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18)
2023(11335)
2022(9677)
2021(8667)
2020(7561)
2019(17127)
2018(16740)
2017(32709)
2016(18193)
2015(20355)
2014(20425)
2013(20360)
2012(19144)
2011(17557)
2010(17583)
2009(16644)
2008(16664)
2007(15189)
2006(13331)
2005(11925)
作者
(57862)
(48414)
(48283)
(45918)
(30320)
(23323)
(22107)
(19123)
(17932)
(16977)
(16380)
(16043)
(15391)
(15391)
(15141)
(15020)
(14979)
(14359)
(13964)
(13889)
(12403)
(11837)
(11832)
(11105)
(10834)
(10805)
(10646)
(10642)
(9778)
(9717)
学科
(78298)
经济(78218)
管理(49560)
(47629)
方法(36317)
(36151)
企业(36151)
数学(32800)
数学方法(32556)
(22021)
中国(21387)
(19261)
(17114)
地方(17033)
(16690)
贸易(16685)
(16239)
业经(15581)
(15037)
农业(14564)
(12968)
银行(12905)
环境(12638)
(12320)
(11885)
金融(11883)
(11332)
财务(11317)
财务管理(11284)
(11205)
机构
大学(276225)
学院(274888)
(112937)
经济(110663)
管理(101501)
研究(95542)
理学(88170)
理学院(87072)
管理学(85593)
管理学院(85085)
中国(70977)
科学(62525)
(58026)
(56624)
(51360)
(50969)
业大(47000)
研究所(46825)
农业(45608)
中心(43219)
财经(41549)
(40772)
(37604)
北京(36130)
(35482)
经济学(35267)
师范(34991)
(33718)
经济学院(32354)
(32269)
基金
项目(184798)
科学(143413)
基金(133459)
研究(127424)
(119833)
国家(118852)
科学基金(98886)
社会(81046)
社会科(76810)
社会科学(76782)
(72948)
基金项目(71593)
自然(65549)
自然科(63959)
自然科学(63932)
自然科学基金(62804)
(62710)
教育(58245)
资助(53788)
编号(50687)
重点(42687)
(40881)
(40584)
成果(40537)
(38278)
计划(36674)
科研(36436)
创新(35974)
课题(35060)
国家社会(33660)
期刊
(119300)
经济(119300)
研究(75620)
学报(52448)
(50178)
中国(47307)
科学(44661)
(38061)
大学(37548)
学学(35888)
农业(33737)
管理(33454)
(24117)
金融(24117)
教育(23459)
技术(20919)
财经(20526)
业经(20333)
经济研究(20055)
(17685)
(17586)
问题(17184)
(14520)
(14511)
商业(14061)
技术经济(13903)
业大(13404)
科技(13299)
理论(13291)
统计(12913)
共检索到392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学锋  
文章通过研究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根据水足迹的相关情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根据模型检验结果,确定固定模型;实现参数估计与分析,得到整体上影响我国水足迹的因素,按照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技术水平、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情况;从平均国内生产总值、技术水平、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情况来看,不同的因素对东部、中部、西部的影响程度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学锋  
文章通过研究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根据水足迹的相关情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根据模型检验结果,确定固定模型;实现参数估计与分析,得到整体上影响我国水足迹的因素,按照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技术水平、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情况;从平均国内生产总值、技术水平、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情况来看,不同的因素对东部、中部、西部的影响程度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琦  孙根年  韩亚芬  
节能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实施有赖于能源消费水平的准确度量。能源足迹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准确测算能源消费水平的计量手段。文章着眼于能源足迹的空间分布差异,利用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截面数据,测算出我国30个省区的能源消费足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出能源足迹与其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海军  唐晶  
文章以生态足迹作为生态变化的测量指标,选取30个省(市)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TIRPAT模型分别研究了三大区域和八大区域划分下的经济增长、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对生态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东部沿海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之间是高水平均衡,中部地区呈现出向高水平发展过渡的趋势,西北地区是一种短暂的低水平的耦合过程将区域划分为稳定发展粪、临界演化类和转型发展类,处于临界演化类的西南地区和中部地区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凡凡  张启楠  李福夺  傅汇艺  杨兴洪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审视水资源利用现状、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水足迹视角分别测算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域的水足迹强度,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考虑到该方法空间描述的粗略性,通过引入时空跃迁测度法进行细化,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且具有跃迁性,但主要以类型Ⅵ为主,其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人口数量仍然是当前中国水足迹强度的一个主要驱动因子,而城镇化率和对外开放程度则对降低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中国水足迹强度存在"倒N型"的Kuznets曲线,且大部分省份水足迹强度处于第一个拐点与第二个拐点之间,北京、天津、上海等区域已越过第二个拐点,处于水足迹强度下降阶段,而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仍未跨越第一个拐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晓萌  黄凯  杨顺顺  王梓元  胡婷婷  
水资源是中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中国产业部门水足迹及其强度进行定量核算,分析其演变趋势,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及政策完善三个角度剖析中国水足迹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7—2007年间中国各行业完全水足迹强度的年均下降率约为9.1%,而大部分行业的水足迹却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14.2%。1997、2002、2007年中国以贸易形势输出的虚拟水总量占完全水足迹量的比例分别为12.0%、14.6%、22.5%,呈递增趋势且均高于输入总量。中国各部门水足迹强度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节水技术的发展、节水管理政策的完善、产业间的经济联系。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是导致水足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雷玉桃  苏莉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水足迹是在虚拟水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是当前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水足迹强度是一个反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它为水资源的利用评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通过构建水足迹模型和水足迹强度模型,测算出2004~2013年我国主要省份的水足迹及水足迹强度,其中水足迹包括农畜产品水足迹、工业产品水足迹、水污染足迹、生活和生态水足迹,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各区域的水足迹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的水足迹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水足迹强度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其中中南地区的水足迹强度最大,西北地区的水足迹强度最小。我国各省份的水足迹强度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玲玲  沈家耀  
