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6)
- 2023(7860)
- 2022(6910)
- 2021(6265)
- 2020(5678)
- 2019(13079)
- 2018(13062)
- 2017(26656)
- 2016(14597)
- 2015(16957)
- 2014(17395)
- 2013(17622)
- 2012(16929)
- 2011(15586)
- 2010(15770)
- 2009(15037)
- 2008(15154)
- 2007(14036)
- 2006(12339)
- 2005(11266)
- 学科
- 济(69021)
- 经济(68962)
- 管理(37565)
- 业(37295)
- 方法(31706)
- 数学(28600)
- 数学方法(28401)
- 企(26733)
- 企业(26733)
- 农(19875)
- 中国(19378)
- 财(18168)
- 地方(16038)
- 贸(14064)
- 贸易(14060)
- 学(13801)
- 易(13648)
- 制(13549)
- 农业(13247)
- 业经(12309)
- 银(11832)
- 银行(11795)
- 行(11305)
- 融(10860)
- 金融(10858)
- 和(10125)
- 收入(10021)
- 地方经济(9866)
- 环境(9833)
- 务(8540)
- 机构
- 大学(226711)
- 学院(225893)
- 济(98221)
- 经济(96179)
- 管理(82784)
- 研究(80485)
- 理学(70639)
- 理学院(69744)
- 管理学(68663)
- 管理学院(68229)
- 中国(61809)
- 科学(49494)
- 京(49024)
- 财(46007)
- 所(42969)
- 农(39975)
- 研究所(38925)
- 财经(36347)
- 中心(36199)
- 江(34283)
- 业大(33178)
- 经(32744)
- 农业(31806)
- 北京(31501)
- 经济学(31231)
- 范(30267)
- 师范(30013)
- 经济学院(28542)
- 院(28482)
- 州(27281)
- 基金
- 项目(141947)
- 科学(110597)
- 研究(103400)
- 基金(102023)
- 家(89155)
- 国家(88454)
- 科学基金(73633)
- 社会(64964)
- 社会科(61476)
- 社会科学(61456)
- 省(54909)
- 基金项目(54186)
- 教育(47102)
- 划(47089)
- 自然(46493)
- 自然科(45283)
- 自然科学(45268)
- 自然科学基金(44440)
- 编号(43025)
- 资助(42337)
- 成果(35808)
- 重点(32838)
- 发(32265)
- 部(32248)
- 课题(29655)
- 创(28505)
- 科研(27409)
- 教育部(26990)
- 创新(26865)
- 国家社会(26729)
- 期刊
- 济(109136)
- 经济(109136)
- 研究(68022)
- 中国(40054)
- 农(35736)
- 学报(35485)
- 财(34104)
- 科学(32366)
- 管理(27960)
- 大学(25842)
- 学学(24338)
- 农业(23938)
- 融(22534)
- 金融(22534)
- 教育(20685)
- 技术(18321)
- 财经(18163)
- 经济研究(18050)
- 业经(17691)
- 问题(15730)
- 经(15669)
- 贸(13743)
- 业(12544)
- 理论(12074)
- 技术经济(11998)
- 商业(11850)
- 统计(11775)
- 国际(11432)
- 资源(11064)
- 实践(10815)
共检索到337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会娟 刘军
1985~2013年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先逐渐扩大2006年后开始缩小。分解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对全国的地区差异贡献份额很大但2005年之后开始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省际差异2002年之后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四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对全国地区差异的贡献份额最大但2002年后轻微下降。除了发展战略、要素投入等各种传统因素外,产业集聚效应也是导致区域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赵浩 郭锐
区域发展差距是经济地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把握区域发展差距新趋势和成因,是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近十年来,我国沿海与内陆区域经济差距有所减缓,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呈现有所扩大的趋势;城市群之间、欠发达区域之间等南北方同类型区域间差距全面拉大;城乡差距普遍缓和,经济发展越落后地区的城乡差距依然越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边境省份和邻近国家之间,我方超前发展普遍加快。进而讨论了产生区域发展差距新趋势的原因,针对我国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包括:近期,把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适应南北差距扩大的规律,激发南方发展的动能,使之为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按照打持久战的部署,在我国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应将扶持相对贫困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区域政策的重点;面对新挑战、适应新形势,以解决新基建"嫌贫爱富"为抓手,扭转区域创新能力在我国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持续扩大的格局,激发创新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贡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松成 石春华
地区间经济差距是中国整体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政策倾向、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深度、要素市场扭曲等因素是形成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颇受关注。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随着改革的深化不断拉大。为了统计需要,本文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四个地区。东部地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金相郁 郝寿义
本文利用CV、HHCI、TEC、MLD分析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趋势,包括省际发展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发现1990—2003年期间省际发展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而2004年出现下降趋势;利用回归模型、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造成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发现1990年以来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由第二产业所造成的。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玉菊
通过居民收入差距的分布状况、形成原因和变动速度分析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明显拉大,尽管现状基本正常,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发展趋势更不容乐观。根据本文所提出的两极分化三种判断方法分析,到目前为止我国总体上尚未出现两极分化,但受就业、财产性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出现两极分化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关键词:
收入分配差距 两极分化 相对收入差距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笳旭
