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4)
2023(12366)
2022(10353)
2021(9337)
2020(7891)
2019(17879)
2018(17517)
2017(35317)
2016(18943)
2015(21263)
2014(21138)
2013(21356)
2012(20898)
2011(19226)
2010(19520)
2009(18205)
2008(17911)
2007(16141)
2006(14620)
2005(13601)
作者
(57996)
(47978)
(47900)
(45434)
(30616)
(22982)
(21776)
(18589)
(18368)
(17289)
(16530)
(16166)
(15569)
(15522)
(15252)
(14991)
(14285)
(13973)
(13918)
(13908)
(12257)
(12005)
(11908)
(10993)
(10936)
(10803)
(10760)
(10621)
(9878)
(9555)
学科
(97307)
经济(97223)
(50672)
管理(50038)
方法(38954)
(37871)
企业(37871)
数学(34922)
数学方法(34723)
中国(29326)
地方(26789)
(26092)
业经(20466)
(20422)
(18486)
农业(17695)
(17054)
贸易(17039)
(17037)
(16436)
(16286)
(16264)
金融(16263)
银行(16246)
地方经济(15803)
(15773)
环境(13875)
(13818)
产业(13404)
技术(13380)
机构
大学(284804)
学院(284007)
(126814)
经济(124397)
研究(104666)
管理(104526)
理学(89083)
理学院(88005)
管理学(86748)
管理学院(86229)
中国(80113)
科学(62030)
(61664)
(59097)
(53946)
(49629)
研究所(48492)
中心(46531)
财经(46313)
(44049)
(41997)
经济学(40764)
业大(40527)
北京(39707)
农业(39002)
(38114)
(37965)
师范(37655)
经济学院(36926)
(35108)
基金
项目(182802)
科学(144731)
研究(133684)
基金(133042)
(116272)
国家(115342)
科学基金(97774)
社会(87031)
社会科(82752)
社会科学(82735)
(71691)
基金项目(69468)
自然(61082)
(60725)
教育(60577)
自然科(59589)
自然科学(59572)
自然科学基金(58581)
资助(55693)
编号(52617)
(46102)
成果(43454)
重点(42162)
(41435)
课题(38124)
(37917)
发展(37357)
(36764)
国家社会(36494)
创新(35702)
期刊
(145266)
经济(145266)
研究(90747)
中国(58512)
(45817)
学报(44085)
(41619)
科学(41235)
管理(40060)
大学(33432)
(32612)
金融(32612)
学学(31518)
农业(31330)
教育(29416)
业经(24473)
经济研究(24295)
财经(23826)
技术(23670)
(20669)
问题(20265)
(16653)
(16112)
技术经济(14810)
商业(14562)
国际(14218)
统计(13715)
世界(13714)
理论(13272)
经济问题(12705)
共检索到441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刚  
文章以我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为依据,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国民经济各项最终需求对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包括最终消费、投资和出口的诱发效应与依存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区域产业结构中农业的消费诱发效应十分突出;东北区域产业结构是以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的消费依存为主要特征;东部沿海区域建筑业在区域产业中投资诱发效应最大;西南区域建筑业在区域产业中投资依存度最大;南部沿海区域形成以纺织业出口带动为主导的外向型产业结构;西北区域近半数产业出口诱发系数很小;京津区域、北部沿海区域的产业结构特征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刚  陈刚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很大差异。文章以全国1997年区域投入产出表为依据,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国民经济各项最终需求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影响,比较了不同区域最终需求的诱发效应与依存度,以及同一区域不同产业、跨区域各产业之间最终需求的诱发效应和依存度,为宏观调控和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强  李泽锦  
本文引入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厘清了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从省域与城市群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样本期内,省域与城市群两个层面的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均呈现攀升态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作用机制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可显著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且在内陆省份“、生产型”省份以及人力资本优势省份该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上,对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上。此外,产业结构升级也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生产要素积累以及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三种方式间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龙  张力  
产业转移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重要手段。本文构建出区域产业转移对就业技能结构影响的理论模型,基于1997—2017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和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产业转移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产业转移对高、中、低技能就业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技能就业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高技能就业增加主要源自于产业转移引起的技能需求上升,而中、低技能就业的增加源自于产业转移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受到产业协同集聚度的门限效应影响。相比之下,无论是产业转出地还是转入地中等技能就业获益最大,高技能就业次之;受制于协同集聚水平,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入地低技能就业影响不显著。此外,中等技能就业在结构上对产业协同集聚更为敏感。就东部地区而言,当协同集聚度低于某一水平时,中高和中低技能就业呈现互补式增长;进入中间区段后,中高技能就业增长会挤出中低技能;之后协同集聚进一步提升,产业转移会同时抑制两部分就业的增加。而在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对中低或中高单一技能层次的就业存在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凡  周民良  
利用中国288个地级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DID和PSM-DID模型衡量了RSCC对TUIS净效应。研究表明:(1)RSCC未能带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近而未能推动TUIS。(2)RSCC实施初期存在时滞,随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先负后正影响,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抑制作用逐渐拉大。(3)RSCC存在人力资本挤出、储蓄抑制加之未充分发挥政府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作用,尽管对区域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为正,但因体制机制等未能带动TUIS。(4)RSCC在2012年前显著带动产业结构合理化,2012年后显著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RSCC实施中“两个比照”样本对TUIS影响优于整体,并未带来与非比照区域显著差别;RSCC对等级高城市的TUIS影响不显著,对一般等级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抑制作用。由此,应更好配置禀赋资源,强化产业内生增长能力,带动中部TUIS。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子红  李俊伟  
