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11)
- 2023(13423)
- 2022(11817)
- 2021(11132)
- 2020(9321)
- 2019(21551)
- 2018(21626)
- 2017(41740)
- 2016(22573)
- 2015(25297)
- 2014(25518)
- 2013(25335)
- 2012(23128)
- 2011(20931)
- 2010(21131)
- 2009(19600)
- 2008(18975)
- 2007(16824)
- 2006(14943)
- 2005(13076)
- 学科
- 济(91533)
- 经济(91445)
- 管理(71239)
- 业(67006)
- 企(57010)
- 企业(57010)
- 方法(42232)
- 数学(36447)
- 数学方法(36044)
- 中国(25654)
- 农(23257)
- 财(22141)
- 地方(20586)
- 业经(20579)
- 技术(20369)
- 学(18922)
- 制(17659)
- 贸(15734)
- 贸易(15721)
- 农业(15538)
- 和(15361)
- 理论(15276)
- 易(15246)
- 环境(15163)
- 银(15054)
- 银行(15018)
- 行(14317)
- 划(13957)
- 务(13710)
- 财务(13640)
- 机构
- 大学(326066)
- 学院(324526)
- 管理(133220)
- 济(126746)
- 经济(123838)
- 理学(115598)
- 理学院(114330)
- 管理学(112509)
- 管理学院(111911)
- 研究(104552)
- 中国(78634)
- 京(70112)
- 科学(65913)
- 财(58896)
- 所(51848)
- 中心(47396)
- 财经(47302)
- 研究所(47271)
- 业大(47242)
- 农(47181)
- 江(46559)
- 北京(44640)
- 范(43221)
- 师范(42848)
- 经(42793)
- 院(38623)
- 州(38551)
- 农业(36930)
- 经济学(36724)
- 财经大学(35136)
- 基金
- 项目(221611)
- 科学(174554)
- 研究(163828)
- 基金(159208)
- 家(137948)
- 国家(136800)
- 科学基金(117873)
- 社会(102060)
- 社会科(96667)
- 社会科学(96643)
- 省(87806)
- 基金项目(85594)
- 自然(76689)
- 教育(75267)
- 自然科(74841)
- 自然科学(74823)
- 划(73741)
- 自然科学基金(73460)
- 编号(67581)
- 资助(64817)
- 成果(54405)
- 重点(49320)
- 创(49236)
- 部(48553)
- 发(47503)
- 课题(46602)
- 创新(45235)
- 科研(41801)
- 项目编号(41799)
- 教育部(41441)
- 期刊
- 济(138054)
- 经济(138054)
- 研究(95267)
- 中国(59804)
- 管理(50014)
- 学报(47907)
- 科学(45504)
- 财(42581)
- 农(41273)
- 教育(38002)
- 大学(36272)
- 学学(33813)
- 技术(30135)
- 农业(29374)
- 融(26675)
- 金融(26675)
- 业经(23640)
- 财经(22006)
- 经济研究(21614)
- 经(18663)
- 问题(18055)
- 图书(17858)
- 科技(17805)
- 技术经济(17163)
- 理论(16748)
- 实践(15457)
- 践(15457)
- 业(15259)
- 商业(15254)
- 资源(15065)
共检索到468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明广 李高扬
文章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建立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另外,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最终的创新绩效评价影响很大,为了尽量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充分考虑评价矩阵的固有信息,利用逼近理想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绩效 灰色关联投影 理想点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洪文 宋丽萍 刘玮
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绩效评价的方法很多,有仿生学的视角、系统动力学视角、投入产出视角、共生演化动力视角、链式关联网络的DEA模型视角、耗散与灰色关联熵的RIS演化视角等。考虑到区域创新是个复杂的过程,创新资源投入、运作、关联、产出、转化等都贯穿于全过程,即区域创新投入与产出是多变量的、不同量纲的,测量其绝对效率非常困难,只能采取相对效率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同时,对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进行评价主要针对的是全国各个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区域创新绩效,本文的分析也基于此,对全国划分东、中、西3个大范围,以各个省份为区域边界,研究其相对的创新系统运作绩效。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绩效 DEA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明广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相比科技创新投入的增速,科技产出却增长较慢。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结果主要取决于评价方法和评价因素指标,目前,评价方法的研究已日臻完善,但对评价因素指标还未达成共识。鉴于此,本文做了以下几方面研究:(1)对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汇总分析,并结合实证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2)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路径分析模型,从而揭示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程度与方向;(3)给出几点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绩效水平的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绩效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永红 王展昭
从主体因素、区位因素和目标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主导产业的关联性,然后从"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两个视角分析了两者的互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模糊积分的互动绩效评价模型,并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实际应用,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主导产业互动发展的宏微观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霞 陈凯华 官建成
本文将标度无关性指标引入到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中,在非线性视角下从科技创新投入(R&D经费)、产出(论文、专利)与经济规模(GDP)之间关联的角度构造标度无关性指标,进而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相对绩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R&D经费投入、科学论文、专利申请量随GDP的增加均呈较强的非线性增加趋势;(2)绝大多数省份的R&D经费投入与GDP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马太效应",且各省份论文数随GDP增长的"马太效应"普遍强于专利随GDP增长的"马太效应"。本文工作不但扩充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也为决策者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创新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传忠 王金杰
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进行了聚类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全国总体创新绩效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率的不断提高,但不同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差别。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的具体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展昭 唐朝阳
