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66)
2023(17716)
2022(15162)
2021(13962)
2020(11704)
2019(26693)
2018(26440)
2017(50535)
2016(27935)
2015(31131)
2014(31041)
2013(30908)
2012(28896)
2011(26572)
2010(26737)
2009(24599)
2008(24181)
2007(21433)
2006(19257)
2005(17208)
作者
(85939)
(71133)
(71016)
(67041)
(45241)
(34067)
(32048)
(27884)
(27145)
(25517)
(24270)
(24173)
(22975)
(22590)
(22044)
(21874)
(21394)
(21101)
(20492)
(20454)
(18021)
(17757)
(17236)
(16251)
(16055)
(15873)
(15857)
(15809)
(14415)
(14167)
学科
(116312)
经济(116188)
管理(76375)
(73743)
(58016)
企业(58016)
方法(48638)
数学(42085)
数学方法(41643)
中国(34505)
(32927)
地方(28766)
(26784)
(26707)
业经(26112)
农业(22323)
(21800)
贸易(21785)
(21634)
(21091)
(19601)
银行(19522)
环境(19224)
(18806)
(18554)
金融(18551)
技术(18262)
(17888)
理论(17632)
(16298)
机构
大学(408997)
学院(406665)
(160370)
经济(156889)
管理(154342)
研究(144560)
理学(133230)
理学院(131582)
管理学(129189)
管理学院(128462)
中国(106544)
科学(93263)
(88815)
(76385)
(75435)
(73434)
研究所(69054)
业大(65851)
中心(63772)
(60490)
农业(60344)
财经(58621)
北京(56475)
(55939)
师范(55289)
(53221)
(52055)
(49172)
经济学(47913)
师范大学(44808)
基金
项目(276094)
科学(215041)
基金(197949)
研究(196679)
(175776)
国家(174296)
科学基金(146623)
社会(122644)
社会科(116107)
社会科学(116075)
(108959)
基金项目(105551)
自然(96765)
自然科(94438)
自然科学(94407)
(92998)
自然科学基金(92698)
教育(89883)
资助(81069)
编号(79549)
成果(64829)
重点(62828)
(62543)
(59920)
(57094)
课题(55975)
创新(53392)
科研(52980)
计划(51998)
教育部(50178)
期刊
(179472)
经济(179472)
研究(120760)
中国(79068)
学报(72965)
(69563)
科学(64757)
管理(56110)
大学(53467)
(52002)
学学(50448)
农业(48060)
教育(46387)
(36751)
金融(36751)
技术(33291)
业经(30791)
经济研究(28581)
财经(28134)
(24338)
问题(24210)
(24036)
图书(21206)
科技(20921)
(19904)
技术经济(19474)
理论(19298)
业大(19068)
商业(18845)
资源(18795)
共检索到602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彩楼  查颖  
文章基于创新价值链对研发活动进行划分,并采用随机前沿函数测算了我国29个省级单位的区域研发效率。结果表明:三个阶段研发效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知识创新效率最高,发明型专利的研发效率最低,反映出我国优质资源长期向基础研究领域倾斜,而对研发的市场化重视不够。在空间跨度上,我国区域研发效率呈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我国应该完善产学研转化机制,加大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研发活动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凌洁  
如何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能源效率,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我国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把环境因素加入到考量能源效率的指标体系当中,对能源效率重新定义,接着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制度(能源市场化)、交通运输、工业能源投资等方面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测算出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从各因素对能源效率的贡献比重来看,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影响系数最大;其次是交通运输,技术进步;而经济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庆金  王强  周雪  
以2012-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9个省市高技术行业为样本,运用两阶段DEA模型和交叉DE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高技术产业创新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自评效率和他评效率进行地区间效率、行业间效率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整体效率仍然偏低,但高技术产业区位优势明显,技术开发阶段和经济转化阶段效率表现出差异化特征;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提出两类触发高技术产业效率的前因构型。通过融合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交叉数据包络分析和定性分析,以山东省为例提出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效率的建议,为高技术产业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绪华  陈诗波  王艳芬  程国强  
本文运用DEA模型测算了全国和各地区科技研发效率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指标。DEA模型测算结果显示:1999-2003年,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幅度为5.07%,且TFP增长主要根源于技术效率的改进和扩散,而整个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对研发效率提升的作用不明显;2003-2007年,我国研发投入的TFP增幅为29.4%,TFP增长受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的双重影响,但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对研发效率改善的效果更明显。从各地情况看,1999-2003年,北京、黑龙江、青海和新疆等15个省(市、区)研发效率呈正向增长态势,上海和浙江保持不变,河北、山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一洲  吴次芳  
利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我国区域要素规模效率的时变趋势、地域差异进行研究,并通过非效率函数对其宏观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总体看来,考虑影响因素后的效率估计值更为准确:1986—2005年的时变效率在外部环境因素变革的冲击下虽出现了波动情况,但总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东部与中西部的效率变化趋势一致,但进入1990年代后东部的平均效率增长速度明显要快于中西部,且效率的东西部推移逐步扩大;另一方面,东西部区域内部的差异均呈现收敛趋势,且东部比中西部区域要显著的多。城市化、工业化、专业化、创新活动、人口素质等因素在不同地域不同发展时期对于效率均体现出不同的影响效应,因而,针对不同地区、发展阶段特征和区域特质其区域政策和发展模式的选择也要有所侧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达沙  李杨  
