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3)
- 2023(8736)
- 2022(6823)
- 2021(5902)
- 2020(4847)
- 2019(10886)
- 2018(11058)
- 2017(21950)
- 2016(12049)
- 2015(13670)
- 2014(14001)
- 2013(13736)
- 2012(12465)
- 2011(11467)
- 2010(11560)
- 2009(11083)
- 2008(10831)
- 2007(9631)
- 2006(8968)
- 2005(8251)
- 学科
- 济(60983)
- 经济(60934)
- 管理(32684)
- 业(29171)
- 方法(23360)
- 中国(21456)
- 企(21422)
- 企业(21422)
- 数学(21304)
- 数学方法(21131)
- 地方(17065)
- 农(15673)
- 业经(12446)
- 财(11710)
- 制(11161)
- 农业(10233)
- 环境(10208)
- 银(9691)
- 银行(9679)
- 发(9565)
- 学(9555)
- 行(9321)
- 地方经济(9114)
- 贸(8942)
- 贸易(8937)
- 融(8778)
- 金融(8777)
- 易(8610)
- 和(7977)
- 城市(7858)
- 机构
- 大学(181839)
- 学院(181605)
- 济(78397)
- 经济(76615)
- 管理(68261)
- 研究(63308)
- 理学(58257)
- 理学院(57549)
- 管理学(56689)
- 管理学院(56358)
- 中国(48058)
- 京(39535)
- 科学(38234)
- 财(36307)
- 所(31497)
- 财经(28932)
- 研究所(28520)
- 中心(28116)
- 江(26872)
- 农(26642)
- 经(26170)
- 范(25348)
- 师范(25155)
- 北京(25036)
- 经济学(25004)
- 业大(24667)
- 院(23547)
- 经济学院(22716)
- 州(21972)
- 财经大学(21356)
- 基金
- 项目(118990)
- 科学(94623)
- 研究(87665)
- 基金(86104)
- 家(74534)
- 国家(74015)
- 科学基金(63348)
- 社会(57926)
- 社会科(55063)
- 社会科学(55043)
- 省(46757)
- 基金项目(46100)
- 划(39340)
- 教育(38980)
- 自然(38848)
- 自然科(37882)
- 自然科学(37871)
- 自然科学基金(37101)
- 编号(35373)
- 资助(34038)
- 成果(28078)
- 发(27711)
- 重点(27154)
- 部(26161)
- 课题(24998)
- 国家社会(24392)
- 创(23743)
- 发展(22793)
- 创新(22484)
- 展(22452)
共检索到269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家庭 赵亮
运用DEA分析方法,分别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考察我国各省市的城市化效率。首先利用我国各省2002~2006年间的数据,通过对Malmquist效率指数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省市处于效率变动的无效状态,即城市化效率不断降低,这主要是由技术变动的无效导致的;其次,运用CCR模型,借助投影分析,通过比较实际投入值与目标投入值,发现处于DEA无效状态省市的投入要素非集约化度很高,其城市化过程仍旧主要依靠投入要素的粗放型扩张,在要素的投入方面均不具有集约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维国 于洪平
城市化水平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之一。我国城市化水平究竟达到怎样的水平 ,引起了学术界广泛争论。本文综合社会经济因素 ,对我国 30个省市自治区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度量 ,为研究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差异及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系数 区域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旭晓
基于非参数DEA-Malmquist方法,采用2005—201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河南省各地级市的城市化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城市化效率总体上未达到理想状态,并呈现下滑趋势;区域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河南城市化总体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且2005—2010年间河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无效率引起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洪渠 董意凤
文章通过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文化产业效率在三大区域内的差异以及对外开放和城市化两大因素对文化产业区域差异造成的影响。首先,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2006-2016文化产业发展的malmquist指数,并通过比较发现三大区域文化产业效率存在东高西低差距。进一步选择对外开放程度和城市化程度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将融资宽松程度、外部技术进步、政府直接干预和财政干预作为控制变量对测算的各省文化产业效率进行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结论显示:对外开放对三大区域文化产业效率的影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城市化 文化产业 区域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玉桢 李姗 宋文松
为探究城市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本文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知识研发与成果转化两个相关联的子阶段,测算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006-2015年两阶段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GMM方法,实证检验城市化和对外开放对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整体较低,创新效率的提升依赖于知识研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的共同作用;城市化和对外开放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差异化特征明显;对外开放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即随着开放度的提升,城市化将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先春 朱龙杰 陈明珠
本文基于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理解,构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应用研究;根据因子得分,分析我国协调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运用洛伦兹曲线,对区域协调发展因子模型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析。
关键词:
协调性评价 因子分析 洛伦兹曲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家庭 贾晨蕊
本文从城市化角度出发,利用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定量地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结合人均GDP、城市人口规模和第三产业比重的Moran散点图和显著性水平图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表现在东部集中偏高和西部集中偏低;城市人口规模已产生规模不经济,这种现象抑制了城市人口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偏小,但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会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是当今经济发展需要注重的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梁玉磊 胡雪萍
