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98)
2023(7280)
2022(6041)
2021(5385)
2020(4543)
2019(10046)
2018(9841)
2017(19987)
2016(10394)
2015(11882)
2014(11858)
2013(11892)
2012(11279)
2011(10305)
2010(10362)
2009(9774)
2008(9684)
2007(8830)
2006(8119)
2005(7537)
作者
(32381)
(27066)
(26926)
(25666)
(16922)
(12869)
(12156)
(10449)
(9938)
(9427)
(9218)
(8849)
(8707)
(8518)
(8398)
(8213)
(8063)
(7935)
(7829)
(7706)
(6906)
(6641)
(6606)
(6190)
(5971)
(5954)
(5915)
(5770)
(5393)
(5231)
学科
(54151)
经济(54111)
管理(33870)
(33183)
(25399)
企业(25399)
方法(23505)
数学(21672)
数学方法(21580)
中国(16227)
技术(13679)
(13484)
(12792)
地方(12131)
(10546)
业经(10119)
(9602)
贸易(9596)
(9562)
银行(9537)
环境(9421)
(9347)
(9228)
农业(9171)
(9170)
金融(9169)
(8729)
地方经济(8080)
技术管理(7705)
(7203)
机构
学院(166132)
大学(166083)
(77897)
经济(76538)
管理(63586)
研究(57653)
理学(54822)
理学院(54207)
管理学(53593)
管理学院(53270)
中国(44742)
(35917)
(34927)
科学(33890)
(29468)
财经(29016)
研究所(26724)
(26414)
经济学(25728)
中心(25400)
(24110)
(23853)
经济学院(23577)
业大(22366)
北京(22294)
财经大学(21714)
(20979)
(20883)
师范(20810)
农业(19099)
基金
项目(108739)
科学(87190)
基金(80716)
研究(79663)
(70570)
国家(70107)
科学基金(59793)
社会(53861)
社会科(51364)
社会科学(51356)
基金项目(42810)
(41425)
自然(36733)
自然科(35827)
自然科学(35820)
教育(35495)
(35304)
自然科学基金(35166)
资助(32340)
编号(30889)
(25192)
重点(25164)
(25148)
成果(23823)
国家社会(23466)
(23271)
创新(22025)
教育部(21510)
课题(21232)
人文(21137)
期刊
(83336)
经济(83336)
研究(52004)
中国(28828)
(25268)
管理(23537)
科学(23299)
学报(23115)
(20402)
大学(17382)
(17325)
金融(17325)
学学(16584)
技术(16280)
财经(15067)
经济研究(14773)
农业(14417)
教育(13374)
业经(13276)
(13053)
问题(11762)
技术经济(10958)
(10102)
商业(8677)
科技(8574)
统计(8560)
资源(8448)
理论(8427)
国际(8220)
(8096)
共检索到244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陈欢  
文章将1998年~2011年我国各地区工业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三个方面,考察我国区域工业增长方式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都促进了我国各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中,技术进步是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带有明显的技术进步偏向;我国各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是非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诱使的效率改进,东部地区的产出前沿边界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辉  吴昊  
在考虑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基于DEA模型对2005-2011年中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水平对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效率的差异是造成综合工业能源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存在趋同;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除东部地区以外,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能源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与技术水平的交互项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推广、引导外资投向节能技术研发等方式带动区域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缩小区域间能源效率的差距。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廉晓梅  王科惠  
本文根据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构建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的资本、劳动、能源三要素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测算1990—2017年我国八大区域偏向性技术进步水平,并实证分析各区域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技术进步总体表现为资本偏向性,少数年份由于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等因素影响,使技术进步的收入分配效应在部分区域偏向能源和劳动,劳动收入份额呈震荡下降趋势,即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大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欠发达地区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偏向性技术进步有利于实现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为优化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应着力培养技术型人才,多措并举鼓励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利  袁闯  邱会亮  
FDI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促进作用不明显,而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却存在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主要的原因在于东、中、西三地区技术水平、国内企业的负向竞争效应以及FDI的投资方式存在差异。我国各地区都应提高引资技术含量、加大教育力度,减少FDI对各区域技术进步的负向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桂元  王莉莉  
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29个省的制造业在1999—2005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进行了测算,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成分,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省际制造业TFP进行了趋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当技术进步促进TFP提升时,总会受到生产效率下降对TFP增长的抑制影响;区域间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省级制造业TFP存在条件β收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战琪  夏杰长  
