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5)
- 2023(13285)
- 2022(11601)
- 2021(10989)
- 2020(9306)
- 2019(21076)
- 2018(21187)
- 2017(41157)
- 2016(22389)
- 2015(25307)
- 2014(24955)
- 2013(24647)
- 2012(22803)
- 2011(20639)
- 2010(20808)
- 2009(19134)
- 2008(18711)
- 2007(16503)
- 2006(14611)
- 2005(12882)
- 学科
- 济(89369)
- 经济(89274)
- 管理(67503)
- 业(64697)
- 企(54365)
- 企业(54365)
- 方法(40036)
- 数学(34320)
- 数学方法(33943)
- 中国(25845)
- 农(23214)
- 财(21586)
- 地方(20339)
- 业经(20248)
- 技术(19998)
- 学(18653)
- 制(17337)
- 贸(16484)
- 贸易(16472)
- 易(15992)
- 农业(15440)
- 理论(15440)
- 银(15183)
- 银行(15142)
- 和(14819)
- 行(14484)
- 环境(14024)
- 融(13929)
- 金融(13927)
- 技术管理(13376)
- 机构
- 大学(319534)
- 学院(318016)
- 管理(128825)
- 济(126319)
- 经济(123522)
- 理学(111670)
- 理学院(110424)
- 管理学(108715)
- 管理学院(108126)
- 研究(103976)
- 中国(77691)
- 京(68389)
- 科学(64209)
- 财(58826)
- 所(51661)
- 财经(47197)
- 研究所(46965)
- 中心(46591)
- 农(45823)
- 江(45664)
- 业大(45225)
- 北京(43671)
- 范(42748)
- 经(42742)
- 师范(42378)
- 院(38079)
- 州(37736)
- 经济学(37288)
- 农业(35873)
- 财经大学(35067)
- 基金
- 项目(215266)
- 科学(169750)
- 研究(161017)
- 基金(154685)
- 家(133683)
- 国家(132533)
- 科学基金(114097)
- 社会(100555)
- 社会科(95190)
- 社会科学(95167)
- 省(84938)
- 基金项目(82843)
- 教育(73875)
- 自然(73222)
- 自然科(71479)
- 自然科学(71463)
- 划(71089)
- 自然科学基金(70170)
- 编号(66741)
- 资助(62812)
- 成果(54359)
- 创(48273)
- 重点(47856)
- 部(47466)
- 发(46633)
- 课题(45991)
- 创新(44332)
- 项目编号(41385)
- 教育部(40706)
- 科研(40494)
- 期刊
- 济(138251)
- 经济(138251)
- 研究(95800)
- 中国(58793)
- 管理(48432)
- 学报(46365)
- 科学(44109)
- 财(41844)
- 农(40686)
- 教育(39363)
- 大学(35152)
- 学学(32776)
- 农业(28762)
- 技术(28241)
- 融(27575)
- 金融(27575)
- 业经(23515)
- 财经(22185)
- 经济研究(22074)
- 经(18847)
- 问题(18284)
- 图书(17392)
- 科技(17134)
- 理论(16698)
- 技术经济(16265)
- 实践(15367)
- 践(15367)
- 商业(15093)
- 现代(14710)
- 业(14662)
共检索到462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杰 刘希宋
创新能力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各省区之间的创新能力差距也很大。为获全国各省份的创新能力的分布状况,本文通过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落后省份提高本地区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聚类分析 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清美
一、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区域创新能力表现为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贡献能力。如果用计量方法研究区域社会经济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的关系,那么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玉春 黄增健
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欠佳,而且区域差别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强的内在关系;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示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各因素发展极不均衡。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创新能力 主成份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海英
区域创新能力通过技术、产业与文化等途径实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还存在外商直接投资背景下技术溢出不足、未能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等问题。因此,要科学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发展金融支持环境,加强人才培养。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区域发展 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海英
区域创新能力通过技术、产业与文化等途径实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还存在外商直接投资背景下技术溢出不足、未能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等问题。因此,要科学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发展金融支持环境,加强人才培养。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区域发展 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宗军 毛磊 王清
选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基于涵盖区域创新基础、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4个方面并包括22个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对中部6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中部各省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远低于东部地区,但略高于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中部6省中,湖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最强,河南次之,湖北、安徽、山西,江西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能力 区域经济 区域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子枫 崔新健 刘轶芳
中部在我国地理分布上承东启西,因而中部崛起则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中部各省会城市的发展既对本省经济起决定性影响,又对区域经济产生联动作用,故而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基于知识流动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进行了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评价结果和六地相关政策的对比,梳理了区域创新发展的有效政策建议,并分析了不同区域的创新能力存在的现实差距及差距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知识流动 中部六省 政策对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鹏 刘兰风 魏峰 张治栋
文章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环境三大方面提出了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总体规模、相对产出和相对投入为主要成分,揭示了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与原因,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类别判断与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套 王英俭 程艳
构建了区域政府创新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采用动态VIKOR法对其进行了测算,并对创新治理能力及其构成各维度与创新驱动发展分别构建了回归模型进行估计。结论表明:区域创新治理能力发展不平衡且具有较大差异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创新治理能力较强的区域在中国地图中呈"T"型分布,尤以"T"字一横的九个区域为最强,均为沿海地区;创新治理能力对创新驱动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多个维度对创新驱动发展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建设平台能力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未得到证实。
关键词:
创新治理能力 创新驱动发展 区域创新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菊华
从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出发,提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体系对江苏省连云港市13年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分析;对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2002年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方大春 王琳琳
强化区域联动、推进协同创新是提升创新能力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与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我国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个体网络结构特征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邻近视角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呈“同质集聚”特征,多数地区处于低值集聚区且长期稳定;网络视角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关联呈复杂网络形态,且网络联系愈发紧密,网络结构趋于稳定;江苏、上海、天津、浙江、北京、广东等居于网络核心,拥有较高的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及中介中心度;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均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点度中心度边际效应强于接近中心度,中介中心度表现为负向作用。据此,在推进区域协同创新进程中,应树立创新空间联动意识,强化核心地区创新辐射,精准制定创新发展政策,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振清 边敏杰 陈文倩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8—2016年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绿色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产出的正相关性显著,并且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二,各绿色创新要素对本地区绿色创新产出以及对邻近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差异,其中,人力资本呈现显著负向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开放度、交通基础设施密度以及互联网技术普及率的溢出效应呈现显著正向影响;第三,优化开发区域绿色创新产出遥遥领先于非优化开发区域,为促进两个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开发区域应起示范带头作用,并向非优化开发区域进行知识和技术溢出,从而提升非优化开发区域绿色创新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孟卫东 阳举谋
文章采用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小样本分析方法——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甄别的SVM模型,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甄别。研究表明,各组检验样本的平均正确甄别率都在90%以上,证明支持向量机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特别是表现出对小样本的适应性,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甄别技术 支持向量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建民 王艳涛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对于深刻认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加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概况,从四个方面评述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分布与评价、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山河
文章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2000年和2005年各省发表文章的数量,利用创新区位商的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中国省际之间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和200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强的核心区域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天津,虽然各省之间区域创新能力的差距处于缩小的趋势,但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创新区位商 区域差异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