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47)
- 2023(5556)
- 2022(4682)
- 2021(4169)
- 2020(3589)
- 2019(7983)
- 2018(7721)
- 2017(16189)
- 2016(8515)
- 2015(9458)
- 2014(9488)
- 2013(9592)
- 2012(9110)
- 2011(8442)
- 2010(8452)
- 2009(8034)
- 2008(7844)
- 2007(7233)
- 2006(6542)
- 2005(6018)
- 学科
- 济(42898)
- 经济(42857)
- 管理(25502)
- 业(21570)
- 方法(17893)
- 数学(16744)
- 数学方法(16688)
- 财(14247)
- 企(14083)
- 企业(14083)
- 中国(14017)
- 农(11890)
- 地方(11099)
- 收入(8958)
- 制(8834)
- 农业(8213)
- 贸(7960)
- 贸易(7956)
- 银(7808)
- 银行(7804)
- 易(7754)
- 行(7574)
- 地方经济(7433)
- 业经(7275)
- 融(7143)
- 金融(7142)
- 环境(7013)
- 家(6993)
- 出(6371)
- 国家(6366)
- 机构
- 大学(132381)
- 学院(131642)
- 济(63321)
- 经济(62225)
- 管理(50943)
- 理学(44280)
- 理学院(43793)
- 研究(43636)
- 管理学(43379)
- 管理学院(43113)
- 中国(33969)
- 财(32598)
- 京(27169)
- 财经(25553)
- 科学(23860)
- 经(23275)
- 经济学(21619)
- 所(21489)
- 经济学院(19926)
- 中心(19211)
- 研究所(19145)
- 财经大学(19075)
- 江(18227)
- 北京(17327)
- 范(16747)
- 师范(16656)
- 农(16392)
- 院(15728)
- 业大(15224)
- 州(14664)
- 基金
- 项目(84065)
- 科学(67853)
- 研究(63608)
- 基金(63339)
- 家(54177)
- 国家(53781)
- 科学基金(46150)
- 社会(44203)
- 社会科(42174)
- 社会科学(42168)
- 基金项目(33460)
- 省(31115)
- 教育(28231)
- 自然(26780)
- 划(26485)
- 自然科(26142)
- 自然科学(26135)
- 自然科学基金(25646)
- 资助(25310)
- 编号(25027)
- 成果(20458)
- 部(20039)
- 国家社会(19474)
- 发(19238)
- 重点(18776)
- 教育部(17532)
- 人文(17280)
- 创(17172)
- 课题(16963)
- 制(16893)
共检索到192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桂芝
区域间居民收入不平等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现实反映,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我国现行的财税制度对于区域间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调节效应总体为正向调节,但调控绩效相对较弱,且存在区域分化风险。因此,我国应聚焦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强化公共政策的供给结构优化。进一步完善税收调节手段,健全税收调节制度体系。注重区域间福利差异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拓展民生改善视野。加快提升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全国统筹,多层面破解区域收入不平等的矛盾和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蔡萌 岳希明
市场因素和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是决定一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na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ChiP)住户数据,计算出我国居民市场收入基尼系数与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并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借此探讨目前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是由市场力量造成的,还是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力度不足的结果。研究发现,从市场收入基尼系数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由此认为,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效果不明显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较发达国家严重的主要原因。加大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政策力度是缓解和改善目前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再分配政策 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炜 杨沫 王岩
文章通过对盖勒和斯利亚的理论模型进行扩展,将城乡二元结构和政府行为引入跨期模型,揭示了城乡教育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可以通过政府实施农村偏向的教育投入政策予以改善的内在机理。基于2001~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文章建立联立方程组和分布滞后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城乡教育不平等将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也会促使城乡教育不平等的程度进一步加大。第二,缩小城乡初中教育经费的差距可以有效地降低城乡教育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而缩小城乡小学或高中教育经费的差距对降低城乡教育不平等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无显著作用。实证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实施农村偏向的教育投入政策,增加对农村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平生 王冲
为研究入境旅游收入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文章提出一种具有相对边际效应分析、组群与来源分解的基尼系数新算法。利用该算法提出的入境旅游收入改善指数对中国31个省份1997—2015年的入境旅游和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尽管总体上入境旅游收入恶化收入不平等,但入境旅游的收入和人数呈现均衡趋势。入境旅游对东中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影响表现出差异化特征,在东部地区它持续恶化收入不平等;在中部地区它满足Kuznets假设,即自2009年开始从之前的恶化转为改善收入不平等;在西部地区除部分年份外,其余年度的收入不平等都得到了改善。同时,从理论上解释了入境旅游缩小收入差距的3个重要的内在因素,并揭示了当入境旅游收入相对于GDP具有累退性时能够改善区域收入不平等。研究表明,入境旅游对经济较不发达或相对落后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入境旅游 收入改善指数 区域差异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莹 吕光明
在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下,本文首先将基于参数回归不平等分解的Fields法和Shapely值法拓展运用到机会不平等的测度研究中,然后采集CHIP2008城镇数据构建努力集和环境集,对机会不平等引致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及决定因素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1由Fields法和Shapely值法估计得到的各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程度排序大体一致。相对而言,环境集中的性别和地区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机会不平等引致程度的决定因素;Shapely值法相比Fields法对收入不平等的分解更加合理准确,因此更适用于估计机会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引致程度。2基于Shapely值法估计得到的机会不平等引致城镇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在1/3以上。尽管机会不平等引致程度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述总体判断。以上结论对我国城镇收入不平等的调控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伟 李超 居占杰
对于经济增长与贫困的关系,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如果模型仅使用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来解释贫困则结论与现实的契合性缺乏稳定。传统的空间同质性和线性的假设难以适应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政府干预和贫困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此,本文基于1993—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考察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政府干预与农村贫困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对贫困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政府干预减贫的效果不显著;组间收入不平等比组内收入不平等对减贫产生的负面影响更严重;当经济增长跨越一定的门槛值后,经济增长对减贫的影响呈现边际收益递减特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梦根