本文主要分析在中国转型期的投资、人力资本、技术存量的变化、城市化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分析显示,现阶段影响中国就业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工资的增加、人力资本、技术水平的提升,其他因素对就业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的现实意义是,制定符合中国资源禀赋特点的技术发展路径是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替代作用的重要措施。放松资本、劳动力要素市场的管制和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也是发挥市场化就业形成机制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因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钦礼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变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中国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显著小于1,并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是偏向于劳动增强型的,表现为劳动效率持续快速提高,而资本效率则持续下滑,正是偏向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速率高于资本深化的速率直接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表明,导致资本效率下滑引起劳动收入份额也持续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则主要是中国企业没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拓展升级其生产价值链,以致没能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而政府经济政策偏差形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庞英  张晖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然而,技术的发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是不平衡的,这是导致当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章利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定量分析后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沿海区域技术进步高度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很好地促进区域技术的进步。这对于今后制定引资政策、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英,叶依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洪友  郑法川  贾莎  
采用1998-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人均GDP与当年全国人均GDP的差值作为区域经济差距指标,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观察了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状况。从核密度图可知,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收敛的态势;通过随机前沿模型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利用1998-2009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前沿技术进步能够显著的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其中对于东部地区的效果较为显著,技术效率则能够扩大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政策含义是缩小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途径是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支持;对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巫强  
本文试图解释工资增长趋势下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下,利用2000年至2011年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相关命题进行了检验,发现在工资增长的趋势下,资本深化总体上呈加剧态势,工资增长越快、劳动分配率越高则资本深化越剧烈,国有企业以资本替代劳动的倾向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就企业的雇佣规模而言,技术进步和工资增长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营业收入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民企的雇佣规模调整对技术进步越来越敏感,国企的雇佣规模调整对工资增长越来越敏感。本研究的启示包括:首先,未来一段时间的就业压力仍可能较大,但其表现形式由以往的劳动力市场供给带来的压力逐渐转向为劳动力市场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文举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将1990~2004年间中国各省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成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所引致的变化三个部分,分析了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相对趋同测试探讨了中国地区差距的演化历程及其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都促进了中国各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资本深化的贡献最大;中国省际劳动生产率增长差距在此期间显著地扩大了,其中,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是其主要原因,而技术效率和资本深化的省际差异却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康娟  李申  俞安愚  
将工业技术进步依据来源细分为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包含技术消化吸收),并将二者纳入STIRPAT模型中的空间面板模型,分别研究两者对地区碳强度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结果发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均有利于减少全国的碳强度;相对于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更能减少区域碳强度;东部地区加强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强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庞英  
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技术知识载体的国际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技术进步效应。文章通过建立数量经济模型、利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确定有形贸易与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间的数量关系:二者高度相关,进口贸易每增加1%,区域技术进步率提高2 7678个百分点;出口贸易每增加1%,技术进步率提高4 2433个百分点;出口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远大于进口贸易。这对于像我们这样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保持经济增长的长期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定对外开放的政策与措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意翔  成金华  汤尚颖  李通屏  
研究目标:在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研究产权结构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包含能源、资本和劳动的标准化嵌套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供给面系统估计中国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运用面板标准误差修正方法比较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除山西、新疆和内蒙古外,其他地区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资本,偏向程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技术进步偏向性程度越大则区域资本节能效应越小。研究创新:基于区域技术进步偏向性差异比较了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价值:侧重于从要素替代角度研究技术进步节能效应的成果,有利于改善要素结构、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