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98)
2023(16017)
2022(14145)
2021(13267)
2020(11395)
2019(26187)
2018(26431)
2017(51499)
2016(28133)
2015(32007)
2014(31951)
2013(31642)
2012(29445)
2011(26781)
2010(26981)
2009(25159)
2008(24974)
2007(22489)
2006(19630)
2005(17445)
作者
(82604)
(68594)
(68485)
(65092)
(43614)
(32969)
(31236)
(26866)
(25751)
(24451)
(23376)
(22927)
(21726)
(21703)
(21266)
(20980)
(20967)
(20323)
(19672)
(19663)
(17089)
(16907)
(16628)
(15560)
(15497)
(15459)
(15238)
(15209)
(13847)
(13696)
学科
(115088)
经济(114973)
管理(84587)
(80347)
(66484)
企业(66484)
方法(53653)
数学(46582)
数学方法(46114)
中国(31209)
(31034)
(28921)
(25106)
地方(25105)
业经(24799)
技术(21933)
(21851)
(21717)
贸易(21705)
(21051)
农业(20499)
环境(20297)
理论(18704)
(18672)
(18646)
银行(18616)
(17983)
财务(17912)
财务管理(17871)
(17751)
机构
大学(408615)
学院(407107)
(162567)
管理(161278)
经济(158921)
理学(139438)
理学院(137876)
管理学(135633)
管理学院(134891)
研究(134558)
中国(100872)
(87249)
科学(84720)
(75113)
(68517)
(65708)
研究所(62389)
中心(61123)
业大(60886)
财经(60219)
(59998)
北京(55420)
(54420)
(54075)
师范(53605)
农业(51752)
(49024)
(48742)
经济学(48501)
财经大学(44522)
基金
项目(272409)
科学(213186)
研究(199907)
基金(195476)
(169848)
国家(168415)
科学基金(143828)
社会(124259)
社会科(117597)
社会科学(117565)
(107745)
基金项目(104765)
自然(93415)
教育(91786)
自然科(91128)
自然科学(91102)
(90419)
自然科学基金(89468)
编号(82881)
资助(80108)
成果(67421)
重点(61005)
(59946)
(58868)
(58766)
课题(56814)
创新(54451)
科研(52005)
教育部(50955)
项目编号(50708)
期刊
(177924)
经济(177924)
研究(118769)
中国(75193)
学报(63648)
(58871)
科学(58606)
管理(57949)
(56364)
大学(47291)
教育(45490)
学学(44355)
农业(40563)
技术(35581)
(34709)
金融(34709)
业经(30154)
财经(28872)
经济研究(28188)
(24541)
问题(23898)
图书(21872)
(21262)
技术经济(21142)
科技(20580)
理论(20332)
商业(19374)
实践(18594)
(18594)
(18356)
共检索到591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宏伟  马茹  张慧慧  陈晨  
创新环境是当前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架构了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测度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情况及面临的突出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创新环境总体质量不断优化,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其中北京为创新环境最优省份,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领先优势明显。我国创新环境存在创新主体多样性不足、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渠道不足、创新供给原动力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亟需改革、创新文化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据此,要发挥制度优势、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营造优质创新文化等来优化创新环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工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要增强地方融资能力,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它是地方实施全方位融资战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区域创新环境是一个综合系统,它包括具有投资吸引力的基础设施,具有吸引投资的行业,具有投资吸引力的空间优势,宜人的自然环境,精简和高校的行政体制,明晰的产权制度,完善的金融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浩  史春云  
创新已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区域创新是其实现区域发展,建设徐州都市圈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创新环境的概念与分析基础进行了介绍,并以徐州市为例,分别从政策环境、区位环境、科技资源环境、经济环境、经营环境、企业创新环境六个方面,对徐州市的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徐州市的整体创新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乳燕  乔桂明  
文章是在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能力作一个判断,并对区域创新能力与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通过评价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比较每个地区的创新能力的强项和弱项,有利于政府判断区域创新能力的走向和成因,帮助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的创新能力并找到今后的工作出发点,找到江苏区域创新的集聚点,揭示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琳  陈文韬  
在构建区域创新环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31个省市区域创新环境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估与聚类分析;解析了区域创新环境差异的主要特征。以期为弥补国内学术界在区域创新环境的定量研究方面的不足做些努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先杰  罗利华  汪小星  马盼  
结合全新的科技创新政策范式,参照政府监管政策绩效评估框架,采用个案研究法,从政策内容评估、政策执行评估和政策效果评估等3个方面对南京"紫金科创特别社区"开展政策全过程评估研究。研究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政策执行时期较长,适合作为开展政策评估的研究对象,得到的政策启示包括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制定方法、推进科技创新政策立法保障、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动态管理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维  马静  李宏扬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发展养老产业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战略。本文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产业环境的差异,基于熵值法构建养老产业环境评价模型,评价31个省(直辖市)养老产业环境,将其分为均衡、亚均衡、脆弱与滞后四种类型。在利用三维分布图对养老产业环境进一步细分的基础上,揭示各类养老产业环境的特点,结合区域养老产业环境优势与劣势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华  
目前,我国从事物流的企业有2万多家,物流市场已有2万亿元的巨大规模。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物流服务市场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物流服务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服务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莉  
能源、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我国的自然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中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都承受不住,只有坚持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才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进展很快,节能减排的成功推进离不开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培育环境,节能减排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灿  
创新的营销过程及其管理取决于创新的技术特性、市场特性与营销环境。本文对三类模仿创新———先导技术模仿创新、成长技术模仿创新和成熟技术模仿创新的技术特性、市场特性与营销环境进行了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衡  金燕生  郭航  
本文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物流企业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影响区域物流需求水平的因素,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采用协整分析方法,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区域物流需求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信息化水平三项因素与物流产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些因素能够明显地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伟  鞠美庭  李智  黄娟  邵超峰  
物质和能量流动是环境—经济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该系统是一个将原料、能源转化为产品和废弃物的代谢过程。相对物质流动,能量流动呈单向流动,并且在流动过程中利用效率较低,从而导致这一过程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参考物质流分析方法,提出区域环境—经济系统能流分析的研究框架,对分析的主要能源类型、系统边界、数据的获取途径与处理(如以能值分析中的太阳能值作为统一的分析单位)进行了说明;在以往能流分析、物质流分析和能值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环境—经济系统能流分析的分析指标。通过对区域(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能量流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以为区域能流的优化管理、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污染物总量控制、节能减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