本文基于SBM模型运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各省区环境效率,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环境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全国环境效率整体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各区域环境效率差异较大;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规制和地区因素对我国环境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并且发现这些因素对于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最后探讨我国环境投资对环境效率影响的区域性差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曾贤刚  
本文基于DEA方法运用200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30个省市的环境效率,同时使用Tobit模型分析了该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08年,中国30个省区的环境效率基本保持在0.7~1之间波动,各省区平均环境效率刚开始时呈下降趋势,但在2004年或2005年出现明显拐点。(2)我国环境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发达地区在效率水平上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敏感性高。另外,2005年以来西部与东部的效率差距趋于缩小,而中部的情况则不乐观。(3)加大对从业人员、能源、用水等投入要素的利用程度,能有效提高环境效率。(4)经济水平、外贸依存度、人口密度都会对我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辉  
应用Bootstrap纠正的共同前沿DEA方法,测算2000~2012年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并分析其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呈现梯状空间分布;技术差距拉大导致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群组前沿效率下降也是制约东西部能源效率改善的重要因素;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不仅造成区域间能源效率差异,而且使得各地区内部省际能源效率也发生明显分化;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城市化、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资本深化、经济开放、能源结构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建平  任燕  
借助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的效率特征及区域发展的差异。研究表明,我国服务业区域之间的效率差距明显,而且服务业TFP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但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的低下成为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服务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本文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各区域在经济发展程度、经济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工业化程度、收入与消费水平、科技水平、人力资本要素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是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旭晓  
基于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方法测算了河南、广东和湖北的绿色经济效率,通过建立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分析了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绿色经济效率呈现缓慢下滑的演化趋势;广东省绿色经济效率在考察的三个省份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呈现"L"型演化趋势;湖北省绿色经济效率呈现波动式演化态势;对河南、广东和湖北绿色经济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城市化、产业转移和政府规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雯昱  
文章在核算出各省市实际电力投入和污染物气体排放的责任分摊值的前提下,利用超效率SBM和GML指数模型对电力行业环境效率的静态空间分布和动态时间演变进行分析,并运用Tobit模型探索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环境效率空间分布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动态演变特征表现为总体效率不断提升。对电力行业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的影响因素是电源结构、技术进步水平和地区经济水平;而产业结构和区域电力转移水平对环境效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春豪  张杰  丁阳  
公路物流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提升公路物流效率是振兴中国物流业的关键。本文通过建立非径向超效率DEA模型和TOPSIS效率测度模型,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物流效率进行组合测度,并建立Tobit面板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5年,中国公路物流效率值呈现中、东、西部地区阶梯下降变化特征,且各区域内省份之间呈现显著差异性,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发现,安徽、河北、内蒙古等地区公路物流效率在各自区域内处于较高水平。地区信息化水平、公路物流资源利用率等因素对中国公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平  陶长琪  沈鹏熠  
衡量经济产出的本质尺度是向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的质量和价值,而不简单局限于生产出的物质数量。为此,把环境、资源因素纳入传统技术效率测算框架:通过引入生态足迹变量,来表征自然资源投入;借鉴绿色GDP核算的思想,利用绿化指数对传统产出进行调整,以表征绿色产出;结合资本存量及有效劳动力指标,基于SFA模型测算出我国2001-2010年省级单位的绿色技术效率,进而从技术、制度、产业层面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效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与传统技术效率比较,不仅数值更低,而且区域间差异程度更小;技术引进必须与消化、吸收和改造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提升区域绿色技术效率水平的作用,否则会起到负面的影响;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淑英  李德山  刘媛媛  
文章基于Kuosmanen、Kortelainen(2005)从生态经济学角度提出的生态效率评价方法,测算了5个环境压力指标下的中国区域工业的最优工业相对生态效率,接着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省的工业生态效率普遍偏低,区域差异大;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地理位置对生态效率的改善有积极正向作用,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和对外经济不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巩宿裕  
文章使用数据包络分析与Tobit回归模型的二阶段研究方法,以2008年我国科技投入产出省际数据为样本,对其投入产出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表明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产业结构)等五个因素都是影响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