对"熵"在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中的本质含义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全局的视角分别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绩效评价模型和功能绩效评价模型,基于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2017年间的面板数据,在"结构-功能"二维分析框架下,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进行了动态评价。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绩效呈现出与功能绩效完全相反的"西高东低"的态势,中西部区域创新系统结构绩效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在功能绩效方面,北京、广东、上海及天津等仍然是第一梯队,其中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其功能绩效目前稳居全国第一,而北京和上海等省份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绩效近几年呈现下滑的发展趋势;通过区域创新系统"结构-功能"二维视角的分析,发现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绩效和功能绩效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功能绩效的提升往往是以牺牲结构绩效为代价的,且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对复杂性科学在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有所拓展;另一方面,对我国各区域间的合理分工与深度合作及区域创新政策的制定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关键词:
熵值法 全局视角 区域创新系统 绩效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翀 张晨 王宝强 黄亚平
区域创新已成为当前区域发展与规划的前沿热点,而空间协同是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3C"综合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绩效的评估框架,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为实证案例,从3个层面观察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特征和属性,主要结论有:①3C理论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动态框架,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有一定适用性。②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存在"中部塌陷"现象;城市群创新网络联系较弱,网络空间上呈现不均衡三角形结构;创新协同网络层次、节点较少,空间结构不明显。③3C评价结果显示3个次级城市群发展困境不同,应制定不同的创新发展策略。④3C结构是一个非线性发展过程,从低水平扩展到开放式均衡发展,若发展不均则进入过均衡式发展阶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春景
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库分别对香港科学知识生产、技术知识生产以及技术创新绩效进行考察,并通过与世界其它最具竞争力的中小型经济体的比较研究,探讨香港创新系统的知识生产机制与产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香港 知识生产 创新绩效 分析评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诗炜 张光宇 邓彦 马文聪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体系主体的背景下,学界的关注点势必从区域创新绩效转变为区域企业创新绩效。文章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创新产出四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密切值法对我国28个省份工业企业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在上述四个分项和区域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较高的省份集中在环渤海湾和东南沿海。我国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必须在四个方面均
关键词: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密切值法 工业企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科范 赵湜 谌祉樾
构建了中心城市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聚类分析法,从全国22个中心城市中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中心城市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DEA模型,对10个典型中心城市的创新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得出:阻碍我国中心城市区域创新发展的三类障碍是创新资源投入不足、区域创新结构不合理、创新资源投入过剩。最后提出推动我国中心城市区域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绩效 中心城市 聚类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诗炜 张光宇 邓彦 马文聪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体系主体的背景下,学界的关注点势必从区域创新绩效转变为区域企业创新绩效。文章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创新产出四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密切值法对我国28个省份工业企业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在上述四个分项和区域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较高的省份集中在环渤海湾和东南沿海。我国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必须在四个方面均
关键词: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密切值法 工业企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新
本文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方法,从知识流动、产业集聚、空间集聚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知识流动重在分析知识在系统要素之间的流动,是要素间互动的重要方式;产业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由关联企业专业化协作形成产业簇群的机制;空间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创新活动空间推移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双杰 孙一曼
文章以2014—2016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创新得分排名均位于前50的国家为研究对象,以创新带来的最终市场价值来衡量创新产出,引入非链式两阶段DEA测算国家创新效率与创新中间产出的最优配置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国家创新效率总体水平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创新的市场化效率落后,创新市场化效率随人均GDP增加呈"U"型趋势;创新中间产出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撑程度普遍偏低,创新的高市场化效率并不代表创新中间产出的高利用率,各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创新中间产出优化配置低效的问题。不同类型国家应根据自身的创新绩效水平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并根据各国创新中间产出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关键词:
国家创新 创新绩效 非链式两阶段DEA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颖 梅开 张彦博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技术进步的作用。而区域创新对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分两阶段利用DEA方法对我国24省市的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旨在为提高我国各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效率提供基础性资料。本文在指标体系设立时考虑大学和中介机构两因素在区域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所以将两指标纳入到指标体系中,以使问题考察的更加全面。
关键词:
区域创新 DEA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