次金融市场、完善区域性金融监管方式等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覃成林  郑云峰  张华  
运用所提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方法,分别计算了2001—2010年全国、四大区域以及31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据此分析其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目前达到了较高的协调水平。总体上,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趋于上升,中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略有降低,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广西、湖北、黑龙江、安徽、天津、江苏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出现了下降,其余25个省市区趋于上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贻奏  
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常态。国家应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促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主要应通过以下财税制度设计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科学划定四个主体功能区,建立新的财税政策设计思路;二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法规体系,为依法治税创造条件;三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机制,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四是建立新方法,规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五是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区域产业良性发展;六是加大政府直接投资力度,改善落后地区投资环境与人居条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霞  陈学志  
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目前,我国的东西部经济发展和财政能力都严重失衡。以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切入点,对造成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从而促进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詹新宇  王贤彬  
文章通过方差分解和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发现,技术进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并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引入控制变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投入、研发能力、经济开放度、市场化程度是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也应减少地方政府干预,打破地区条块分割。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运用古诺博弈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本文分析了非正式制度歧视路径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制度歧视引致的交易成本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外部性的作用下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着非正式制度的变化轨迹,正外部性的地方政府行为,削弱非正式制度歧视,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负外部性的地方政府行为,会加剧非正式制度歧视,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另外,非正式制度复杂度在短期内加剧非正式制度歧视,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文杰  文峰  李广舜  
新疆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地区,区内经济以石油矿产资源开采为主,不合理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安排导致税收与税源严重背离,制约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优化现行资源税费制度,合理调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格局,是新疆走出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郑春荣  
由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统筹层次低、名义缴费率重、征管不到位等问题,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造成各地缴费率差异悬殊、劳动密集型企业负担畸重。因此,要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建立高统筹层次的社会保险税制,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能力,降低社保缴费率,并针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特点给予社会保险相应的优惠政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雅南  山口伸晴  邵宜航  
本文主要从财政转移支付、国土开发和人口迁移三个方面对中日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差异及原因。由此发现,中日区域经济政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的财政投入以及户籍制度等方面,据此,我们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娟  段军山  
文章基于对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解,从经济规模、经济质量、要素流动和制度环境共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2007—2020年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对其空间差异、分布动态和演进趋势展开分析。结果显示:(1)2007—2020年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状态。(2)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并由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所带动。(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水平的分布曲线有右移现象,主峰高度下降,宽度扩大,存在右拖尾现象,单峰特征明显。(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稳态性较强,存在“俱乐部趋同”和“马太效应”。考虑空间因素以后,该稳定性出现下降,“跳跃式转移”在部分地区成为可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文耀  
本文利用1998~2010年的统计资料,首先,对13年来西部12个省市区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纵向演进分析,并与东、中部和东北地区做了横向对比;其次,选择了极差测度法、标准差测度法和标准差系数测度法等方法,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极值、极差、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作为指标,度量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区域经济的相对和绝对差异;最后,对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互关系做了分析并得出简单的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希华,张淑敏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度的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系统空间开发模式,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晖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期性战略。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原因是:产权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区域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考核指标失衡与政府职能错位;文化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改革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政绩考核机制,正确处理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建立适合不同经济区特征的区域协调机制是制度改革的必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