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7)
- 2023(11566)
- 2022(9105)
- 2021(8145)
- 2020(6593)
- 2019(14729)
- 2018(14783)
- 2017(28637)
- 2016(15803)
- 2015(17856)
- 2014(18145)
- 2013(17945)
- 2012(17197)
- 2011(15932)
- 2010(16450)
- 2009(15284)
- 2008(15225)
- 2007(13823)
- 2006(12953)
- 2005(12216)
- 学科
- 济(76750)
- 经济(76669)
- 管理(39078)
- 业(38438)
- 中国(27886)
- 企(26678)
- 企业(26678)
- 地方(24549)
- 农(23882)
- 方法(23785)
- 数学(20495)
- 数学方法(20319)
- 业经(18113)
- 农业(16120)
- 制(15017)
- 学(14982)
- 银(14666)
- 银行(14641)
- 发(14354)
- 行(14292)
- 财(14235)
- 融(13953)
- 金融(13951)
- 地方经济(13694)
- 贸(13283)
- 贸易(13269)
- 易(12786)
- 环境(12481)
- 发展(10892)
- 展(10860)
- 机构
- 学院(238735)
- 大学(237909)
- 济(100416)
- 经济(98227)
- 研究(91124)
- 管理(83235)
- 中国(69734)
- 理学(69617)
- 理学院(68628)
- 管理学(67431)
- 管理学院(66968)
- 科学(55392)
- 京(53136)
- 财(47905)
- 所(47818)
- 研究所(43080)
- 农(42439)
- 中心(39999)
- 江(38947)
- 财经(36826)
- 范(35749)
- 师范(35413)
- 北京(34402)
- 业大(33446)
- 经(33176)
- 农业(32954)
- 院(32626)
- 经济学(31508)
- 州(31091)
- 师范大学(28580)
- 基金
- 项目(148621)
- 科学(116594)
- 研究(111109)
- 基金(105376)
- 家(92161)
- 国家(91363)
- 科学基金(76183)
- 社会(70913)
- 社会科(67138)
- 社会科学(67122)
- 省(58876)
- 基金项目(55107)
- 划(49911)
- 教育(49887)
- 自然(46123)
- 编号(45737)
- 自然科(44935)
- 自然科学(44917)
- 自然科学基金(44074)
- 资助(42268)
- 发(39240)
- 成果(38747)
- 重点(34664)
- 课题(33314)
- 部(32548)
- 发展(31843)
- 展(31315)
- 创(30282)
- 国家社会(29434)
- 创新(28554)
- 期刊
- 济(124206)
- 经济(124206)
- 研究(78582)
- 中国(53398)
- 农(41237)
- 学报(37086)
- 科学(35524)
- 财(33069)
- 管理(32153)
- 教育(29602)
- 融(28122)
- 金融(28122)
- 农业(28059)
- 大学(27861)
- 学学(25979)
- 业经(21708)
- 技术(20232)
- 经济研究(19826)
- 财经(18182)
- 问题(17489)
- 经(15741)
- 业(13985)
- 贸(13596)
- 国际(12257)
- 商业(12129)
- 图书(11917)
- 资源(11886)
- 技术经济(11712)
- 现代(11421)
- 理论(11392)
共检索到383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青 叶依广
基于对我国省际区域间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初步分析,运用锡尔系数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分解研究,以深入探求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地区差异在逐步缩小,而东、中、西部三大地带①间以及西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近年来则有所反弹,但二者占总体差异的比重逐渐提高。
关键词:
城镇化 发展差异 锡尔系数 差异分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朱农
区域指一定的地域范围。中国常用的区域划分有三种类型:一是两个地带的划分,即将全国分为沿海和内陆省区。沿海指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区、市,其它属于内陆。二是三个地带的划分。它将上述内地进一步细分为中部和西部,东南沿海不变。在内地,西部是新疆、宁夏、甘肃、青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农
长江上、中、下游三大地带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性是由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的模式决定的。利用长江地区 9省 1市的统计数据 ,研究了长江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并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 ,探讨了长江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揭示了长江地区城镇化和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农村非农化、基础设施、政府投资等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未来长江地区的发展过程中 ,要以城镇化的发展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实现城镇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在非农产业中 ,要大力开发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潜力 ,加快农业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步伐。农村工业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向城市的过度集中...
