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65)
- 2023(15967)
- 2022(13805)
- 2021(12794)
- 2020(10794)
- 2019(24598)
- 2018(24538)
- 2017(48364)
- 2016(26066)
- 2015(29157)
- 2014(29390)
- 2013(29226)
- 2012(27305)
- 2011(25045)
- 2010(25448)
- 2009(23628)
- 2008(23017)
- 2007(20610)
- 2006(18570)
- 2005(16825)
- 学科
- 济(125035)
- 经济(124921)
- 管理(73880)
- 业(69325)
- 企(56086)
- 企业(56086)
- 方法(48541)
- 数学(42320)
- 数学方法(41871)
- 中国(31754)
- 农(30807)
- 地方(28840)
- 财(26606)
- 学(26321)
- 业经(25803)
- 制(22520)
- 农业(20288)
- 贸(20198)
- 贸易(20187)
- 易(19513)
- 银(18307)
- 银行(18265)
- 环境(17939)
- 和(17639)
- 行(17585)
- 融(17374)
- 金融(17372)
- 地方经济(17286)
- 理论(16946)
- 技术(16105)
- 机构
- 大学(385040)
- 学院(384410)
- 济(165256)
- 经济(161771)
- 管理(149868)
- 研究(135359)
- 理学(128778)
- 理学院(127311)
- 管理学(125335)
- 管理学院(124637)
- 中国(101315)
- 京(82277)
- 科学(81939)
- 财(75473)
- 所(68616)
- 研究所(62239)
- 财经(59891)
- 中心(59663)
- 农(58032)
- 江(57063)
- 经(54187)
- 业大(53279)
- 北京(52748)
- 范(51364)
- 师范(50945)
- 经济学(50446)
- 院(49092)
- 州(45907)
- 经济学院(45194)
- 农业(45125)
- 基金
- 项目(252985)
- 科学(199400)
- 研究(187039)
- 基金(183233)
- 家(158819)
- 国家(157545)
- 科学基金(134759)
- 社会(118314)
- 社会科(112169)
- 社会科学(112141)
- 省(97681)
- 基金项目(96870)
- 自然(86229)
- 教育(84524)
- 自然科(84103)
- 自然科学(84086)
- 划(82586)
- 自然科学基金(82578)
- 编号(76322)
- 资助(75867)
- 成果(62892)
- 重点(57059)
- 发(56193)
- 部(56079)
- 课题(53020)
- 创(51613)
- 国家社会(48272)
- 创新(48230)
- 教育部(47887)
- 科研(47677)
- 期刊
- 济(190794)
- 经济(190794)
- 研究(121636)
- 中国(68982)
- 管理(56230)
- 学报(56189)
- 科学(54081)
- 财(54010)
- 农(52284)
- 大学(42536)
- 学学(40156)
- 教育(39269)
- 融(36430)
- 金融(36430)
- 农业(36044)
- 技术(32886)
- 经济研究(31198)
- 业经(30076)
- 财经(29784)
- 经(25616)
- 问题(25044)
- 技术经济(20424)
- 贸(19211)
- 理论(19031)
- 现代(18169)
- 图书(18000)
- 商业(17913)
- 科技(17537)
- 业(17456)
- 统计(17366)
共检索到576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苏为华 于俊 陈玉娟
本文立足于地区层面,分析了2001-2012年间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区域海洋产业结构差异明显且发展模式不一。同时,基于资源禀赋差异和可持续发展的分析表明,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据此,本文将沿海11个地区划分为五个区域,"因地制宜"的提出了地区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海洋经济 产业结构 演变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文海漓 夏惟怡 陈修谦
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该区域间海洋经济产业合作新格局的建立与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技术进步偏向理论,利用2008—2019年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面板数据,对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合作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面:技术进步偏向要素相同的区域在空间地理位置上是相互邻近的对应关系;技术进步偏向对于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效应具有积极作用,且在产业结构优化中是一种根本途径;不同技术进步偏向要素对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实现当中具有正向积极作用,而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在区域经济产业机构合理化的实现当中则具有负面消极作用。并从增强战略互信、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加强金融扶持等方面提出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合作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双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研究不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特征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选择了资源禀赋、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就业状况、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水平等衡量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指标分析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区域分类,并归纳了不同类型区域的某些共同特征,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海洋经济 区域特征 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宁凌 胡婷 滕达
利用最新海洋统计数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我国海洋产业进行现状描述与趋势分析。研究发现,海洋产业总产值将不断增长;沿海各省市之间海洋产业分布不平衡,但有着多元、协调发展的趋势;"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但二产和三产差距较小,格局还不稳定;细分产业间差距将不断缩小;传统海洋产业比重持续下降,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海洋产业整体集中度有所下降。总结出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形成更为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
关键词:
海洋产业 产业结构 演变趋势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狄乾斌 刘欣欣 王萌
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及GOP海洋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分析1997—2011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时空特征,研究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动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7—2004年沿海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增大趋势,2004—2011年呈减小趋势。Z值和M值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波动幅度均较大。贡献度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各地区的空间差异明显,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动与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匹配关系合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园 张仪华 李梅芳
