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5)
2023(11771)
2022(10245)
2021(9380)
2020(8207)
2019(18778)
2018(18664)
2017(36781)
2016(19788)
2015(22683)
2014(22507)
2013(22396)
2012(21171)
2011(19349)
2010(19560)
2009(18654)
2008(18678)
2007(17116)
2006(14892)
2005(13276)
作者
(58043)
(48556)
(48402)
(46016)
(30893)
(23438)
(22200)
(18901)
(18122)
(17222)
(16356)
(16331)
(15364)
(15269)
(15093)
(14927)
(14860)
(14241)
(14005)
(13999)
(12146)
(11938)
(11790)
(11012)
(10961)
(10909)
(10796)
(10785)
(9841)
(9725)
学科
(90386)
经济(90306)
管理(61709)
(61557)
(50374)
企业(50374)
方法(43661)
数学(39175)
数学方法(38871)
中国(25031)
(23310)
(22754)
技术(20157)
地方(19581)
业经(17997)
(17359)
(16761)
贸易(16752)
(16237)
(15776)
农业(15561)
(15385)
银行(15357)
(14655)
(14411)
金融(14409)
(13781)
财务(13758)
财务管理(13715)
(13308)
机构
大学(295465)
学院(294291)
(125681)
经济(123118)
管理(116882)
理学(100537)
理学院(99461)
管理学(98107)
管理学院(97535)
研究(96347)
中国(74570)
(61689)
(59191)
科学(57578)
(48394)
财经(47175)
(45368)
中心(44992)
(44524)
研究所(43626)
(42677)
业大(41011)
北京(39077)
经济学(39023)
(37668)
师范(37353)
农业(35690)
经济学院(35562)
(35442)
财经大学(34865)
基金
项目(190952)
科学(151640)
研究(141893)
基金(137991)
(118789)
国家(117819)
科学基金(101393)
社会(90956)
社会科(86397)
社会科学(86372)
(76209)
基金项目(73453)
教育(65800)
(63744)
自然(63665)
自然科(62187)
自然科学(62165)
自然科学基金(61071)
编号(57647)
资助(56189)
成果(46895)
(44313)
(43352)
重点(43203)
(42203)
创新(40691)
课题(40152)
国家社会(37365)
教育部(37252)
人文(36531)
期刊
(135882)
经济(135882)
研究(86842)
中国(56528)
(45171)
管理(42469)
学报(41147)
科学(39721)
(39505)
大学(31206)
教育(30891)
学学(29202)
(29115)
金融(29115)
技术(26802)
农业(26653)
财经(23698)
业经(22498)
经济研究(22188)
(20312)
问题(18578)
技术经济(17357)
科技(16152)
统计(15841)
(15713)
(15594)
商业(15014)
(14984)
理论(14899)
实践(13404)
共检索到434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泽  李东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学的因子分析,从时间、空间和指标三维结构出发,利用因子得分对我国省级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趋势分析和影响因素的结构分析,将动态分析与静态评价相结合,从具有复杂关系的原始指标中提取了4个因子:基础因子、产业因子、财政因子和效能因子,解释区域科技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逾坤  吴见平  管连龙  
文章根据建立评估体系的原则,提出科技创新评估体系的架构,探讨了如何在因子分析基础上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动态分析,同时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0年至2003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同其他静态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更好地描述、解释和预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琳  陈文韬  
在构建区域创新环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31个省市区域创新环境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估与聚类分析;解析了区域创新环境差异的主要特征。以期为弥补国内学术界在区域创新环境的定量研究方面的不足做些努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春光  程钧谟  谭晓宇  
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山东省经济区域均衡发展,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深入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和空间差异特征。首先从科技创新发起能力、科技创新实现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能力4个维度构建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全局熵权法、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对2013—2016年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和可视化分析,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协同创新、优化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提高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辉  
文章首先基于创新指标设计原则以及专家意见建立了评价地区科技自主创新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3个主因子,通过构建原始因子载荷矩阵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命名主因子,构造评价综合指数模型,对28个样本地区进行因子综合得分、排序,最后评价陕西省科技自主创新综合能力以及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陕西省发展为科技强省提供政府决策参考和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颜莉  
本文在创新投入中引入创新环境变量,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首次提出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DEA的组合方法测量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最后用我国30个省市的创新数据进行测量实证分析,结合国内外实证研究进行比较分析,该评价体系和效率测量值得到检验和验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骅  谢科范  
将科技保险实施效应引入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之中,并将原有科技环境细分为培育性科技环境与自发性科技环境,以科技保险作为衔接宏微观科技环境的桥梁。运用我国首批科技保险试点城市之一的武汉市科技保险实施中的相关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两类科技环境与科技保险实施效应间的内在关系,以及三者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联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先锋  师萍  卫伟  
文章以2000~2007年我国大陆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测评了我国各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状况。研究显示: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增长趋势,TFP年均增长率达到2.1%;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增长的最显著因素,技术效率对科技创新效率有负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均存在绝对收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艳萍  
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进行简要回顾和综述,并从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构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文章选取九个样本城市,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城市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玉春  付辉辉  黄钦海  
以专利授予量代表技术创新能力,采用广义熵指数(GEM)、基尼系数(GINI)和变异系数(CV)测量分析了1996~2005年间中国八大地域以及各个省份之间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的差异。运用Box-Cox模型对不同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1996~2005年,区域之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研发费用的投入水平和地区城市化水平两大因素对增强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有重大贡献,成为区域间技术创新能力不均衡发展最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熊国经  熊玲玲  陈小山  
针对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存在的缺陷,研究提出基于E-TOPSIS改进的因子分析法。以泛珠三角洲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的差异系数修正因子分析的方差贡献率及因子得分系数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TOPSIS法对样本进行评价。根据实证分析,对泛珠三角洲各省2010—2014年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的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广春  党春慧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中部六省区域科技创新的实际,从科技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构建出科技创新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科技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部六省的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综合排名依次为湖北、安徽、湖南、河南、江西和山西。最后根据各省份发展的特点分析出优劣势,并提出相关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亚伟  
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布均衡性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我国2001~2012年31个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通过区域创新能力的聚类分析、空间分布图和全局Moran指数,直观地发现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和空间正相关特征,即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阶梯层次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创新水平普遍较高,而中部六省创新能力普遍一般,西部地区创新水平则较为低下,并且这一空间相关程度整体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宗军  毛磊  王清  
选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基于涵盖区域创新基础、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4个方面并包括22个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对中部6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中部各省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远低于东部地区,但略高于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中部6省中,湖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最强,河南次之,湖北、安徽、山西,江西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