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9)
- 2023(8822)
- 2022(7401)
- 2021(6597)
- 2020(5633)
- 2019(12436)
- 2018(12435)
- 2017(24326)
- 2016(13453)
- 2015(15107)
- 2014(15278)
- 2013(15181)
- 2012(14339)
- 2011(13129)
- 2010(13547)
- 2009(13163)
- 2008(13030)
- 2007(11971)
- 2006(11099)
- 2005(10535)
- 学科
- 济(57972)
- 经济(57876)
- 管理(45037)
- 业(37708)
- 企(30703)
- 企业(30703)
- 方法(21104)
- 中国(18687)
- 数学(18640)
- 数学方法(18436)
- 制(18107)
- 财(16853)
- 农(15683)
- 地方(13996)
- 业经(12743)
- 银(12518)
- 银行(12505)
- 行(12034)
- 环境(11955)
- 体(11919)
- 融(10967)
- 金融(10964)
- 学(10845)
- 贸(10494)
- 贸易(10485)
- 易(10228)
- 体制(9725)
- 农业(9612)
- 划(9383)
- 务(9089)
- 机构
- 大学(200556)
- 学院(199527)
- 济(85474)
- 经济(83557)
- 管理(74367)
- 研究(68115)
- 理学(62508)
- 理学院(61796)
- 管理学(60889)
- 管理学院(60502)
- 中国(54838)
- 财(45571)
- 京(42695)
- 科学(38576)
- 财经(34595)
- 所(34014)
- 江(32460)
- 中心(31557)
- 经(31019)
- 研究所(30035)
- 农(28456)
- 北京(27433)
- 经济学(26937)
- 范(26136)
- 师范(25911)
- 州(25695)
- 业大(25418)
- 财经大学(25378)
- 院(24840)
- 经济学院(24241)
- 基金
- 项目(123389)
- 科学(97867)
- 研究(93350)
- 基金(89590)
- 家(76913)
- 国家(76291)
- 科学基金(65232)
- 社会(61131)
- 社会科(58015)
- 社会科学(58003)
- 省(47990)
- 基金项目(46814)
- 教育(42707)
- 划(40333)
- 自然(39462)
- 自然科(38418)
- 自然科学(38408)
- 编号(37805)
- 自然科学基金(37685)
- 资助(36155)
- 成果(32483)
- 制(28475)
- 重点(28245)
- 部(28044)
- 发(27575)
- 课题(27092)
- 创(25540)
- 国家社会(25529)
- 教育部(24244)
- 性(24211)
共检索到318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万文海 叶民强
绿色GDP核算和相应的干部考核制度能够让民众认清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现状和能力,促使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但绿色GDP核算目前还存在一定问题,以绿色GDP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也存在诸多困难。本文利用机制设计理论在分析绿色GDP考核困难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干部绿色GDP考核的制度安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庞瑞芝 林婷 王群勇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环境绩效纳入官员政绩考核这一外生冲击,手工收集整理了285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环境目标约束的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跨库匹配,从而获得企业和地方环保指标综合数据,并运用倍差法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对辖区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绿色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自主性约束行为有效推动了辖区企业污染减排,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了9.0%。地方政府通过环境规制和环保补贴有效推动了辖区环境治理,企业主要通过源头治理和技术效应实现减排治污。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和重污染企业实现了更多的污染减排。此外,本地提拔的官员由于地缘优势其环境治理成效更显著,年轻官员在强烈的仕途晋升激励下极大地降低了辖区企业的污染排放。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牛文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继良
With the theories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this text analyses the data quantity under checking on the regional governors.I think that the untrue key of checked data consists in that the income of boasted data is far higher than its cost.We should regard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 as the core,reduce the boastful income level as soon as possible.
关键词:
干部考核 数据质量 解决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庆水 张学威
绿色保险制度已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是解决环境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在分析我国绿色保险制度建设背景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绿色保险制度建设的实践与问题,归纳与总结了国外绿色保险制度建设的经验和启示,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绿色保险制度建设的八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保险 制度建设 对策思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温来成 余燕 李升
建立健全绿色政府债券制度,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本文对我国绿色政府债券相关探索与现存问题进行梳理,并借鉴国际上绿色政府债券发展经验,从绿色政府债券标准、评级认证、法定分类、发行、基准利率功能、绩效评价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寻求我国绿色政府债券制度设计的突破点。
关键词:
绿色政府债券 高质量发展 制度设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锡源 查奇芬
1.新制度经济学范式下的理论分析在对绿色GDP核算的谈论中,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污染权的最初界定是归谁所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董建华
本文拟依托征信层面,首次从实证角度通过"定量+定性"方式对绿色信贷政策执行效率开展数理量化分析,意图通过对企业征信系统中已入库信贷数据的时序观测及趋势研判,以及用以度量、评估"绿色信贷"执行效率的指标变量体系设计,在此基础上尝试构造环保信息入库与企业环保意识、融资情况等参数间的相关性数理分析模型,从中探究征信体系如何通过环保信息入库这一制度性安排来实现"绿色信贷"的执行传导,并对企业环保、信用意识和金融机构放贷行为产生深远影响的信用传导机制,进而深层次探求"低碳金融"征信层面的制度设计缺陷及政策盲区,并相应提出提升绿色金融执行效率的较优选择路径。
关键词:
征信 绿色信贷 传导效应 实证分析 研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佩璐
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世界各国加强了对低碳经济的关注。税收作为各国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可以有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因此,应完善我国现行税收制度,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税收 环境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甘孜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杨庆环 周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随着营改增试点的全面推开,以营业税为主体的地方税源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重构地方税体系的过程中,可实现保护环境和增加地方税收双重目的的"绿色税收"被寄予厚望。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将有利于构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税收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环境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走"绿色税收"的路子,努力改善环境状况,是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妮娜
"政府绿色采购"是指在政府采购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有利于健康及循环经济发展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规定产品从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直到废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运平
被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称之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GDP,由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再次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但是,如何看待GDP,如何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超 严立 庆蕾
一、绿色GDP的提出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s)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但是,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忽视了如资源、环境、人口等很多指标,因此它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不统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这样就容易过高地估计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给人一种扭曲的经济图像。例如,由于环境污染使生病的人数增加,但医疗卫生产业却因此得到更快的发展,那么GDP的数值当然会增加。中国在近20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这种“增长”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换来的呢?中国科学院牛文元教授曾经指出,多年来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l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种代价是相当昂贵的,至今仍存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之中。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长久以来,国人一直以“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骄傲和自豪,然而,现实却是另一番情景。自去年以来,我国20多个省、市发生拉闸限电,土地、石油、煤炭等一系列资源也频频拉响警报,而且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正常生活。严峻的现实促使我们对资源的使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