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4)
- 2023(13761)
- 2022(11800)
- 2021(11279)
- 2020(9252)
- 2019(21642)
- 2018(21806)
- 2017(42922)
- 2016(23212)
- 2015(26358)
- 2014(26637)
- 2013(26166)
- 2012(23781)
- 2011(21676)
- 2010(21963)
- 2009(20094)
- 2008(19450)
- 2007(17148)
- 2006(15047)
- 2005(13318)
- 学科
- 济(98016)
- 经济(97924)
- 管理(64930)
- 业(60700)
- 企(49455)
- 企业(49455)
- 方法(45654)
- 数学(40423)
- 数学方法(39733)
- 中国(26350)
- 农(25913)
- 地方(20979)
- 业经(20698)
- 财(20674)
- 学(19016)
- 制(17752)
- 贸(17298)
- 贸易(17287)
- 农业(17190)
- 易(16766)
- 理论(16138)
- 和(15210)
- 银(14715)
- 银行(14679)
- 技术(14519)
- 环境(14511)
- 行(14043)
- 融(13575)
- 金融(13571)
- 划(12782)
- 机构
- 学院(333482)
- 大学(332731)
- 管理(133338)
- 济(130346)
- 经济(127334)
- 理学(115976)
- 理学院(114708)
- 管理学(112507)
- 管理学院(111908)
- 研究(107629)
- 中国(79918)
- 京(70908)
- 科学(67325)
- 财(59344)
- 所(53520)
- 农(49717)
- 研究所(48777)
- 业大(48506)
- 中心(48316)
- 财经(47997)
- 江(47321)
- 北京(45170)
- 范(44696)
- 师范(44340)
- 经(43428)
- 院(39579)
- 州(39334)
- 农业(38718)
- 经济学(38216)
- 技术(35758)
- 基金
- 项目(226484)
- 科学(177830)
- 研究(168168)
- 基金(162183)
- 家(140341)
- 国家(139181)
- 科学基金(119401)
- 社会(103853)
- 社会科(98337)
- 社会科学(98309)
- 省(89271)
- 基金项目(85922)
- 教育(78379)
- 自然(77386)
- 自然科(75541)
- 自然科学(75526)
- 划(75145)
- 自然科学基金(74100)
- 编号(71019)
- 资助(67664)
- 成果(57578)
- 重点(50679)
- 部(49685)
- 课题(48892)
- 发(48776)
- 创(46848)
- 创新(43616)
- 项目编号(43423)
- 科研(42888)
- 教育部(42524)
- 期刊
- 济(142375)
- 经济(142375)
- 研究(96902)
- 中国(58913)
- 学报(49240)
- 管理(48438)
- 科学(46392)
- 农(45420)
- 财(41530)
- 教育(40815)
- 大学(37535)
- 学学(35219)
- 农业(31914)
- 技术(30905)
- 融(27523)
- 金融(27523)
- 业经(24969)
- 经济研究(22675)
- 财经(22200)
- 问题(18922)
- 经(18808)
- 图书(17562)
- 理论(16899)
- 技术经济(16478)
- 科技(16149)
- 统计(15768)
- 商业(15698)
- 实践(15594)
- 践(15594)
- 业(15292)
共检索到477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龚晓菊 王一楠 蒋艳霞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化解恶性竞争、产业趋同、市场壁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意义重大。如何实现区域合作,并加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总结分析已有的区域合作模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合作模式,对促进我国区域合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
区域合作 模式 战略思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金成 马燕坤 洪晗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化解恶性竞争、产业趋同、市场壁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本文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和市场体制分别主导下区域合作实践进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作发展、市场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梳理了"十二五"以来国家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环渤海地区、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区域合作的模式,最后提出了培育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构建次区域合作圈、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创新和完善合作机制等推进区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合作实践 区域合作模式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阳 王亮
国内行政区或地区之间的区域合作历来以复杂多变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对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不同合作内容,不同经济主体会在实践中选择或形成不同的合作模式。本文试图以相关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我国现行区域合作的广泛实践为基础,从个别到一般,开创性地归纳并推论出具有一般属性意义的区域合作模式,并提出对区域合作模式进行合理选择的分析框架,即:区域合作基础要素是区域合作的基础,在基础要素及其它必要条件下构建的区域合作支持网络系统构成区域合作的支撑载体和纽带,基于不同基础要素的互补性以及不同支持网络系统内容的合作,将会形成不同的区域合作模式。这为区域合作实践提供了有一定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尹丽英 赵捧未 魏明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应积极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互通"开展多项合作。以"和而不同"的东方思想为指导,形成基础设施先行、制度规范为纲、人文交流为本的"以德相融"的合作模式,通过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农业合作、建设综合信息平台、构建多边合作机制、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强化教育培训等多种合作路径,实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的包容、和平、发展、共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弢
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指导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跨区域合作办学实践,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的任务导向型(任务型)、市场主导的项目负责型(项目型)、社会互动的功能融合型(融合型)为主的三种合作模式,促进了学院师资建设和教学水平提升,推动中西部地区干部业务质素提高和产业升级,完成了学院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创新任务。
关键词:
钻石模型 跨区域合作 模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大鸣
