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5)
- 2023(11786)
- 2022(9885)
- 2021(8908)
- 2020(7313)
- 2019(16428)
- 2018(16378)
- 2017(31614)
- 2016(17178)
- 2015(19412)
- 2014(19655)
- 2013(19611)
- 2012(18671)
- 2011(17139)
- 2010(17554)
- 2009(16692)
- 2008(16516)
- 2007(14988)
- 2006(13842)
- 2005(13123)
- 学科
- 济(79203)
- 经济(79048)
- 管理(52109)
- 业(47261)
- 企(36569)
- 企业(36569)
- 中国(27249)
- 方法(25342)
- 地方(23500)
- 农(22725)
- 数学(22023)
- 数学方法(21828)
- 制(20645)
- 财(19382)
- 业经(18533)
- 银(16227)
- 银行(16209)
- 行(15759)
- 融(15302)
- 金融(15299)
- 农业(14709)
- 贸(14656)
- 贸易(14641)
- 易(14175)
- 环境(13693)
- 体(13528)
- 地方经济(13470)
- 学(13367)
- 发(12979)
- 技术(11827)
- 机构
- 学院(254559)
- 大学(253510)
- 济(109483)
- 经济(107051)
- 管理(93272)
- 研究(92064)
- 理学(78183)
- 理学院(77208)
- 管理学(76083)
- 管理学院(75594)
- 中国(72562)
- 财(55546)
- 京(55204)
- 科学(52996)
- 所(46839)
- 财经(41926)
- 研究所(41462)
- 中心(41247)
- 江(40751)
- 农(38748)
- 经(37701)
- 北京(35815)
- 范(35365)
- 师范(35058)
- 经济学(33873)
- 院(33434)
- 业大(32767)
- 州(32733)
- 财经大学(30750)
- 经济学院(30351)
- 基金
- 项目(157571)
- 科学(124665)
- 研究(120400)
- 基金(112515)
- 家(96608)
- 国家(95759)
- 科学基金(81508)
- 社会(77885)
- 社会科(73825)
- 社会科学(73811)
- 省(62410)
- 基金项目(58871)
- 教育(54563)
- 划(52299)
- 编号(49420)
- 自然(48603)
- 自然科(47355)
- 自然科学(47344)
- 自然科学基金(46453)
- 资助(45301)
- 成果(41972)
- 发(39923)
- 重点(36253)
- 课题(35971)
- 部(35216)
- 制(34200)
- 创(32876)
- 发展(32644)
- 展(32100)
- 国家社会(32093)
- 期刊
- 济(135078)
- 经济(135078)
- 研究(85038)
- 中国(60016)
- 财(41380)
- 管理(37718)
- 农(37544)
- 学报(34274)
- 科学(33709)
- 教育(31051)
- 融(30794)
- 金融(30794)
- 大学(26813)
- 农业(25253)
- 学学(24994)
- 业经(23175)
- 技术(22333)
- 经济研究(21290)
- 财经(21196)
- 问题(18406)
- 经(18244)
- 贸(14977)
- 国际(13194)
- 商业(12666)
- 理论(12566)
- 业(12372)
- 技术经济(12357)
- 现代(12004)
- 改革(11639)
- 革(11639)
共检索到413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晖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期性战略。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原因是:产权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区域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考核指标失衡与政府职能错位;文化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改革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政绩考核机制,正确处理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建立适合不同经济区特征的区域协调机制是制度改革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制度 产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梅
制度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制度供给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快以产权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市场化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加快中西部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秀莉 陈梅英 谢耀如 段盼云 郑菲菲 雷国铨
运用耦合协调度与障碍度模型,根据2011—2020年福建省茶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对茶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⑴茶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相互作用较强,且由低水平的相互制约向高水平的相互促进转变,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优质协调转变;⑵影响茶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是茶叶出口额、第一产业贡献率、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及其占GDP比例,子系统中茶产业的障碍度较大。因此,为了促进茶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叶出口;深化加工水平,提升茶叶产值;丰富产业融合形式,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关键词:
茶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障碍因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佰瑞
区域协调发展的定量化研究是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弱点。文章以《2006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计算了"十一.五"初期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以及全国和四大区域的区域协调发展系数。此外,通过社会综合发展指标和区域协调发展指标的比较,分析了31省级区域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特征、所处的阶段及其政策调整方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贻奏
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常态。国家应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促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主要应通过以下财税制度设计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科学划定四个主体功能区,建立新的财税政策设计思路;二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法规体系,为依法治税创造条件;三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机制,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四是建立新方法,规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五是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区域产业良性发展;六是加大政府直接投资力度,改善落后地区投资环境与人居条件。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财税制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秀清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问题,分析了制度供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结合转型期的时代背景,阐释了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供给的基本思路,并就构建有利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提供了系统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的创新有所助益。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制度供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霞 陈学志
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目前,我国的东西部经济发展和财政能力都严重失衡。以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切入点,对造成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从而促进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认真解决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体制问题,建立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谷小菁
新形势下,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离不开金融支持。然而,就目前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域结构看,农村金融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乏力,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协调城乡二元金融发展,特别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状况,探寻其障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 城市金融 农村金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祖佳嬉 叶长盛 雷慧敏
以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3个方面构建"三化"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利用ESDA和GIS技术,揭示2000—2012年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并采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找出阻碍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提升潜力大;在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地区集聚分布,热点区沿浙赣线和京九线(江西段)北段成带状集聚,冷点区主要向赣东南地区集聚,鄱阳湖周边地区的冷点区逐渐消失;阻碍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提升的障碍因子主要表现为地均工业增加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超,魏清泉
文章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区域主义"的主要特点:①关注区域特性,研究方法注重系统分析与实地调研;②直面区域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社会问题;③综合平衡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④重视物质规划以及不同层次物质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发展目标及区域规划方面的启示,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实施。
关键词:
新区域主义 区域协调发展 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区域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运用古诺博弈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本文分析了非正式制度歧视路径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制度歧视引致的交易成本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外部性的作用下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着非正式制度的变化轨迹,正外部性的地方政府行为,削弱非正式制度歧视,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负外部性的地方政府行为,会加剧非正式制度歧视,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另外,非正式制度复杂度在短期内加剧非正式制度歧视,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文杰 文峰 李广舜
新疆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地区,区内经济以石油矿产资源开采为主,不合理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安排导致税收与税源严重背离,制约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优化现行资源税费制度,合理调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格局,是新疆走出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焕银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当下中国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伴随区域发展由不均衡发展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统筹协调发展、制度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的新特点,我国法治建设发展在切实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出需要扎实推进空白领域立法工作、法律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规范体系主导型规范的新特点。正是区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上述新特点与中央政府对于法律和法治在区域发展制度上的新期待,使得区域发展制度模式由政策主导型向法律主导的法治化模式转型具有了必然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