本文对我国是否存在地区宾大效应开展研究,并考察价格差异对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首先利用139种规格品价格和我国31个省级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份额数据,依据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CP)的理论框架,测算并外推得到我国地区购买力平价(PPP)序列。研究发现,与名义居民收入相比,经地区PPP缩减后的实际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更低,各年间也更为平稳。然后,选取1996—2016年样本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证实地区价格与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支持我国存在地区宾大效应,而经济结构、外商投资、出口规模、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等因素对地区物价水平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低收入地区,高收入地区宾大效应表现得更为显著,而且不同地区价格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地区购买力平价 收入 不平等 宾大效应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东
目前有关收入不平等与创业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且往往忽视了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和"结构"问题。根据Ferreira和Gignoux(2011)等提出的非参数方法,按照来源性质的不同将我国省级层面的收入不平等分解为努力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分析并实证检验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基于2008年~2013年多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机会不平等对个体创业活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努力不平等与创业活动之间呈现"∽"型关系,即随着努力不平等程度的上升,个体创业概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而后再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机会不平等对"老板"型创业和"个体户"型创业影响均较为显著,而努力不平等仅对"个体户"型创业影响显著;且努力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存在较为显著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和性别的异质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收入不平等影响创业活动的作用机理,而且可为政府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创业活动提供学术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宇新 王立平 姚梅
文章利用Gini系数和GE指数测算了2000~2008年我国省域间农民的收入不平等,并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及其变动进行了分解,按东中西三个区域对Gini系数和GE指数进行了地区子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省域间农民收入不平等没有上升的趋势,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贡献率达到60%以上;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提高有助于缩小不平等,特别是第一产业收入农业收入的提高会缩小收入差距;大部分收入不均等是由地区间差异解释的,在地区内部东部地区的贡献率最大。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Gini系数 GE指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岳希明 陈保同
通常居民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可以从两个维度衡量,市场配置要素决定的初次收入分配和政府政策调节的再次分配。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逐年升高,成为影响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掣肘。治病问源,区分影响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原因,有助于为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与指引。一、从市场收入到可支配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雪梅 王少瑾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就收入不平等与社会安定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提出各种理论加以解释,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还相当欠缺。在我国收入不平等明显加剧和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研究收入不平等对社会安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1981—2004年的相关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无论用城乡混合基尼系数还是用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来测度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收入不平等均对社会安定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冲击。因而,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缩小贫富差距,使收入差距维持在绝大多数社会公众所能容忍的范围内,对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东
教育作为获取人力资本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对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机会平等视角探究教育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由教育因素引致的收入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比重为50.87%,且该比重系数存在显著的年龄异质性;在我国居民教育引致的收入不平等中,不合理成分占44%左右,该部分不平等主要受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体特征等个体不应为之承担责任的环境因素影响;在全部环境因素中,家庭文化因素的贡献份额高达42.94%,家庭经济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次之(分别为23.50%和23.36%),剩余的10.20%则归因于个体特征因素。研究结论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东
教育作为获取人力资本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对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机会平等视角探究教育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由教育因素引致的收入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比重为50.87%,且该比重系数存在显著的年龄异质性;在我国居民教育引致的收入不平等中,不合理成分占44%左右,该部分不平等主要受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体特征等个体不应为之承担责任的环境因素影响;在全部环境因素中,家庭文化因素的贡献份额高达42.94%,家庭经济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次之(分别为23.50%和23.36%),剩余的10.20%则归因于个体特征因素。研究结论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大千
本文基于2003—2013年中国CGSS数据库,利用非参数方法将收入不平等分解为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并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比较两者效应大小的基础上回答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结论表明,机会不平等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作用,降低经济增长5.86%;努力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提高经济增长8.16%;因此,整体而言,收入不平等提高了经济增长2.3%,从而解释了中国经济"高增长、高不平等"并存的现象。时间趋势分析表明,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相互作用的净效应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结构。地区分组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的净效应呈现递增趋势。不平等分组结果发现,由于努力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超过了机会不平等的负向作用,努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弱化机会不平等的负面影响,强化努力不平等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穷志 吴晔
本文提出一个非中间投票人决定财政再分配的模型,该模型揭示,富人使用其拥有的资本生产政府所期待的GDP,与政府就免税额进行谈判,从而使其纳税减少。中间投票人为了防止政府被俘获,将税率设置得足够低。政府还以转移支付吸引富人投资生产GDP,富人得到的转移支付增加。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政府为吸引资本,对资本税收优惠,并提供财政补贴,使高收入者收入越来越高,收入不平等越来越严重。文章建议,监督再分配程序,提高再分配透明度,使再分配按照公平正义原则进行。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财政再分配 政府俘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