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97)
2023(12521)
2022(10736)
2021(9635)
2020(8359)
2019(19044)
2018(18898)
2017(37212)
2016(20180)
2015(23064)
2014(23444)
2013(23491)
2012(22304)
2011(20705)
2010(21030)
2009(20201)
2008(20096)
2007(18338)
2006(16496)
2005(15344)
作者
(61179)
(51311)
(51170)
(49098)
(32626)
(24318)
(23456)
(19947)
(19175)
(18142)
(17617)
(17093)
(16509)
(16456)
(16041)
(15956)
(15314)
(15181)
(14935)
(14755)
(13075)
(12703)
(12380)
(11694)
(11665)
(11549)
(11393)
(11299)
(10375)
(10041)
学科
(105314)
经济(105195)
管理(61343)
(54587)
(43646)
企业(43646)
方法(39882)
数学(35442)
数学方法(35162)
中国(26605)
(24725)
(24374)
地方(23683)
(22635)
业经(20233)
(19863)
(17131)
贸易(17122)
(16576)
(16505)
银行(16475)
(15803)
农业(15749)
(15720)
金融(15716)
(15564)
环境(15360)
地方经济(15127)
(14118)
(13884)
机构
大学(311258)
学院(309994)
(140870)
经济(138006)
管理(114784)
研究(109669)
理学(97462)
理学院(96324)
管理学(94881)
管理学院(94288)
中国(84601)
(67254)
(65599)
科学(64008)
(56705)
财经(52468)
研究所(50778)
中心(49095)
(48949)
(48125)
(47176)
经济学(45196)
业大(42086)
北京(41947)
经济学院(40524)
(39472)
师范(39119)
(38909)
财经大学(38490)
农业(38350)
基金
项目(192941)
科学(151668)
研究(142651)
基金(140001)
(121134)
国家(120167)
科学基金(101682)
社会(92486)
社会科(87669)
社会科学(87643)
(74712)
基金项目(73657)
教育(64747)
(62924)
自然(62728)
自然科(61135)
自然科学(61117)
自然科学基金(60022)
编号(57696)
资助(57349)
成果(48312)
重点(44221)
(43807)
(43383)
课题(40379)
(39459)
(39038)
国家社会(38590)
教育部(37551)
创新(37197)
期刊
(166019)
经济(166019)
研究(98790)
中国(60485)
(52601)
学报(45123)
(44587)
管理(43142)
科学(42257)
大学(34249)
学学(32479)
(32311)
金融(32311)
农业(29279)
教育(27638)
财经(27490)
经济研究(27349)
技术(26769)
业经(24764)
(23734)
问题(22247)
(18190)
技术经济(17351)
统计(15899)
理论(15591)
国际(15282)
商业(15007)
(14750)
世界(14203)
(14118)
共检索到479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纪昌  
区域循环经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层次,而制度则是实施区域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区域循环经济进行剖析,首先讨论了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对制度的需求,发展区域循环经济不仅有对正式制度的需求,而且还有对非正式制度的需求;然后进一步分析区域循环经济的制度功能,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和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的一般制度框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广威  刘曙光  
区域治理理论认为,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等治理主体为实现公共利益可以平等协商公共事务,其本质是制度创新。然而目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较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原因是区域治理理念滞后和治理体制机制缺陷。今后我国区域治理要树立科学的治理理念,构建有效的制度安排,设计有效运行机制,重点在行政管理、政策体系、法律法规、考核评估上进行制度创新,在公共协商、社会参与、利益补偿、信息传递、监督约束上进行机制设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广威  刘曙光  
区域治理理论认为,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等治理主体为实现公共利益可以平等协商公共事务,其本质是制度创新。然而目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较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原因是区域治理理念滞后和治理体制机制缺陷。今后我国区域治理要树立科学的治理理念,构建有效的制度安排,设计有效运行机制,重点在行政管理、政策体系、法律法规、考核评估上进行制度创新,在公共协商、社会参与、利益补偿、信息传递、监督约束上进行机制设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梅  
制度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制度供给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快以产权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市场化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加快中西部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在区域经济增长上表现出严重不平衡。研究认为,制度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中起重要作用。中国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且这一过程的区域进展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减慢,各区域市场化进展的不平衡将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扩大。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制度变量与经济绩效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量在不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互动的演变路径,而中西部地区各项制度变量值相对偏低。相应的,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具有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理想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经济差异日益突出,其中制度因素的差异是导致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将其中的资本投入剖解为政府部门投入、私人部门投入、外资投入,从而可以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经济体制、产权制度、对外开放程度三个制度变量,利用具有代表性的省市1978-2003年间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区域经济差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付永  
区域经济合作本质上是一系列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的统一。我国区域经济合作要重视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专门性法律的建设,并加强区域合作实施机制的建设,建立有序的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秩序。同时,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巩固区域合作的微观基础,降低区域间政府参与区域合作的经营成本和阻滞成本,从而不断拓展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广度和范围,实现国内统一市场建设的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施生旭  郑逸芳  吴飞美  
循环经济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结合,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循环经济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社会效率、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目标指标构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各地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可以将各地区发展水平分为四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侯水平  
经济学原理应用于法律研究在西方产生了一门新的经济学科——法律经济学。尽管其萌芽可以追溯到更早些时候,但真正的成长期还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在西方国家,法律经济学迄今为止所关注的对象仍然集中在国内法上,而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微观性的。这一点不仅体现于学者们的研究实践,在法律经济学理论中也有所反映。而在我国,目前对于法律经济学的探讨,还只是停留在对外国理论的翻译和介绍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本良,陈万灵  
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背景分析 ,说明自然条件、人文资源和优惠政策不能根本说明地区差异扩大的原因,传统经济理论也不能做出可信的解释。从制度分析入手,指出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原因在于制度环境差异,并提出缩小差异的对策 - -制度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向辉  陈通  
基于对我国经济在东、中西部地区间的资源配置总效应的测算及相关制度因素的量化分析,通过建立资源配置总效应及相关制度因素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对二者之间的长期动态数量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除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促进了区域间的资源配置总效应外,其他几个方面的制度变革均对地区间的资源配置总效应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海峰  李慧颖  
当某种社会制度不能最合理地分配各类资源、不能充分激励系统要素的高效利用、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和协同发展时,就需要转而思考现行制度环境本身是否存在缺陷。目前,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应在国家宏观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分别就各个领域开展循环经济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政策标准和制定恰当的实施方案,使政策体系按照由高至低逐级推进的方式形成惠及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最终形成激励、反馈双向互动的良性政策循环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雷  韦海鸣  
外商直接投资 (Foreigndirectinvest ,简称FDI)与制度变迁之间存在良性的互动关系。FDI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是导致我国区域制度变迁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我国区域制度变迁的非均衡发展 ,又进一步加深了FDI区位分布上的非均衡。中西部地区只有通过制度创新 ,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FDI ,进而以FDI带动制度变迁 ,才能摆脱制度变迁滞后与FDI流失的困境 ,实现制度变迁与FDI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斌栋  王颖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认为制度变迁(即改革)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分别以非国有经济比重和合成的制度指数作为测度制度变迁的指标,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率对包括制度在内的经济增长诸要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资本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人力资本没有显示出统计上的显著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斌栋  王颖  
继新古典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之后,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制度对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观点。从理论上讲,制度观点同样适用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即制度是劳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的又一个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制度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表现在:制度能够影响其它生产要素的效率发挥,并在开放区域状态下决定要素的流向;有效率的制度能够提高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效率,并吸引区域外的生产要素,从而提高区域的经济绩效。制度的经济绩效分析为区域经济增长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