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1)
- 2023(12740)
- 2022(11280)
- 2021(10387)
- 2020(8792)
- 2019(20199)
- 2018(20245)
- 2017(40024)
- 2016(21712)
- 2015(24770)
- 2014(24970)
- 2013(25009)
- 2012(22707)
- 2011(20525)
- 2010(20516)
- 2009(18861)
- 2008(18343)
- 2007(16128)
- 2006(14300)
- 2005(12524)
- 学科
- 济(94859)
- 经济(94769)
- 管理(61592)
- 业(58512)
- 企(47295)
- 企业(47295)
- 方法(43029)
- 数学(37816)
- 数学方法(37464)
- 中国(25602)
- 农(25444)
- 地方(22066)
- 业经(21514)
- 财(20508)
- 学(18588)
- 农业(16560)
- 贸(16556)
- 贸易(16549)
- 制(16494)
- 易(16055)
- 环境(14845)
- 技术(14507)
- 和(14325)
- 理论(13941)
- 银(13739)
- 银行(13692)
- 产业(13422)
- 行(13129)
- 地方经济(12647)
- 融(12619)
- 机构
- 学院(318230)
- 大学(317763)
- 济(128474)
- 管理(128088)
- 经济(125771)
- 理学(111629)
- 理学院(110407)
- 管理学(108677)
- 管理学院(108118)
- 研究(104019)
- 中国(75824)
- 京(67716)
- 科学(65248)
- 财(57079)
- 所(52016)
- 农(50012)
- 业大(48048)
- 研究所(47600)
- 财经(46666)
- 中心(46236)
- 江(44869)
- 北京(42875)
- 经(42251)
- 范(42011)
- 师范(41658)
- 农业(39446)
- 经济学(38267)
- 院(37655)
- 州(36890)
- 经济学院(34814)
- 基金
- 项目(217875)
- 科学(171294)
- 研究(160157)
- 基金(156857)
- 家(135984)
- 国家(134884)
- 科学基金(115773)
- 社会(100478)
- 社会科(95350)
- 社会科学(95323)
- 省(86195)
- 基金项目(84536)
- 自然(74906)
- 自然科(73054)
- 自然科学(73038)
- 教育(72754)
- 划(72095)
- 自然科学基金(71710)
- 编号(65818)
- 资助(64210)
- 成果(52640)
- 重点(48568)
- 发(47961)
- 部(47766)
- 创(45259)
- 课题(45209)
- 创新(42207)
- 科研(41262)
- 教育部(40672)
- 国家社会(40523)
- 期刊
- 济(138768)
- 经济(138768)
- 研究(92773)
- 中国(53683)
- 学报(48517)
- 科学(45438)
- 管理(45324)
- 农(44690)
- 财(39336)
- 大学(36390)
- 学学(34277)
- 教育(33161)
- 农业(31622)
- 技术(29080)
- 融(24763)
- 金融(24763)
- 业经(24472)
- 经济研究(22357)
- 财经(21936)
- 问题(18988)
- 经(18730)
- 图书(16326)
- 理论(16197)
- 技术经济(16058)
- 科技(15729)
- 商业(15686)
- 业(15311)
- 实践(14862)
- 践(14862)
- 现代(14644)
共检索到450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振江
目前我国区域物流产业繁荣发展,对商务活动的影响愈发明显,但由于不同区域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物流产业的结构、布局以及效率存在发展差距。本文从区域物流产业的概念、性质以及具体构成等方面出发,结合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得出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而对我国区域物流产业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由于区域间物流业构成要素水平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间物流产业的生产效率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对区域物流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合生产要素对产业效率影响的相关理论依据,提出提升产业效率的具体策略,从而提升物流业整体水平以及促进区域间物流业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生产要素 产业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振江
目前我国区域物流产业繁荣发展,对商务活动的影响愈发明显,但由于不同区域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物流产业的结构、布局以及效率存在发展差距。本文从区域物流产业的概念、性质以及具体构成等方面出发,结合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得出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而对我国区域物流产业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由于区域间物流业构成要素水平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间物流产业的生产效率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对区域物流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合生产要素对产业效率影响的相关理论依据,提出提升产业效率的具体策略,从而提升物流业整体水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生产要素 产业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莫小泉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区域物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区域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区域物流系统中发挥着整合物流需求、集约物流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近些年,我国一些省市、自治区盲目投资物流产业,造成物流产业效率低下。因此,本文通过从区域物流产业效率分析入手,进而对我国各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应从合理规划物流产业及运输体系等方面来入手提升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区域物流 效率测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房朔杨
为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充分发挥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以2014~2023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产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其中,选取物流效率为因变量,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为自变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资本投入水平、经济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产业规模为控制变量,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了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越高,物流效率越高;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本地区域物流效率和邻近区域物流效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济水平和物流产业规模表现为促进物流效率提升,而资本投入表现为抑制物流效率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表现为不显著影响物流效率。在此基础上,为提升物流效率,提出建设物流产业示范园区,促进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丰富消费业态形式,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扩大物流产业规模,完善物流产业系统;加快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物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宇 李剑
在定义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效率基础上,采用我国2005-2014年的省级统计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各区域的物流空间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效率存在区域差异性,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对外开放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物流网络密度的影响程度较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志
本文认为,从广义上讲,目前我国物流产业主要包括物流基础产业、物流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信息业,它涉及多种行业,具有基础性、服务性、综合性等三个性质。文章提出,必须正确认识区域物流产业基本特征进而指导区域物流产业规划。区域物流的空间资源分布和发展程度具有差异性,区域物流利益具有相对独立性,区域物流系统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物流业作为一个产业,是经济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研究物流既要从微观角度考察企业物流的运动规律,又要从宏观角度和社会再生产领域考察社会物流的运动规律;研究物流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根本在于研究物流与企业的关系,物流既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又是企业自身必须从事的重要活动。