通过对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差距变动测度,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的三阶段变化趋势,地区差距在2003年以后趋于缩小。全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趋同趋势,且东部地区内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进一步,通过对地区差距变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了市场化进程和区域政策从空间范围对差距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度、市场容量和市场化程度对2003—2011的地区差距趋同起正向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劳动参与率对差距趋同起负向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变动趋势 趋同 成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云
笔者通过综合使用基尼系数、分组收入份额和分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等指标,多角度定量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过程,认为1985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收入差距加速扩大的局面在2006年开始出现扭转势头。立足于宏观经济背景,作者预测"十一五"期间分组收入份额差距将继续缩小,基尼系数将会降低,有望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十七大提出的"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的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锦宗 朱瑜馨 周晓钟
[目的]分析国家及各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的趋势,为判断城乡收入差距发展阶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测算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相对差距及收入增速,考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特征;运用聚类分析了3个阶段各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类型,根据类型演变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结果]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从1978年的210元持续增大为2015年的2 754元,收入相对差距经历了3次"下降——上升"的波动。我国城乡家庭居民收入从极低水平、差距悬殊的状态演变为中等收入水平、绝对差距继续扩大、相对差距轻微缩小的状态;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绝对差距增速逐步降低,相对差距自2010年起开始缩小。大多数省区在收入水平提高和相对差距缩小方面都有长足进步。[结论]从差距演变的阶段性特点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有明显缩小的趋势,符合"倒U"模型。
关键词:
城乡居民收入 收入差距 特征 演变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剑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穆月英 崔燕 曾玉珍
针对日渐扩大的城乡差距,在对我国城乡差距进行历史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进行了分析。选取的是城市化水平等6个解释变量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的10年面板数据,通过估计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在影响城乡差距的因素中,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地区的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影响。同时也验证了我国城乡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倒U型假说。通过收敛性检验对城乡差距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城乡之间收入的收敛性是不稳定的。
关键词:
城乡差距 成因分析 面板数据 收敛检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志恒 李世平
省域内经济差距的过分扩大影响了省内各区域以及国家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要求地方政府从更高更宏观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处理区域内的经济问题。陕西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陕西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演化机理及其合理性对该省及全国经济影响巨大。
关键词:
陕西省 区域经济 差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根荣 种璟
本文以促进消费为视角对城乡流通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城乡流通二元结构现象及其对消费的制约机理;其次,将作用机理和实证量化这两方面的分析相结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乡流通一体化综合指数进行量化测度,并利用格兰杰检验证实了城乡流通二元结构对于消费需求的制约作用;最后,以促进消费为视角提出推动城乡流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扩大消费 城乡流通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长庚 王迎春
本文发展出一个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并分解出构成总收入的各类收入基尼系数及其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0年按收入五等份分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的有关数据,测算出农民各类收入的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和贡献率情况。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尤为迅速,农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占据了绝对份额;我国农民收入差距呈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各类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差距最大,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差距对农民纯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小瑛 赵忠
我国的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形式多样。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家庭调查数据,基于回归、分解和倾向值匹配等方法展开实证分析,考察在不同雇佣合约下工人收入的影响因素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进一步区分不同雇佣类型工人的收入差距是市场有效性的反应还是市场分割带来的租金。回归结果表明,雇佣合约期限与收入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不同雇佣合约关系下的工人收入决定机制存在差异。进一步的分解发现,在均值和不同分位数上分割效应对收入差距的解释程度始终高于禀赋效应,即不同雇佣合约类型之间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本文还采用分层倾向值匹配去除可观测的样本选择偏差,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不同雇佣合约之间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的收入差距这一结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劲 吴刘杰
本文基于阶层收入差距的角度,采用我国1982-2007年的基尼系数以及1979-2009年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的变化,并得出相关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