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8)
- 2023(11147)
- 2022(9952)
- 2021(9411)
- 2020(7980)
- 2019(18505)
- 2018(18643)
- 2017(36662)
- 2016(20061)
- 2015(22777)
- 2014(23239)
- 2013(23090)
- 2012(21302)
- 2011(19183)
- 2010(19173)
- 2009(17742)
- 2008(17353)
- 2007(15179)
- 2006(13399)
- 2005(11753)
- 学科
- 济(83346)
- 经济(83261)
- 管理(56277)
- 业(52293)
- 企(43602)
- 企业(43602)
- 方法(39749)
- 数学(34141)
- 数学方法(33746)
- 中国(22924)
- 农(21145)
- 地方(19410)
- 财(18697)
- 业经(17963)
- 学(17245)
- 制(14728)
- 贸(14638)
- 贸易(14631)
- 和(14544)
- 易(14180)
- 农业(13937)
- 理论(13859)
- 环境(13397)
- 银(12528)
- 银行(12494)
- 技术(12256)
- 行(11936)
- 教育(11873)
- 务(11374)
- 融(11357)
- 机构
- 大学(292294)
- 学院(290590)
- 管理(117281)
- 济(112338)
- 经济(109720)
- 理学(101758)
- 理学院(100604)
- 管理学(98951)
- 管理学院(98429)
- 研究(94670)
- 中国(69653)
- 京(62907)
- 科学(60128)
- 财(51875)
- 所(47536)
- 研究所(43378)
- 农(42817)
- 业大(42428)
- 中心(42121)
- 财经(42063)
- 江(40985)
- 北京(40164)
- 范(40089)
- 师范(39796)
- 经(38014)
- 院(34688)
- 州(34202)
- 农业(33615)
- 经济学(32651)
- 师范大学(32272)
- 基金
- 项目(197817)
- 科学(154685)
- 研究(146580)
- 基金(141257)
- 家(122171)
- 国家(121136)
- 科学基金(103410)
- 社会(90474)
- 社会科(85599)
- 社会科学(85575)
- 省(77904)
- 基金项目(75970)
- 教育(67060)
- 自然(67057)
- 划(65676)
- 自然科(65366)
- 自然科学(65349)
- 自然科学基金(64113)
- 编号(61622)
- 资助(58305)
- 成果(50143)
- 重点(44021)
- 部(43544)
- 发(42609)
- 课题(42114)
- 创(40422)
- 项目编号(37811)
- 创新(37603)
- 科研(37507)
- 教育部(36957)
- 期刊
- 济(122771)
- 经济(122771)
- 研究(86101)
- 中国(49721)
- 学报(44007)
- 管理(41755)
- 科学(41272)
- 农(38050)
- 财(36230)
- 教育(34116)
- 大学(33020)
- 学学(30820)
- 农业(27187)
- 技术(25176)
- 融(23024)
- 金融(23024)
- 业经(20947)
- 财经(19534)
- 经济研究(19003)
- 图书(16854)
- 问题(16690)
- 经(16494)
- 理论(15464)
- 技术经济(14516)
- 科技(14379)
- 实践(14356)
- 践(14356)
- 资源(13800)
- 商业(13650)
- 业(13405)
共检索到415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能生 郭更臣 谢里
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区域综合实力的核心构成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影响力、文化保障力、文化创新力和文化核心力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且采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2008年的数据对我国的区域文化软实力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整体较弱,尤其是文化生产力和文化影响力偏低,同时,文化软实力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发展不平衡性。必须加大投入、创新体制和优化政策,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
区域 文化软实力 发展水平 不平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宜强
从区域合作的本质上看,区域合作不仅仅是追求经济的发展,也是为了建设"一个‘好的治理’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具备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的基本要素。"这"五个基本要素"为完善有关区域合作的研究指出了一个基本方向。本文研究的是如何构建、提升区域软实力以促使区域合作更为健康、持久的进行。具体而言,就是研究通过文化、社会政策及其工具、价值观等非物质要素的构建,不断增强区域合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特色文化的感召力、人才资源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经济运作系统的协调、扩张和倍增效应,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本文的
关键词:
区域合作 区域实力 文化体系 文化整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晓宏 王小毅 谢荷锋
“软实力”概念是对竞争理论的一个全新扩展与补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软实力”不仅作为国与国之间的影响关系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更进一步被引入到区域发展和区域竞争中来。本文针对区域竞争特点,在对“区域软实力”的概念、内容和基本要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区域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
关键词:
软实力 区域软实力 评价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永科 尹瑞婷
文章构建了区域软实力评价体系,并根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性质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应用双重目标优化模型来实现主客观兼容的权重计算方法,得到综合评价得分及各个子系统得分。利用全国31个地区2017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为东部大多数地区均属于软实力强劲区,中部地区集中于软实力发展区,其内部可划分为协同区与潜力区,西部多为软实力滞后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新洪
相对文化软实力研究而言,文化软实力数量评价硬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严谨而又复杂的科学事项。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在构建文化软实力的硬指标体系及其统计评价模型上作个从理念至实证的探微,力求促进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观念的演进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互动,从中窥见文化软实力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以期对调动文化执政方略的禀赋与提高施策水平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熊正德 郭荣凤