关键词:
长江地区 人口城镇化 区域经济 回归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姚东
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我国六大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对数模型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对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分析造成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房价是拉大我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关键性因素;人均收入和人才竞争力对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具有显著的影响,加快人才流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是缩小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有效措施;国家在公共支出和税收方面的宏观政策优化可以有效平衡区域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晓艺 翟晓凤 杨飞虎
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4年~2017年的省级数据,对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整体上具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各个区域差异程度在持续扩大,造成全国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部的省际差异;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得到较快提升,处于领先地位,中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提升较慢,处于落后状态,而各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建议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松懈,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注重提高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整体水平;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的精准性,进一步调控区域内部地差异化,坚持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基于投入产出视角评价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成效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秋海
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提高我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决定了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设计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要体现区域差异性,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
区域差异化 新型城镇化 模式设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久文 杨维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一系列问题,文章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下促进我国区域协调与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城镇化 区域协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萌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与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两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在本文中,笔者深入分析了城镇化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状况,指出两者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地降低区域差异,促使区域均衡发展。除此之外,笔者还进一步提出推动城镇化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城镇化 电子商务 协调发展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楠
文章基于产业转移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教育发展影响区域城镇化差异的机制。研究发现,由于各区域之间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教育发展在提高总体城镇化水平的同时未能缩小区域之间城镇化发展的差距。而产业转移则可以通过回流效应、直接增长效应和间接增长效应来帮助教育发展缩小区域之间的城镇化发展差异。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城镇化 区域差异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家雨 柳思维 熊曦
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既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旅游城镇的必然要求。采用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及东中西3个区域对我国旅游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持续的区域经济增长对所有区域的城镇化均有正向影响,工业与旅游业发展对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影响存在差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如果能协调发展则会加快城镇化,反之,则会迟滞城镇化。旅游直接投资额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能产生显著影响,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明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对所有地区的城镇化有显著影响,而城镇人口自然增长仅对西部地区城镇化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城镇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晶
文章基于熵值法测度2003—2019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法探究新型城镇化发展地区差异的空间来源和结构来源,并利用QAP分析法考察新型城镇化发展地区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但空间非均衡性显著。东部地区地区内差异最大,东-西部地区地区间差异最大,地区间差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社会发展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都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和驱动力。居民生活差异在东西部地区的贡献和驱动影响也比较稳定和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滨
文章选择"五大发展理念"为维度的38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定基极差熵值法对2001—2016年间中国30个省份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基于测度结果,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ESDA)方法从整体及局部分析五大区域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同时采用泰尔指数及其空间分解探究这种时空差异的成因。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五大区域发展趋势一致,但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且增速较快,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发展水平接近的省份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五大区域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逐年递增,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大,是形成这种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富喜 孙海燕
遵循全面性、主导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原则,构建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山东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重点对基于17地市的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居环境指数明显地表现为东优西劣;基础设施指数则表现出典型的"两高两低"特征,由东向西高低峰谷交错递减;而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生活方式指数三者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吻合,且基本与城镇化发展指数成正相关,大体呈"┣"型分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纪亚楠 闫寒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提出,要提升城镇化质量,需要通过人文化的方式,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自2014年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呈现出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差异化发展问题。而深入了解影响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素,有助于解决其差异化问题,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有助于探索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区域 商贸流通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时福
本文在探讨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就我国城镇化道路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城镇发展与区域发展城镇萌芽于奴隶社会末期,大发展于产业革命以来,纵观数千年中外城镇发展进程,城镇作为区域人口集聚与活动中心,区域点线面空间结构中的节点群结构,其产生、兴衰、演进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城镇是社会劳动分工和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优化社会劳动分工和促进区域深入开发与经济全面发展的前提。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