该文根据我国各省生态足迹的特征,将三十个省划分为三类地,研究城市化对我国区域生态足迹的影响,分析产生环境库次涅茨曲线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第二类省份的城市化率与生态足迹正相关,原因是该类省份处于工业化中期,农用地转化为工业用地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保部门对城市化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采取了为经济发展让路的默认政策;第一类和第三类省份的城市化率都与生态足迹负相关,第一类省份的上述负相关关系是由于其已经达到环境库次涅茨曲线倒U型曲线的后半部造成的,第三类省份的负相关关系则是由于其自身地理和经济环境的特点造成的。
关键词:
城市化率 生态足迹 环境库次涅茨曲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家庭 唐袁
运用基尼系数和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城市化基尼系数和城市化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对我国区域间城市化水平的不平衡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间城市化水平较为不平衡,城市化水平由东部向西部地区递减。并发现我国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的变化满足城市化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在经济发展之初,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拉大;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随经济发展而缩小;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不断缩小的阶段,但是其缩小速度越来越慢。
关键词:
城市化 基尼系数 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麟 刘光中 王緌 颜科琦
城市发展必然反映为城市效率的提升。本文在对城市效率的系统观认识基础上,按地域、城市类别和发展层次选择了上海、成都等六个有代表性城市,用指标体系进行动态分析,以此反映我国城市发展和效率提升中的共性和差异,并探讨了效率差异对我国城市化进程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系统效率 动态评价 城市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翠翠
基于2002-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将能源消费强度分为低、中和高三个层次,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广义矩(SYS-GMM)分析方法,对工业化、城市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均会导致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增加,但城市化对低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高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却十分明显。此外,上一期的能源消费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和技术创新等均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中国存在技术创新的反弹性效应且能源价格对技术创新有诱致性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翠翠;
基于2002-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将能源消费强度分为低、中和高三个层次,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广义矩(SYS-GMM)分析方法,对工业化、城市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均会导致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增加,但城市化对低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高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却十分明显。此外,上一期的能源消费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和技术创新等均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中国存在技术创新的反弹性效应且能源价格对技术创新有诱致性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芦莎梅 陈焰
首先运用DEA模型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生态物流效率进行静态分析,然后结合Malmquist指数,对2012-2016年间各地带的生态物流效率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物流效率的地区分化明显,东部地区的生态物流效率高于其他地区。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新 戴胜利 张志胜
文章首先对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内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构建城市化效率与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一方面采用全局参比法、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采用熵权法对不同区域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1)2008—2019年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但是教育发展水平的上升速度快于城市化效率。(2)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呈现阶梯状分布,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3)2008年我国的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处于轻度失调和中度失调状态,但是经过12年的发展,在2019年我国城市化效率与教育发展水平达到了勉强协调和初步协调状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潇潇 朱传耿 朱舜
省际边界区域是位于省与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的接壤地区,是以省界为中线向两侧扩展一定宽度形成的窄带型区域。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自改革开放后有了长足发展,不同领域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内涵,国外边界区域城市化的研究现状包括国际边界、区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发展、边界区域管治等,国内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研究现状包括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产业发展、城市管治理论与实践、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等,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省际边界区域 城市化 和谐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