本文认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由文化价值吸引力、文化知识生产力、文化体制引导力以及文化产业竞争力构成,据此构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实证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各省域文化软实力发展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推动和制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文化软实力逐年稳健上升;各省域文化软实力整体上是随着地域自西向东逐步增强;由于地区优势不同,各省域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力和作用效果不同,西部省域文化价值吸引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国富 吴丹丹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出发,选取文化传统、文化活动、文化素质、文化吸引、文化体制及政策五个方面的25个评价指标,形成一个分层次的、可操作性强且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各省区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各省区文化软实力的优势与劣势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永科 李昂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个体的需求变化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文章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运用到区域软实力的评价体系中,并综合主客观权重赋值的优点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一步改进模型,最终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搜集全国31个地区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是东部地区多为软实力先进区域,西部地区为后进区域,实证结果符合客观事实。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解萧语 褚婷婷
本文运用多指标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法从文化基础力、文化生产力、文化流通力、文化消费力、文化吸引力与文化创新力六个方面构建了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2010-2017年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的主要动力、现状与问题。研究发现:北京综合文化软实力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文化软实力稳步发展;但也存在文化基础力的资源缺乏挖掘、文化生产力的动力不足、文化消费力的结构失衡、文化流通载体萎缩等问题。本文建议从文化基础力、文化生产力与文化创新力三个重点领域入手,改善文化发展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晗 马芳芳 丁志伟
基于文化吸引力、文化展示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事业投入力和文旅融合力6个维度构建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空间特征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实力差异看,高、较高文化软实力城市数量少且主要分布在核心区,中等实力城市仅有3个,半数城市为低和较低实力。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西半壁呈现以郑汴为引领的中心外围格局,东半壁则表现为亳州、阜阳引领的极化特征,且在东西半壁之间形成聊城至驻马店的低值连绵带。(2)从分维度空间差异看,文化吸引力子系统、文化展示力子系统与综合实力格局类似,而文化事业投入力子系统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此外,文化传播力子系统、文化创新力子系统呈现与前3个子系统完全不同的格局,表现为以郑汴为核心的低值包围高值的分布结构。(3)从空间集聚和关联看,中原城市群分别围绕郑州和亳州形成了“一主一副”的双核集聚态势,且主核区附近形成了显著的高-高集聚群。其中,文化吸引力子系统与综合实力的集聚格局基本一致,文化展示力子系统的集聚在郑州减弱而在亳州得到加强,文化传播力子系统和文化创新力子系统仅在中部形成集聚核心,文旅融合力子系统则在综合格局的基础上在东南部形成两个集聚核心。(4)从影响因素看,市区GDP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最强,第三产业增加值次之,交通设施、科教文卫单位数和城镇化率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孔来 郭春燕 亓庆亮
本文论证分析了区域软实力的理论基础、区域软实力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建立了有24个指标组成的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省17市2010年的软实力进行了实际测度和比较分析。
关键词:
区域软实力 指标体系 测度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姜丽
我国海洋经济已晋升为国家战略,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点。本文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效益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构建区域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经济综合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我国海洋经济的总体发展与区域差异。最后提出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海陆经济联动发展及提高海洋经济的开放程度等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蕊 赵子辛
文化产业虚拟集群是文化企业成员基于数字技术,在信息共享与价值交换理念下形成的网络平台组织。数智时代,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在数据要素效率倍增的中介作用下,能够借助展示平台、承载形式、表现方法、传播途径等实现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此,以爱奇艺虚拟集群为例,选择空间杜宾双重差分模型佐证了上述观点。同时研究还发现,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对周边省域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存在“虹吸效应”,且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对东部地区的网络文化软实力影响更加显著。综上,我国应努力协调区域间的数字文化资源配置、改良文化软实力传播渠道、强化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与文化认同,从而赓续文化传承,实现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虚拟集群 网络文化软实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琴
"区域软实力"概念丰富了区域综合实力的内涵,是约瑟夫.奈"国家软实力"概念在微观层面上的应用与延伸。本文基于文献回顾,提出了区域软实力概念;从资源观和行为观角度对区域软实力构成要素进行了分解;基于价值认同分析了区域软实力作用机理过程。
关键词:
软实力 区域软实力 价值认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玄兆辉 吕永波 罗亚非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然而不同地区之间的科技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利用2009年科技统计数据,采用熵权法、密切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对我国不同地区科技综合实力进行分析,并进行了三种方法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科技综合实力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到西部地区的梯度分布特征;同时,在一个区域内部科技综合实力的水平也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