随着人们对金融监管全球合作模式弊端的反思不断加深,金融监管区域合作模式的重要性、现实性正在日益显现。我国领导人曾反复表明要积极开展包括金融监管在内的东南亚区域的金融合作。本文将从比较的角度出发,从经济学和法学两个方面对金融监管的全球性国际合作与区域合作模式进行研究,从而为金融监管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探索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全球合作 区域合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慧刚
区域货币合作通常有三种模式,即主导货币区域化、单一货币联盟和多重货币联盟模式。多重货币联盟模式是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多重货币联盟模式决定了东亚货币合作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动态过程。东亚货币合作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来说,东亚货币合作可分三个时期进行:近期,建立危机救助机制;中期.建立区域汇率稳定机制;远期,建立东亚单一货币区。
关键词:
东亚货币合作 模式选择 路径安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春光 周兴会 翟崑
随着中国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一带一路"被注入了新的内涵,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总结中国40年改革开放宏观经验的同时,探索城市级整体解决方案模式,本文认为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其基本内涵包括:以规划集成为手段,以产业聚集为动力,以空间承载为载体,以城市经营为前提,把各种要素有机聚集起来,重构了商业生态圈和价值链。这些经验和模式,特别是对于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或中期的东南亚国家来说,不仅存在较大需求,且存在落地的可行性。本文建议以分享中国智慧和方案为纽带,以东南亚为重点区域,探索一揽子开发计划,推动"一带一路"向城市级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升级。
关键词:
新时代 一带一路 模式升级 东南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林
“增长三角集成”:东北亚区域合作模式选择周林近年来.围绕着东北亚国家区域合作的具体模式的探讨始终是研究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一个中心议题。选择一个符合东北亚情况的区域合作模式,不仅是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发展的要求,而且是将东北亚国家的区域合作引向深入,推进东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文俊 黄河清
开展有效的国际河流区域合作方式,寻求流域内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是国际河流开发与管理发展的趋势。系统掌握和正确理解影响国际河流区域合作模式的各种因素,是加强国际河流开发与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国际合作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出发,提出影响国际河流区域合作模式的多因素综合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包含的主要因素有:①国际河流系统的特点与存在问题;②流域各国的利益诉求;③政治环境;④国际涉水制度;⑤区域相关的合作制度与机制;⑥第三方参与;⑦观念文化等。其中前两者构成了影响国际河流区域合作模式的内部因素,后五者为外部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国际河流各种区域合作模式的条约和法规政策、组织...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邱昌情
东盟环境合作是伴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一种地区治理形式。当前东盟治理进程中的环境区域合作展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环境合作议题向多领域拓展,并逐步向机制化方向迈进,但未来东盟环境区域合作的道路仍然漫长艰辛。本文通过比较分析APEC和"东盟10+3"合作模式在东盟环境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与进展,探讨环境区域合作模式在东盟治理进程中的发展及未来前景。
关键词:
东盟 治理 环境区域合作 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高志刚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争夺中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利用地缘优势,积极与中亚国家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并构建合作平台,应加强研究。企业是参与新疆与中亚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微观主体,也是争夺中亚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微观主体。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的角度探讨中国新疆参与中亚次区域合作中的企业合作模式与思路,为企业进入中亚市场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中亚次区域合作 模式 中国新疆企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铭辉 张中元
作为一个整体,东北亚地区至今仍未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合作区域。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缓和,东北亚区域合作有望迎来新机遇,但区域内各国仍需要进一步打造合作氛围和条件。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共同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中国、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的交通线,并打通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建设中的北冰洋航线间的连接,实现东北亚互联互通和经贸投资的高水平发展。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也面临着投资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中国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倡导者和参与者,需要进一步规划合作路径和打造合作重点,推动东北亚地区加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共建产业合作走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谭志雄 陈德敏
探索区域内碳汇与碳排放冲抵,实施碳交易,既是应对全球挑战、担当减排责任的远见卓识之举,又是适应经济迅速提升、降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行动之策。基于立足国情、探索新路的客观分析,我国实施区域碳交易的条件基本具备。以"碳票"为主的碳交易模式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模式和实践,具有操作的市场基础和技术基础。在政策的规范指导下,通过虚拟交易步骤全面论证测试后,推行区域碳票示范交易试点。待条件成熟和政策体系完善后,逐步推向规范化的市场交易,并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广,为全国碳交易的推行提供范例。经过渐进实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关键词:
碳交易 碳票 交易模式 实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