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2)
- 2023(13412)
- 2022(11285)
- 2021(10324)
- 2020(8523)
- 2019(19033)
- 2018(19160)
- 2017(36507)
- 2016(20250)
- 2015(23041)
- 2014(23424)
- 2013(23141)
- 2012(22075)
- 2011(20133)
- 2010(20712)
- 2009(19668)
- 2008(19563)
- 2007(17943)
- 2006(16475)
- 2005(15840)
- 学科
- 济(87674)
- 经济(87544)
- 管理(60743)
- 业(54674)
- 企(42930)
- 企业(42930)
- 中国(30526)
- 方法(27323)
- 农(26494)
- 地方(25331)
- 制(24203)
- 财(23359)
- 数学(23194)
- 数学方法(22920)
- 业经(21010)
- 银(18966)
- 银行(18942)
- 行(18328)
- 融(17591)
- 金融(17583)
- 农业(17008)
- 学(16933)
- 体(16611)
- 贸(16041)
- 贸易(16025)
- 易(15488)
- 环境(14978)
- 地方经济(14113)
- 发(14017)
- 技术(13096)
- 机构
- 学院(296712)
- 大学(294816)
- 济(123178)
- 经济(120248)
- 研究(107951)
- 管理(106138)
- 理学(87980)
- 理学院(86902)
- 中国(85993)
- 管理学(85489)
- 管理学院(84925)
- 京(65011)
- 财(64036)
- 科学(63032)
- 所(56053)
- 研究所(49458)
- 江(49188)
- 中心(48785)
- 农(48238)
- 财经(47796)
- 经(42802)
- 北京(42354)
- 范(41477)
- 师范(41073)
- 州(39442)
- 业大(39298)
- 院(39027)
- 经济学(37576)
- 农业(37184)
- 省(35087)
- 基金
- 项目(180359)
- 科学(141307)
- 研究(138285)
- 基金(126843)
- 家(109232)
- 国家(108255)
- 科学基金(91427)
- 社会(87026)
- 社会科(82398)
- 社会科学(82381)
- 省(72500)
- 基金项目(65864)
- 教育(63439)
- 划(60522)
- 编号(57763)
- 自然(54867)
- 自然科(53476)
- 自然科学(53463)
- 自然科学基金(52439)
- 资助(51892)
- 成果(49981)
- 发(44400)
- 课题(42614)
- 重点(41509)
- 部(39888)
- 制(37598)
- 创(37355)
- 发展(36154)
- 性(35663)
- 展(35579)
- 期刊
- 济(155169)
- 经济(155169)
- 研究(99904)
- 中国(72139)
- 财(49432)
- 农(46860)
- 管理(43213)
- 学报(42445)
- 教育(40285)
- 科学(39617)
- 融(36731)
- 金融(36731)
- 大学(32680)
- 农业(31257)
- 学学(30306)
- 技术(26816)
- 业经(26576)
- 财经(24321)
- 经济研究(23946)
- 经(21001)
- 问题(20975)
- 贸(17034)
- 国际(15266)
- 业(15175)
- 理论(14630)
- 图书(14353)
- 坛(14124)
- 论坛(14124)
- 技术经济(13944)
- 商业(13940)
共检索到490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认真解决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体制问题,建立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庆杰 申兵 汪阳红 袁朱 贾若祥 欧阳慧
在对研究的基本范畴进行界定、回顾与评述我国体制机制演变发展历程以及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完善我国区域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基本原则,并对我国区域管理体制机制调控对象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此提出了在国家层面促进分散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在跨行政区层面促进行政管理向区域治理机制转变,在行政区层面上促进区域合作和互助机制健全发展等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思路和重点;提出了健全区域管理的法律基础,不断强化经济区规划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区域开发的政策体系,加强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和促进扶持机制健全发展等配套措施。
关键词:
区域协调 管理体制 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劲松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重要的流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区域互惠互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可有效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可持续发展贯通,形成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一、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存在的障碍长江经济带作为典型的流域经济形态,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已经清晰,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战略区任务明确,主体功能区为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平台,基于市场力量推动的经济区内部和经济区之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阳红
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和转移支付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合理的空间开发秩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从制度上加快完善自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对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和转移支付进行了不断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袁朱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问题,为缩小区域间的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对全国的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永跃 王世明
首先,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经济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等诸多优势,但是,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受利益驱动,生产要素会向市场化程度高、生产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投资产出率高且快的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加快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也拉大了与其他区域间发展的差距。邓小平强调:"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缺少法律规范的约束,实施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应在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探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立法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覃成林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由市场机制、空间组织机制、合作机制、援助机制和治理机制构成。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关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机制既独立地产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同时又通过相互联系而产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合力。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文仙 覃成林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同时,也存在着概念认识上仍有分歧,评价研究欠深入,对策研究不系统,机制研究不充分等问题,尤其是对区域协调发展认识存在泛化,与区域发展、区内发展、可持续发展相混淆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需要把握的方向。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晖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期性战略。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原因是:产权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区域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考核指标失衡与政府职能错位;文化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改革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政绩考核机制,正确处理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建立适合不同经济区特征的区域协调机制是制度改革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制度 产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克松 朱德全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关联,两者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双赢互惠的发展战略模式。我国长期积累着的诸多体制机制上的沉疴构成了阻碍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桎梏和顽疾。从办学体制、人才培养体制、管理体制及其机制入手构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体制与机制的框架,将为采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推动两者互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均衡发展 区域经济 体制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蔡之兵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对落实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区域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需要立足先天优势,实现因地制宜;立足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立足整体优势,实现规模经济;立足制度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整个体制机制需要着重处理好上与下、左与右、先与后、能与位、天与地、点和面等六对重要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具体思路应包括构建更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基础、更具有引导力的管理体系、更具有内聚力的共享机制、更具有推动力的布局思路、更具有突破力的合作模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婉玲 陈亦雨
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意味着地方利益从单一化、割据化向着整体化、公共化扩展,不同利益诉求的协调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受宏观经济政策性调控思维的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调整仍停留于政策驱动和权力干预阶段,法治思维尚未形成,法律工具的运用尚未进入各级政府的治理视野。区域利益协调既需要政策工具的指引,也需要立法的制度规范,两种治理工具缺一不可。政策工具与法律工具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国家治理理念不相吻合。法律治理模式是协调利益、解决冲突、建立秩序的关键力量,必须强化区域利益调整的法律思维,将成熟的区域政策通过必要程序转化为法律,形成可复制的权威性规则体系,实现区域利益协调由权力干预向法律治理的转型。同时,适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法》,以法律的顶层设计统一战略愿景,明确权利义务,协调区域利益关系,推动区域整体效能最优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婉玲 陈亦雨
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意味着地方利益从单一化、割据化向着整体化、公共化扩展,不同利益诉求的协调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受宏观经济政策性调控思维的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调整仍停留于政策驱动和权力干预阶段,法治思维尚未形成,法律工具的运用尚未进入各级政府的治理视野。区域利益协调既需要政策工具的指引,也需要立法的制度规范,两种治理工具缺一不可。政策工具与法律工具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国家治理理念不相吻合。法律治理模式是协调利益、解决冲突、建立秩序的关键力量,必须强化区域利益调整的法律思维,将成熟的区域政策通过必要程序转化为法律,形成可复制的权威性规则体系,实现区域利益协调由权力干预向法律治理的转型。同时,适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法》,以法律的顶层设计统一战略愿景,明确权利义务,协调区域利益关系,推动区域整体效能最优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