关键词:
区域物流 产业 构成 特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刘秉镰
本文应用SFA模型评价我国区域物流业整体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物流产业TFP增长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TFP增长率相对较高,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了一定的收敛趋势。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以及港口物流有助于提高我国区域物流的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物流产业 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越越
本文从低碳视角出发,借助方向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同时考虑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物流产业实际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进一步利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考察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物流产业存在明显的空间竞争效应,相邻地区或交通网络可覆盖的相近地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产生负向溢出;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会提高本地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相邻地区存在负向抑制效应;能源、信息基础设施仅对本地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对本地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影响,在地区间也存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鑫
本文以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VRS模型、区域熵值法,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定量测算,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关系进行线性、非线性估计。研究表明:整体上看,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有显著正向作用;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商贸流通效率间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即存在两个结构变点,变点对应的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分别为1.132、1.394;随着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其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正向影响呈"两头强、中间弱"的U型结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志祥 张洪振 龚新蜀 王艳
在新经济地理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应用2001—2015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SDM)探讨了物流产业集聚、市场分割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物流产业集聚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本地绿色经济运行效率,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随空间距离的增加呈现衰减的特征,其有效边界大致为600千米。另外,其空间溢出效应受到市场分割的无形阻碍,通过减弱与邻近地区的经济联系等方式,弱化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旭璐
生产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全要素生产率是生产率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流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因此对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与线性回归法对我国物流产业全要素的生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物流产业发展起负面影响;TFP、WLC、HYZ、C2G与WLA的时间序列均为一阶非平稳序列指标;全要素生产率与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产业增加值、货运周转量指标之间均为正向关系。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测度分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孙慧
介绍了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含义,并指出了我国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基于物流链整合,推动我国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升级,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东岳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前者决定着后者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后者则有助于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其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运行效率不断提高、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大、交通运输能力提升和区域物流布局加快,但同时也表现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物流成本偏高、运行效率偏低,物流中心发展缓慢、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产业集中度较低、竞争力不强,物流市场成熟度较低、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物流产业区域间差距巨大等几个方面,且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相互促进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快健全物流产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努力实现区域经济与物流供需的平衡、加强区...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物流产业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云凤 王雨
针对传统物流效率研究鲜有考虑低碳约束及分析外生变量影响问题,文章以2008—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物流业的面板数据为基数,运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评价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并分析低碳约束等外生环境变量对物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产业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差异显著。总体来讲,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物流效率提高,即低碳约束对物流产业效率有一定正面影响;政府支持对物流产业效率存在一定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调整则对物流产业效率有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凌云 洪怡恬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金融、文化等产业的聚集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然而,对于物流产业聚集能否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本文基于京津冀的面板数据,定量研究地区物流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区物流产业聚集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较低。物流产业聚集水平越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就越大。反之,物流产业聚集水平越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越低;内陆城市的物流产业聚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明显弱于沿海城市物流产业聚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物流产业聚集 区域经济增长 区位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