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5)
2023(16040)
2022(13811)
2021(12767)
2020(10642)
2019(24234)
2018(24404)
2017(47172)
2016(25338)
2015(28946)
2014(29355)
2013(29395)
2012(27285)
2011(24947)
2010(25374)
2009(23595)
2008(23011)
2007(20383)
2006(18500)
2005(16949)
作者
(75974)
(62740)
(62473)
(59431)
(39945)
(29918)
(28495)
(24578)
(23849)
(22636)
(21241)
(21226)
(20115)
(20065)
(19392)
(19225)
(18607)
(18267)
(17940)
(17920)
(15948)
(15506)
(15161)
(14385)
(14192)
(14094)
(13894)
(13798)
(12724)
(12325)
学科
(126114)
经济(126000)
管理(71479)
(66688)
(53407)
企业(53407)
方法(46989)
数学(40559)
数学方法(40199)
中国(35382)
地方(31770)
(30917)
业经(27405)
(24511)
(23959)
(21626)
农业(20639)
(20599)
贸易(20584)
(19868)
(19173)
银行(19133)
(18613)
金融(18611)
(18524)
地方经济(18482)
环境(18475)
(17755)
技术(17108)
理论(17083)
机构
大学(376365)
学院(376143)
(160883)
经济(157478)
管理(145756)
研究(132962)
理学(124473)
理学院(123041)
管理学(121217)
管理学院(120527)
中国(100175)
(81805)
科学(79696)
(72565)
(67616)
研究所(60972)
中心(58277)
财经(57323)
(57023)
(55990)
北京(52975)
业大(52021)
(51779)
(50899)
师范(50477)
经济学(48844)
(47976)
(45750)
农业(44191)
经济学院(43667)
基金
项目(244061)
科学(191520)
研究(182098)
基金(174817)
(150891)
国家(149628)
科学基金(127869)
社会(115014)
社会科(109039)
社会科学(109011)
(95584)
基金项目(92625)
教育(82363)
自然(80483)
(80032)
自然科(78491)
自然科学(78475)
自然科学基金(77034)
编号(74594)
资助(72119)
成果(61443)
(56785)
重点(54665)
(53638)
课题(52384)
(50331)
创新(47018)
国家社会(46757)
发展(46071)
教育部(45965)
期刊
(189718)
经济(189718)
研究(119935)
中国(74627)
管理(55954)
学报(54181)
(52522)
科学(51951)
(51465)
教育(42015)
大学(41006)
学学(38404)
农业(36547)
(36377)
金融(36377)
技术(35514)
经济研究(30756)
业经(30697)
财经(28315)
问题(24957)
(24361)
技术经济(20186)
图书(19422)
(19089)
理论(18939)
商业(18372)
(18202)
现代(17840)
科技(17550)
实践(16940)
共检索到577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东岳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前者决定着后者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后者则有助于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其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运行效率不断提高、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大、交通运输能力提升和区域物流布局加快,但同时也表现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物流成本偏高、运行效率偏低,物流中心发展缓慢、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产业集中度较低、竞争力不强,物流市场成熟度较低、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物流产业区域间差距巨大等几个方面,且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相互促进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快健全物流产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努力实现区域经济与物流供需的平衡、加强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薇  
本文主要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的状况,对共生理论、物流园区合作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实证结论对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薇  
本文主要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的状况,对共生理论、物流园区合作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实证结论对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冬梅  
通过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针对当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增长方式粗放化、产业分布不均衡、发展环境不健全与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沿江物流发展、构建物流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加强物流产业标准化建设以及培养专业化等,实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专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进而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军  
本文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研究了2006~2015年度我国省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经济区划的角度,三大经济区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匹配国家战略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多层级物流体系结构、强化经济落后地区物流建设投资以及丰富物流产业发展的金融渠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军  
本文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研究了20062015年度我国省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经济区划的角度,三大经济区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匹配国家战略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多层级物流体系结构、强化经济落后地区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康  王茂春  
文章在剖析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贵州省2007—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比较数据后,从物流自增长系数、产业结构政策、区域GDP政策三方面进行政策实验。研究表明:GDP、物流需求及物流供给能力与物流自增长系数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物流供需系统与经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动态耦合系统;当产业结构朝着理想的"三二一"格局发展时,物流供需比的降低将刺激区域内物流需求量的增长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当GDP增长量提高10%时,区域内物流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将以同比增幅上涨。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金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增长了80余倍,占全球经济比重由1.75%上升到17%,创造了人类发展史的奇迹。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着短板和不足,其中区域间发展不协调问题尤为突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基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针对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在评述区域经济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区域经济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社会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金遊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增长了80余倍,占全球经济比重由1.75%上升到17%,创造了人类发展史的奇迹。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着短板和不足,其中区域间发展不协调问题尤为突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基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针对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在评述区域经济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区域经济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社会协同、髙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费洪平  
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很大程度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而忽视现实的生产力方面存在的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对其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是发展区域经济可以直接依靠的现实优势有所忽视。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资源优势相比,大中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为此需要从企业地理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金浩  李晓珍  
改革开放前以强调“公平”为主的“均衡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后以强调“效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导致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提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应实行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儒  
文章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及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根据青海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对青海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的经济差异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剑  王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高职教育以其知识、技术等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发展地方高职教育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引起人们的关注。分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对于高职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