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32)
- 2023(19698)
- 2022(16912)
- 2021(15746)
- 2020(13517)
- 2019(31146)
- 2018(30915)
- 2017(59735)
- 2016(32535)
- 2015(36953)
- 2014(37054)
- 2013(36522)
- 2012(33829)
- 2011(30628)
- 2010(30681)
- 2009(28394)
- 2008(28408)
- 2007(25623)
- 2006(22434)
- 2005(19738)
- 学科
- 济(133330)
- 经济(133183)
- 管理(94813)
- 业(89417)
- 企(73124)
- 企业(73124)
- 方法(62869)
- 数学(55060)
- 数学方法(54364)
- 农(36608)
- 中国(36407)
- 财(35125)
- 业经(29028)
- 学(28784)
- 地方(28024)
- 制(25123)
- 贸(24659)
- 贸易(24649)
- 农业(24432)
- 易(23872)
- 务(22376)
- 财务(22288)
- 财务管理(22234)
- 理论(21853)
- 银(21223)
- 银行(21154)
- 企业财务(21082)
- 和(20727)
- 融(20289)
- 金融(20285)
- 机构
- 大学(473031)
- 学院(470698)
- 济(186272)
- 管理(182724)
- 经济(182069)
- 理学(157917)
- 研究(156308)
- 理学院(156090)
- 管理学(153096)
- 管理学院(152247)
- 中国(117368)
- 京(101055)
- 科学(98595)
- 财(87381)
- 所(79288)
- 农(79125)
- 研究所(72197)
- 业大(72051)
- 中心(71888)
- 财经(70170)
- 江(69567)
- 北京(63804)
- 经(63659)
- 范(62346)
- 农业(62231)
- 师范(61718)
- 院(56812)
- 经济学(56526)
- 州(56489)
- 财经大学(52157)
- 基金
- 项目(318366)
- 科学(249039)
- 研究(229812)
- 基金(229677)
- 家(201189)
- 国家(199542)
- 科学基金(170408)
- 社会(143371)
- 社会科(135771)
- 社会科学(135732)
- 省(124586)
- 基金项目(121466)
- 自然(112131)
- 自然科(109483)
- 自然科学(109454)
- 自然科学基金(107508)
- 教育(106981)
- 划(105265)
- 资助(95786)
- 编号(94343)
- 成果(76826)
- 重点(71614)
- 部(70156)
- 发(67293)
- 课题(65108)
- 创(65104)
- 科研(61315)
- 创新(60775)
- 教育部(59735)
- 大学(59268)
- 期刊
- 济(200654)
- 经济(200654)
- 研究(135054)
- 中国(88768)
- 学报(77830)
- 农(70795)
- 科学(69329)
- 财(66879)
- 管理(65463)
- 大学(58579)
- 学学(54824)
- 教育(52752)
- 农业(48571)
- 技术(42019)
- 融(40668)
- 金融(40668)
- 财经(34219)
- 业经(33262)
- 经济研究(32157)
- 经(29223)
- 问题(26779)
- 图书(25907)
- 业(24907)
- 技术经济(23107)
- 统计(23090)
- 版(22478)
- 理论(22433)
- 科技(21644)
- 贸(21007)
- 商业(20957)
共检索到685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孟珲 张建 彭山桂 池重
研究目的:分析我国区域建设用地数量配置与资本流动的关系。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计量模型法。研究结果:(1)区域地均资本存量对建设用地边际报酬具有正向作用;建设用地边际报酬对资本存量边际报酬具有反向作用;资本存量边际报酬对资本净流入具有正向作用。(2)由地区间差别性的建设用地数量配置所导致的资本存量边际报酬差异对资本流动的推力仅在东、中、西部地区间发生作用,未对各地区内部资本流动产生显著作用。研究结论:我国中、西部地区相对丰富的建设用地数量,使其地均资本存量增长较慢,致使建设用地边际报酬增长较慢,资本存量边际报酬降低较慢,导致东、中、西部地区资本回报率呈现出趋同发展的趋势,从而使得资本改变了长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传勇
本文采用一阶差分广义矩的估计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劳动流动性增加、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加大以及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提升等都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农村劳动力的投入增加、农村税收加重、农村存款快于贷款增长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抑制作用,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米运生 谭莹
帕累托式的信贷区域配置对协调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对信贷资本的区域配置效率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宏观经济严重依赖银行信贷,但信贷配置效率差强人意;信贷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为省际层面而非区域层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大区域之间的信贷配置效率并无实质性差异。省际层面上,信贷配置效率差异非常显著,西部大多数省份和东部的浙江、江苏对信贷依赖程度较大;东部的上海、广东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而降低了对信贷的依赖;中部和东北的信贷配置效率较低且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关键词:
信贷资本 配置效率 地区差异 面板数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帆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1992~2012年我国31个省份农业TFP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农业TFP的年均增长率为3.1%,对第一产业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度为79.210%;技术进步是引致我国及各省份农业TFP变动的主要因素,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农业TFP依次下降,1993年以来各省份的农业TFP不存在σ收敛;人力资本含量、灌溉面积占比、工资性收入占比和农业财政支出占比对农业TFP有正面影响,而农业产值占比、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具有约束作用,这些因素的趋势性变化引致了区域农业TFP的发散格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少华
基于我国2006—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研究要素收入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劳动收入份额越高,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这是因为劳动收入份额越高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显著。此外,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投资强度也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和外贸依存度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解释力较弱。
关键词:
要素收入结构 区域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关兵
本文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完全修正最小二乘估计法,实证分析了出口增长、出口方向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出口增长的角度看,我国单纯的出口"量"的增长没有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出口地理方向上看,向G8发达国家的出口没有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向G8之外其他国家的出口却推动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肯定了我国实行出口多元化政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较低的技术吸收能力以及中西部地区出口遭遇的"门槛"效应是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以及...