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测度了2002—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足迹强度,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足迹强度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具有跃迁性,多以Ⅵ型为主,水足迹强度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环保投资比重、科技进步指数等因素对降低中国省际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城镇化率、灌溉面积、市场化指数则会增加水足迹强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玲玲  沈家耀  
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测度了2002—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足迹强度,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足迹强度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具有跃迁性,多以Ⅵ型为主,水足迹强度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环保投资比重、科技进步指数等因素对降低中国省际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城镇化率、灌溉面积、市场化指数则会增加水足迹强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强  沈玉志  
以区域能源碳足迹为研究对象,对辽宁省1996~2014年碳足迹及其耦合度进行了测算。利用脉冲响应分析了碳足迹与经济发展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效率效应、人口压力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碳足迹年均增幅8.249%,碳足迹耦合度由1996年的3.4732变为2014年的0.2484,耦合过程经历了耦合失调——初级耦合两个阶段。经济发展效应、人口压力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足迹增加有推动作用,其中经济发展效应是碳足迹增加的主要因子,能源效率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对碳足迹增加有抑制作用。降低辽宁省碳足迹的对策可以从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发展服务业三方面实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平  陶长琪  沈鹏熠  
衡量经济产出的本质尺度是向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的质量和价值,而不简单局限于生产出的物质数量。为此,把环境、资源因素纳入传统技术效率测算框架:通过引入生态足迹变量,来表征自然资源投入;借鉴绿色GDP核算的思想,利用绿化指数对传统产出进行调整,以表征绿色产出;结合资本存量及有效劳动力指标,基于SFA模型测算出我国2001-2010年省级单位的绿色技术效率,进而从技术、制度、产业层面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效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与传统技术效率比较,不仅数值更低,而且区域间差异程度更小;技术引进必须与消化、吸收和改造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提升区域绿色技术效率水平的作用,否则会起到负面的影响;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彦菊   章标彪   刘栋栋   陈思年   王承杰  
基于灰水足迹理论,并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对珠江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20年珠江流域整体农业灰水足迹增长幅度不大,部分省份农业灰水足迹出现下降。此外,农业灰水足迹主要由畜牧业污染造成,占比均超过90.00%。(2)从LMDI分解结果来看,珠江流域及省际农业灰水足迹变化主要受农业产出和技术效应影响。其中农业产出效应正向驱动作用最大,农业技术效应负向驱动作用最大。且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驱动效应不同。(3)各影响因素对于农业灰水足迹变化的贡献量与其效应增长速度有关,增长速度加快或放缓将会导致其贡献量增长或者下降甚至改变其驱动方向。最后对珠江流域农业水污染提出相关建议: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加强农业以及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加强农业以及污水处理推广,加强企业污染排放监管力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彦菊   章标彪   刘栋栋   陈思年   王承杰  
基于灰水足迹理论,并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对珠江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20年珠江流域整体农业灰水足迹增长幅度不大,部分省份农业灰水足迹出现下降。此外,农业灰水足迹主要由畜牧业污染造成,占比均超过90.00%。(2)从LMDI分解结果来看,珠江流域及省际农业灰水足迹变化主要受农业产出和技术效应影响。其中农业产出效应正向驱动作用最大,农业技术效应负向驱动作用最大。且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驱动效应不同。(3)各影响因素对于农业灰水足迹变化的贡献量与其效应增长速度有关,增长速度加快或放缓将会导致其贡献量增长或者下降甚至改变其驱动方向。最后对珠江流域农业水污染提出相关建议: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加强农业以及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加强农业以及污水处理推广,加强企业污染排放监管力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才志  白天骄  韩琴  
论文在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1998—2013年各类来源的灰水足迹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选取人口、GDP两个指标,应用基尼系数对中国1998—2013年灰水足迹的空间、结构均衡性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区域均衡性方面,经济灰水足迹均衡性较差,东部与西部地区分别在经济灰水足迹和人口灰水足迹中的均衡性较低;2)在结构均衡性方面,经济灰水足迹均衡性已达到"差距偏大"范围,其中农业和工业的均衡性较差,生活经济灰水足迹均衡性近年来降幅明显;3)从边际效应来看,可以通过减少中、西部重污染地区灰水足迹及各省市农业灰水足迹的方式提升整体均衡性,有效促进中国水环境公平性的提升。最后,针对中国灰水足迹均衡性的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浩  李硕  宋英杰  商蒙非  石晓宇  张海林  陈阜  褚庆全  
为解析影响沧州市农业水足迹增长的驱动因素,本研究利用水足迹评价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计算并分析沧州市农业水足迹的结构、利用和产出效率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994—2014年沧州市农业水足迹持续增长,21年增长1.63倍。在农业水足迹中,种植业水足迹所占的比重最大,畜牧业水足迹的总量和占农业水足迹的比重持续增长;水足迹构成分析表明,沧州市蓝水足迹所占比重最大,说明农业用水中灌溉水尤其是抽取的地下水占主体地位,沧州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生产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农业水足迹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明显,中部县市高于北部和南部县市;沧州各县市的农业水足迹利用效率与产出效率也呈增长趋势,单位水足迹创造产值持续上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耕地复种指数和农村人口是农业水足迹关联度最高的3个驱动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