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53)
2023(14508)
2022(12583)
2021(11864)
2020(9780)
2019(22563)
2018(22697)
2017(43865)
2016(23978)
2015(27220)
2014(27521)
2013(27504)
2012(25779)
2011(23475)
2010(23843)
2009(22070)
2008(21744)
2007(19313)
2006(17500)
2005(16113)
作者
(71681)
(58809)
(58676)
(55621)
(37597)
(28167)
(26803)
(23114)
(22449)
(21377)
(20124)
(19853)
(18836)
(18785)
(18185)
(18044)
(17502)
(17382)
(16861)
(16822)
(14897)
(14646)
(14251)
(13466)
(13256)
(13234)
(13159)
(13153)
(11908)
(11645)
学科
(103647)
经济(103535)
管理(67666)
(64064)
(50715)
企业(50715)
方法(41111)
数学(35309)
数学方法(34898)
中国(32123)
(29049)
地方(27594)
(23450)
业经(23187)
(21118)
(20491)
农业(19401)
(19285)
贸易(19270)
(18636)
(18456)
银行(18416)
(17736)
(17189)
金融(17187)
环境(16760)
(16291)
技术(15738)
理论(15634)
地方经济(15229)
机构
大学(348805)
学院(347916)
(139065)
经济(135807)
管理(135192)
研究(121167)
理学(115062)
理学院(113699)
管理学(111870)
管理学院(111226)
中国(92964)
(76589)
科学(74577)
(66166)
(62207)
研究所(55815)
(54843)
中心(54300)
(52878)
财经(51558)
北京(49805)
业大(49393)
(48831)
师范(48433)
(46535)
(43961)
(43656)
农业(42440)
经济学(40659)
师范大学(39071)
基金
项目(225978)
科学(176786)
研究(169171)
基金(160798)
(139078)
国家(137848)
科学基金(117274)
社会(104568)
社会科(98961)
社会科学(98935)
(88972)
基金项目(85539)
教育(77170)
(74996)
自然(74766)
自然科(72912)
自然科学(72895)
自然科学基金(71530)
编号(70885)
资助(66417)
成果(59133)
(52198)
重点(50659)
(49552)
课题(49507)
(46423)
创新(43304)
项目编号(43175)
科研(42498)
教育部(42169)
期刊
(164044)
经济(164044)
研究(110650)
中国(71462)
学报(51669)
管理(51208)
(51092)
科学(48795)
(47500)
教育(43753)
大学(38866)
学学(36072)
农业(35488)
(35460)
金融(35460)
技术(30536)
业经(28175)
经济研究(25150)
财经(24657)
问题(22252)
(20967)
图书(20315)
理论(18481)
(17363)
技术经济(17096)
(17080)
实践(16873)
(16873)
科技(16660)
商业(16340)
共检索到537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缺少法律规范的约束,实施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应在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探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立法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认真解决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体制问题,建立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佰瑞  
区域协调发展的定量化研究是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弱点。文章以《2006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计算了"十一.五"初期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以及全国和四大区域的区域协调发展系数。此外,通过社会综合发展指标和区域协调发展指标的比较,分析了31省级区域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特征、所处的阶段及其政策调整方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伟贤  王强  
本文基于协同论理论基础,根据功效函数构建了协调度模型,计算了2001年至2005年我国区域保险经济协调度。以五年均值衡量,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区域保险经济发展处于低度失调,只有江西省达到了低度协调,另有湖北、青海二省处于极度失调,这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晓琴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地理和政策上的得天独厚的便利,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区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就是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只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华  王青云  
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区域差距依然较大,区域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还存在一定缺陷,区域治理的法律体系还有待完善。"十三五"时期,有必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重新审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构建"两区、三带、若干点"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政策体系,健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基础和管理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超,魏清泉  
文章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区域主义"的主要特点:①关注区域特性,研究方法注重系统分析与实地调研;②直面区域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社会问题;③综合平衡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④重视物质规划以及不同层次物质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发展目标及区域规划方面的启示,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实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伟雄  
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区域总体差距趋于缓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区域发展新增长极涌现,城镇化步伐加快推进。但是当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还不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大对落后地区和问题地区的扶持力度,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合作和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发展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瑞萍  
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法的立法基础是:区域市场逐渐开放,为统一的区域规划和实施奠定了基础;地区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区域发展目标逐渐清晰;已经形成了区域间的合作共识,区域经济管理体制也趋于形成;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区域协调政策以及相关规范越来越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立法原则:一是公平原则;二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三是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原则;四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申玉铭  方创琳  
区域PRED的协调发展,是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于PRED之间是否协调,本文基于这种思维,从探讨区域PRED协调发展涵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PRED协调发展的机制、演替规律及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式,旨在对丰富和完善我国区域PRED协调发展理论有所裨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陆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西优先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沿江产业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