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7)
- 2023(14178)
- 2022(12502)
- 2021(11804)
- 2020(10006)
- 2019(23278)
- 2018(23317)
- 2017(45770)
- 2016(24792)
- 2015(27801)
- 2014(27995)
- 2013(27535)
- 2012(25335)
- 2011(22883)
- 2010(23203)
- 2009(21456)
- 2008(20925)
- 2007(18363)
- 2006(16348)
- 2005(14498)
- 学科
- 济(105474)
- 经济(105378)
- 管理(68752)
- 业(64638)
- 企(53254)
- 企业(53254)
- 方法(50221)
- 数学(43766)
- 数学方法(43052)
- 中国(27503)
- 农(26351)
- 财(22856)
- 学(22679)
- 地方(22660)
- 业经(21939)
- 制(18708)
- 贸(18165)
- 贸易(18154)
- 理论(17858)
- 易(17610)
- 农业(17443)
- 和(16020)
- 银(15770)
- 银行(15727)
- 环境(15724)
- 行(15082)
- 融(14912)
- 金融(14909)
- 技术(14667)
- 务(13902)
- 机构
- 大学(359273)
- 学院(358977)
- 管理(142408)
- 济(140774)
- 经济(137616)
- 理学(123846)
- 理学院(122376)
- 管理学(119946)
- 管理学院(119291)
- 研究(117647)
- 中国(87279)
- 京(77203)
- 科学(75441)
- 财(64320)
- 所(58960)
- 研究所(53924)
- 农(53897)
- 业大(52566)
- 中心(52524)
- 财经(52168)
- 江(51129)
- 范(49251)
- 北京(49243)
- 师范(48764)
- 经(47229)
- 院(43332)
- 经济学(42249)
- 农业(42235)
- 州(42168)
- 师范大学(39488)
- 基金
- 项目(244865)
- 科学(192884)
- 基金(177642)
- 研究(176964)
- 家(154904)
- 国家(153694)
- 科学基金(132259)
- 社会(110825)
- 社会科(105082)
- 社会科学(105051)
- 省(95816)
- 基金项目(94989)
- 自然(87576)
- 自然科(85532)
- 自然科学(85511)
- 自然科学基金(83936)
- 教育(81876)
- 划(80840)
- 资助(74610)
- 编号(72557)
- 成果(57983)
- 重点(54853)
- 部(53429)
- 发(52406)
- 课题(50070)
- 创(50003)
- 科研(46798)
- 创新(46658)
- 教育部(45583)
- 大学(45146)
- 期刊
- 济(152156)
- 经济(152156)
- 研究(103992)
- 中国(60489)
- 学报(55364)
- 科学(52531)
- 管理(51776)
- 农(47682)
- 财(45162)
- 大学(41665)
- 学学(39328)
- 教育(38669)
- 农业(33506)
- 技术(31391)
- 融(29033)
- 金融(29033)
- 业经(25949)
- 经济研究(25053)
- 财经(24550)
- 经(20920)
- 问题(20461)
- 图书(18075)
- 技术经济(17622)
- 理论(17584)
- 统计(17550)
- 科技(17215)
- 商业(17154)
- 业(16652)
- 资源(16618)
- 实践(16058)
共检索到510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薛领 翁瑾
本文在垄断竞争、规模经济、交通成本、消费者多样化偏好以及旅游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两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学演绎模型与基于自主体(agent)的计算实验相结合的研究路径,通过对旅游企业、消费者等大量微观自主体的相互作用来"动态地"观察和探讨沿海与内地两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变动的微观基础、影响因素和动态过程。本文认为,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演化机理,空间经济学演绎模型与推导→基于agent的地理计算→实证分析与计量检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技术路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惊宏 余兆旺 沈宏婷
根据点轴理论,在前人区域旅游发展模式基础上构建了疏点模式、散块模式、条带模式、团块模式、板块模式五阶段区域旅游演化模式,继而基于区域经济影响力的扩散动力机制构建了旅游经济影响力的场扩散效应模型,运用现代GIS技术模拟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五阶段模式的动态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1990、2000、2010和2020年四个年度为例分析了旅游经济影响力扩散强度的演化过程,结果得出安徽省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地带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皖北旅游模式要落后于皖南和皖中,通过旅游发展轴线的建设和合理规划,2020年皖南和皖中旅游将进入板块模式时代,而皖北也将发展为团块模式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大均 谢双玉 陈君子 裴星星
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发展政策等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空间尺度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其空间结构具有等级性、层次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本文运用分形理论,结合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构建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将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点状发展模式、集聚发展模式、多中心发展模式和一体化发展模式4种类型,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多分形特征明显,且处于多中心发展模式的初级阶段。最后提出了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
旅游景区系统 分形理论 演化模式 武汉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刚强 李映辉
文章运用GIS环境下的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近年来中国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及变化,其总体特征也在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不同空间层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中国旅游规模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正空间集聚性,且存在不断增强的趋势。局部区域的空间集聚表现了较强的规律性,并以人口地理分界线为临界区域,沿主要铁路干线发展,且空间扩散作用具不断增强趋势。东中西部及主要城市地区之间的空间差异明显,但区域之间及其内部的空间差距在不断缩小,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受旅游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亮 李洪娜 卢晓君
区域旅游经济是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来源之一,而其中城市的发展对于该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辽宁省的旅游中心城市进行测度,并对其进行联系度和隶属度分析,旨在发挥中心旅游城市的辐射效应,从而真正实现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双核联动",最终形成辽宁省内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结构 辽宁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志军
