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9)
2023(14494)
2022(12546)
2021(11769)
2020(9718)
2019(22490)
2018(22626)
2017(43490)
2016(23807)
2015(26911)
2014(27243)
2013(27150)
2012(25331)
2011(23139)
2010(23378)
2009(21596)
2008(21144)
2007(18685)
2006(16817)
2005(15187)
作者
(71121)
(58425)
(58320)
(55208)
(37199)
(28137)
(26635)
(23154)
(22294)
(21135)
(20004)
(19696)
(18708)
(18642)
(18093)
(17857)
(17469)
(17317)
(16757)
(16701)
(14775)
(14576)
(14173)
(13321)
(13188)
(13173)
(13047)
(13042)
(11895)
(11574)
学科
(103411)
经济(103311)
管理(66234)
(63010)
(50115)
企业(50115)
方法(42471)
数学(36824)
数学方法(36423)
中国(31239)
(27937)
地方(27417)
业经(22782)
(22263)
(20965)
(18971)
农业(18786)
(18570)
贸易(18555)
(17939)
(17479)
银行(17438)
环境(17013)
(16820)
(16448)
金融(16446)
(16445)
技术(15830)
理论(15336)
地方经济(15231)
机构
大学(345464)
学院(344387)
(137117)
管理(135173)
经济(133967)
研究(119636)
理学(115756)
理学院(114398)
管理学(112558)
管理学院(111933)
中国(90076)
(75617)
科学(74492)
(63679)
(61033)
研究所(55255)
(54937)
中心(53263)
(51203)
财经(50210)
业大(50193)
北京(48807)
(48065)
师范(47656)
(45401)
(43766)
农业(42742)
(42328)
经济学(40008)
师范大学(38552)
基金
项目(228673)
科学(178782)
研究(169607)
基金(162534)
(141088)
国家(139876)
科学基金(118999)
社会(104883)
社会科(99283)
社会科学(99257)
(90535)
基金项目(86604)
教育(77425)
自然(76376)
(76263)
自然科(74477)
自然科学(74458)
自然科学基金(73054)
编号(70727)
资助(67168)
成果(58139)
(52700)
重点(51349)
(50029)
课题(49493)
(46979)
创新(43843)
科研(43161)
项目编号(42979)
教育部(42347)
期刊
(157905)
经济(157905)
研究(106351)
中国(69183)
学报(52022)
(50234)
管理(50227)
科学(49147)
(44905)
教育(42342)
大学(38974)
学学(36309)
农业(35371)
(32503)
金融(32503)
技术(30854)
业经(27185)
经济研究(24513)
财经(23522)
问题(21096)
(19973)
图书(19395)
(17843)
理论(17777)
技术经济(17376)
科技(17051)
资源(16351)
商业(16342)
实践(16317)
(16317)
共检索到520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继源  
为准确衡量各省级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差异,可构建包含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人民生活、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构等6个一级指标、增长速度等13个二级指标、人均受教育年限等14个三级指标的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从时间序列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佰瑞  
区域协调发展的定量化研究是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弱点。文章以《2006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计算了"十一.五"初期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以及全国和四大区域的区域协调发展系数。此外,通过社会综合发展指标和区域协调发展指标的比较,分析了31省级区域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特征、所处的阶段及其政策调整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慧敏  丁阳  杨青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的核心方法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其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进行测度,从而在整体上评估该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构建了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复杂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我国2005—2016年省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发展的协调性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均呈现改善趋势;在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蓓琳  苏卉  张文天  
区域协调发展关系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本文将复杂网络相关方法引入到区域协调发展评价中,通过构建城市网络、确定城市网络节点重要度以及城市网络节点发展效率评价,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聂春霞  刘晏良  何伦志  
本文把区域城市化、环境、社会作为整个区域的三个子系统,对三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首先,构建区域城市化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其次,使用模糊分级评价方法对新疆1995~2009年间城市化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新疆城市化的总体协调发展水平呈逐步优化态势,但城市化和社会发展水平低,环境脆弱,城市化与环境、社会发展不协调。只有区域城市化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蔡晓珊  安康  
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本质上体现在区域内各主体之间的存在性关系上,是相关区域主体通过内在稳定运行机制在各领域关联互动,区域利益同向增长,区域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和状态。构建评价体系不仅要进行状态评价,也要进行过程评价。本文将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监测评价的总目标确定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正向促进与良性互动,从状态和过程角度出发设置两大类指标,并依照五大机制将过程类指标分解为五个层次的子目标。状态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客观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同时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志强  苗长虹  
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视角构建区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综合发展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揭示中国省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系统的协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区域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部沿海高、中西部地区低的省域分布格局;(2)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系统总体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整体仍有待提高;省域协调发展度空间差异较大,东高西低,形成明显的等级板块结构;(3)根据不同板块类型区域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区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协调发展的方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新焕  王文平  蔡彬清  
在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中,很多信息收集难度大,未知数据量较大。而灰色系统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的重要方法。因此,文章引入灰靶理论中的靶心距用于测度系统实际状态与理想协调状态之间的距离,构建基于靶心距的系统协调度模型,以拓展灰色理论在系统协调状态评价中的应用,为科学评价地区3E系统协调发展提供新方法。并对2012年我国各地区3E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为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3E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党兴华  赵璟  张迎旭  
论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群协调发展的PREES系统模型,并构建城市群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群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价模型,然后针对陕西关中城市群发展现状进行案例研究,在测度关中城市群内部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评价关中城市群1990年至2005年的协调发展程度,并就关中城市群的未来协调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旭晓  
在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本文从各个子系统内与系统间的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建立基于DEA的综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1995-2010年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工业化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优于城市化子系统,而农业现代化子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状况落后于城市化子系统;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最好,其次是于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而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最差;农业现代化是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状况在逐步改善,2010年达到DEA有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海燕  崔春山  
当前,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逐步回升,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在发展中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本文在研究中针对我国实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采用了综合分析、归纳演绎以及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我国最大的区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为例,分析了我国区域协调的宏稳发展,对进一步分析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缺少法律规范的约束,实施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应在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探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立法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伟贤  王强  
本文基于协同论理论基础,根据功效函数构建了协调度模型,计算了2001年至2005年我国区域保险经济协调度。以五年均值衡量,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区域保险经济发展处于低度失调,只有江西省达到了低度协调,另有湖北、青海二省处于极度失调,这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