关键词:
出口地理方向 全要素生产率 FMOLS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屈小娥
文章将环境自净能力指标纳入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环境污染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认为,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环境质量最好,依次为西部和中部地区。分省份看,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依次为福建、天津、海南、青海、宁夏、新疆、云南、黑龙江;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环境质量较差的湖南、山东、江西、四川、湖北、广东、辽宁等省份是重点监控省份,中西部的落后地区是重点监控地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规制强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综合评价 影响因素 区域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屈小娥
文章将环境自净能力指标纳入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环境污染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认为,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环境质量最好,依次为西部和中部地区。分省份看,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依次为福建、天津、海南、青海、宁夏、新疆、云南、黑龙江;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环境质量较差的湖南、山东、江西、四川、湖北、广东、辽宁等省份是重点监控省份,中西部的落后地区是重点监控地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规制强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综合评价 影响因素 区域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屈小娥
文章将环境自净能力指标纳入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环境污染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认为,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环境质量最好,依次为西部和中部地区。分省份看,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依次为福建、天津、海南、青海、宁夏、新疆、云南、黑龙江;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环境质量较差的湖南、山东、江西、四川、湖北、广东、辽宁等省份是重点监控省份,中西部的落后地区是重点监控地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规制强度,均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外资进入恶化了中国的环境质量,区域层面"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据此提出了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综合评价 影响因素 区域差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辽 宋尚恒
利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各地区要素和产业转移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自1998年以来发生在我国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不仅呈现一定的地理特征,还受到地方政府竞争的影响,企业在进行区位再选择时追求地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的动机十分强烈。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地方税收负担上升1%,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将降低0.014%;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水平提高一个单位,将引致地区产业转移规模提高0.01%;制度环境优化程度每提高1%,地区产业转移规模将提高0.034%。比较可以发现,制度环境的优化在影响地区产业转移规模的诸多政府竞争变量中更为重要,各地方政府在积极吸引外围地区高端产业进入的...
关键词:
政府竞争 要素流动 产业转移 区位再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展鹏 岳帅
本文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收敛假说,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各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的动态演变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不同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的动态演变趋势不同,具体来说,就σ变异系数而言,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差异均呈现缩小的趋势,而中等教育阶段区域差异未表现出缩小的动态演变特征。从β绝对收敛来看,全国及三大俱乐部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均不断缩小,中等教育阶段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阶段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演变特征。从β条件收敛来看,全国及三大俱乐
关键词:
教育资源配置 区域差异 收敛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剑锋
本文利用1997—2006年我国省际间面板数据,分析了信息化资本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特征。研究表明:从整体来看,信息通讯技术资本存量和能源强度存在着负相关,即信息通讯技术资本的投入可以有效降低我国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然而,具体分析却发现,通讯资本的投入显著降低了能源强度,但信息资本的投入反而会提高能源强度。研究还发现,能源与资本、劳动力之间具有互补关系,能源价格和能源强度却是背离关系。
关键词:
信息化 ICT资本 能源强度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若锦
基于199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分解,然后对服务业TFP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测算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由于技术进步率的大幅上升,我国服务业TFP呈现出上升趋势;分地区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服务业TFP发展趋势均由降低转为逐年增长,而西部地区服务业TFP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实证分析发现,虽然东中西部地区服务业TFP的影响因素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工业发展水平、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对服务业TFP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均资本深化、对外开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若锦
基于199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分解,然后对服务业TFP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测算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由于技术进步率的大幅上升,我国服务业TFP呈现出上升趋势;分地区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服务业TFP发展趋势均由降低转为逐年增长,而西部地区服务业TFP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实证分析发现,虽然东中西部地区服务业TFP的影响因素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工业发展水平、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对服务业TFP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均资本深化、对外开放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有重要正向影响,而税负水平对服务业TFP的影响效应显著为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蓉 张帆 丁玮蓉
文章从资源配置视角,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税收结构与市场化水平之间进行了一系列检验,运用混合回归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及系统-GMM检验模型通过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增值税对资源配置起到促进作用,营业税作为增值税的过渡税种,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对专业性经营服务行业进行征税显著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然而,作为直接税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资源配置效率并不显著。因此,我国仍要不断优化我国税收结构,在夯实"营改增"的税制改革成果的同时,必须增加以所得税为主的直接税在税收收入中比重,
关键词:
市场化 资源配置 税收结构 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及路径判定——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要素配置非效率与生产率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配置——基于2003—200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就业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区域创新环境省际差异——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与成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城市化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服务业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所得税负担会影响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镇化、公共支出与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服务业开放与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