任何成功旅游地的发展必定经历起步、发展、相对成熟和优化4个阶段。旅游系统的各大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空间上的不同组合,表现为十分丰富的各种形态和结构。基于此,可根据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理论及区域旅游系统的内部形态结构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把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点状模式、放射模式、凝聚模式和扩展模式4种类型。以江西旅游发展为例,改革开放至今江西省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经历了点状、放射和凝聚模式,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旅游客流与交通"瓶颈"矛盾、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必须优化空间结构的目标、措施和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岚涛 王力峰 黄梅芳
旅游圈是旅游空间结构的一种形式,旅游圈的形成一般均经历萌芽、起步、发展、形成、成熟五个发展阶段,这五个阶段与空间结构点的均衡、极核辐射、点轴形成、圈层凸显、理想均衡形成对应关系。以河南省中原为例分析了中原旅游圈演化的过程以及阶段性特征,并指出了中原旅游圈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达到中心极化、区域均衡的理想阶段的对策。
关键词:
中原旅游圈 空间结构 演化 发展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金火,吴必虎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础上,以西安地区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和优化问题。首先,在分析哈格特空间结构模型和冈恩的目的地地带模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由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区、节点、区内路径、入口通道和客源地市场等六个要素构成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并按照旅游开发的时序关系,阐述了该模型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西安旅游区目前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与优化,西安旅游区可演变为较为理想的扩展模式。
关键词:
区域旅游系统 空间结构 模式 优化 西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匡一龙 谭骏珊 张怀清
通过研究了模拟林分的方法,发现存模拟林分方法中缺少一种共性的机制。没有通过利用林分结构作为模拟林分的规则,只是通过定性的模拟而不是将模拟指标量化,主要通过人为设定并且不能对于混交林进行模拟,缺乏合理性、真实性、广泛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结构的林分模拟方法,通过量化的林分结构指标模拟林分来模拟林分,为林业科研工作与经营管理提供更可靠的模拟数据来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建设 朱翔 徐美
旅游中心地对区域旅游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规模和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文章首次尝试运用分形理论分析区域旅游中心地的规模和空间结构,并以湖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形理论来研究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和空间结构是可行的;分形理论和方法是优化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工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东娜 栗欣如 尤飞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乡村旅游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快速扩张的发展态势,为解决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提供了诸多选择和途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旅游产业要素在一定地域空间内的组合方式、分布状态及经营效果,对区域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文章从空间结构视角对大连市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回顾,选取了大部分近城郊区,如金州新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等地作为案例实证对象,总结出大连市乡村旅游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并归纳了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大连市乡村旅游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态,经历了点-点离散阶段、旅游增长极阶段、旅游区(带)阶段、旅游集聚区(群)阶段4个演化阶段;在演...
关键词:
大连市 乡村旅游 空间结构 演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静
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对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未能形成整体布局,各旅游要素亟需整合重构;强弱屏蔽效应明显,新兴因素不断出现;系统内部发展极不均衡,空间结构演变充满变数。文章认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需破解整体与部分的关联、强势与弱势的均衡、新兴与传统的融合三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戢晓峰 张玲 陈方
在分析运输通道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从通道的运输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交通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定义了旅游运输通道演化的三个阶段,即完备型旅游运输通道、发展型旅游运输通道和滞后型旅游运输通道;并在分析旅游运输通道演化机制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旅游线路进行统计分析,从旅游运输通道演化对旅游景点出现率、旅游线路选择集中度、旅游线路重复系数、旅游线路空间模式四个方面,实证分析旅游运输通道演化对区域旅游空间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运输通道技术装备水平和交通服务水平的改善能提高旅游景点选择率;2旅游线路的选择集中度随着通道发展程度的改善而逐渐增大,而区域内其他通道的演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增长幅度;3旅游运输通道的发展程度与旅游线路重复系数具有一致性;4旅游运输通道内交通方式的完善使得交通服务水平提升,进而对旅游空间模式产生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旸
跨区域旅游发展本质上就是旅游系统的空间演化问题,由于区域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和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选择等原因,旅游活动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状态。而共生理论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以有效地诠释这一机制的共生进化效能,从而为后世博效应下的区域旅游一体化机制以及旅游系统空间属性的深化探索提供一种共生性和复杂性理论渗入的研究视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宏伟 冯晓玉 李江丽 马腾
文章运用分形原理和点-轴开发理论推证了旅游产业带景区系统空间结构DLA(Diffusion LimitedAggregation)演化模型;针对新疆"旅长游短"空间结构问题,以天山北部旅游产业带开发为例,参照国家5级旅游景区质量标准,选取4A以上的重点景区为样本,实证了"阿尔泰山千里画廊双核景区系统"和"天山世界文化遗产廊道双核景区系统"的DLA演化模型。分维值显示:"阿尔泰山千里画廊双核景区系统"形成了较优的集聚分形体,明显缓解了画廊内部的"旅长游短"问题;"天山世界文化遗产廊道双核景区系统"形成了较好的集聚分形体,但廊道内部"旅长游短"仍然突出。建议重点开发升级阿勒泰与乌昌两大旅游板块邻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