文章以我国海洋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1996-2014年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海洋三次产业与海洋生产总值的关联以及海洋经济与产业结构演进的脉冲响应等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海洋三次产业与海洋生产总值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结构演进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机制;同时也验证出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和海洋生产总值之间的因果关系。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政策时,应当立足发展第一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并有效地扶持海洋第三产业,以达到协同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耀光 刘锴 王圣云
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研究,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切入点,探讨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特征。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海洋经济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及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海洋经济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变状况。在研究中应用了主成份分析等数量方法,对海洋经济发展年际之间的综合实力水平进行评估,并绘出了海洋经济总值与海洋产业之间的平滑曲线,以此了解各类海洋产业的线性增长趋势。根据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的发展,分析了海洋三次产业的变化过程,并利用三轴图法绘制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为了反映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不同类型的差异,应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沿海各海洋经济省市进行综合实力评估并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不同综合实力水平的海洋经济类型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耀光 王国力 刘锴 杜鹏 刘桂春 许淑婷
在分析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问题。在分析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时,应用了变差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锡尔(Theil)系数以及三轴图方法,并应用图表反映中国各个海洋产业时空差异特征。在进行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时,根据有关经济区划分的理论依据,并应用了主成分分析和丰裕度指数两种方法,确定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的指标,从而划分出Ⅰ级类型:高丰裕度指数、强实力水平具优势海洋经济类型区;Ⅱ级类型:中丰裕度指数、中实力水平具强势海洋经济类型区、Ⅲ级类型:弱丰裕度指数、低实力水平具潜势海洋经济类型区。在各级海洋经济类型区内,还划分了低一级的海洋经济类型区。论文最后提出第Ⅰ、Ⅱ、Ⅲ级海洋经济类型区具有的主导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董永虹
随着海洋国土开发的深入,需要合理安排经济活动才能实现最佳效益。目前对海洋经济活动规划比较多采用线性规划方式。由于一般线性规划是静态的,很难适应现实需要。渔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本文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法,使约束条件的约束值可以随时间变化,知道最优结构的发展变化情况。模型系数是可变的灰数,可以在灰区间内漂移。并利用这种方法,对宁波地区进行具体运用。
关键词:
海洋渔业 优化模型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扶涛 陈恩
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研究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基于两体制和多体制的PTR模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各种经济环境条件的差异性造成了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和非对称性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丹 张耀光 陈爽
1990年代以来辽宁省海洋经济迅速发展,海洋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相应发生转变。基于产业功能的角度,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辽宁省1997年、2006年海洋经济产业功能结构,总结出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功能结构演变模式:支柱产业地位稳定,主导、潜导双向转移。应用Weaver Tomas组合系数法对辽宁省1997年、2006年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进行空间层次划分,总结出其以大连为稳定核心发展的空间模式。在此基础上,针对产业功能结构及空间布局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构建提出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盛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三次海洋产业结构比较、海洋产业人均产值系数、区位熵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比重等方法对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了分析。基于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优化区域海洋产业结构需要:稳定发展海洋第一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第二产业,以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为重点发展海洋第三产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锴 宋婷婷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SSM)法和灰色关联法对2001—2014年辽宁省海洋产业的结构特征与优势进行分析与定位,以期为辽宁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辽宁省产业结构呈"一三二"向"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演变特征,其中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势较强、滨海旅游业产业竞争优势较突出,其他海洋产业的优势随着产业结构特征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锴 宋婷婷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SSM)法和灰色关联法对2001—2014年辽宁省海洋产业的结构特征与优势进行分析与定位,以期为辽宁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辽宁省产业结构呈"一三二"向"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演变特征,其中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势较强、滨海旅游业产业竞争优势较突出,其他海洋产业的优势随着产业结构特征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江涛
我国经济发展向新常态过渡,海洋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难得的战略机遇,并呈现以下特征和趋势:海洋经济向中高速转换;海洋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速起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深度调整并缓慢复苏;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成为海洋油气发展新空间;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发展新领域。为此,海洋经济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保持海洋经济稳步增长;加强政府政策扶持,积极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点;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快转变海洋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优化海洋经济空间格局;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促进海洋资源供需匹配;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海洋产业走出去的步伐。
关键词:
新常态 海洋经济 新特征 战略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