本文对1998-2012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金融发展的协同性进行VAR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金融发展相互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失衡造成了金融的错位发展,进而导致产业结构调整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针对这一状况,西部地区必须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化,促进金融支持有效化,从而加快实现产业带动金融、金融支持产业的协同发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本文采用参数和非参数检验方法经验检查中国上市公司注册地所在区域因素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之间关系。研究发现:(1)不同区域之间的债务期限结构存在系统性差异;(2)区域因素能解释公司债务期限结构3%左右的变异;(3)中部地区的债务期限显著高于东部、西部地区的债务期限;(4)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达的地区具有相对低的债务期限。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直庆  刘迪钥  宋伟  
发展中国家要素过度投入和无效配置现象普遍,前沿研究关注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却并未重视非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错配可能会引发效率损失。文章以产业层面的劳动力错配为视角,利用1978-2010年数据考察我国分行业劳动力配置的扭曲程度并测算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金融业,所有行业均出现要素错配现象且不同行业劳动力错配分化趋势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使其表现出多头"W"形变化趋势,并平均使全要素生产率降低20%左右。当然,这主要是劳动力有偏性配置、劳动报酬不平等和市场进入障碍的影响,使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而引发不均衡配置所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亦一  潘越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因金字塔控股结构所造成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以及最终控制者性质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程度及其方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金字塔股权结构引发的两权分离加剧了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并且这种现象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在棘轮效应和预算软约束作用下,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最终控制者性质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方向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  郑江淮  
基于"服务业之谜"事实的存在,要验证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提出的"效率-结构-速度"之间的关系,关键不在于对服务业需求价格弹性的核算,而是对生产率决定相对价格水平的证实。以"服务业之谜"的存在为前提,在服务业与工业部门间产品的消费行为中构造了互补的"里昂惕夫"效用函数,重构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采用我国31个省1984—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工业及工农业相对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服务业相对于工业及相对于工农业的价格水平、服务业占非农及占整个国民经济部门产出份额、服务业占非农及总就业人数比重等核心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内在逻辑是相对生产率决定相对价格水平,相对价格的提高导致了服务业部门份额的提升,进而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由此证实了我国基本存在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所揭示的"效率-结构-速度"之间关系:工业生产率相对上升导致服务业价格相对提高和就业份额提升,进而引发经济增速放缓。在经济"新常态"下关注效率提升、结构调整与增速放缓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持,同时应理性看待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服务业成本病"现象,实现"结构"与"速度"之间的良性互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艳  张丽  
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关键,文章基于2005—2018年长三角市级面板数据,运用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系统分析了FDI、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明显的"U"型特征,长三角地区尚处于"U"型的左端区域;环境规制在FDI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中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进一步以环境规制作为门槛变量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可以减缓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负向影响,并强化环境规制在FDI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雪飞  赵磊  
新常态下,寻找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因素是保持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有益探索。本文在理论阐述旅游业对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机理和调节条件的基础上,首先定量识别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然后构建了关于旅游业和产业结构变迁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旅游业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推进产业结构变迁,并且旅游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边际促进效应大于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边际促进效应。另外,市场化和城镇化是旅游业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渠道,旅游业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城镇化效应"要大于旅游业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市场化效应"。上述发现表明,政府通过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化环境,以及适度实施以旅游业为导向的城镇化策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琬君  冼国明  杨芸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制造业内部生产结构调整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多种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了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仍然成立。文章进一步以城市间、产业间和企业间三种资源配置形态为影响机制,分析外资进入作用于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发现外资进入主要通过城市内产业间和企业间资源的再配置效应促进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其中前者具体表现为生产资源从中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后者表现为持续生产企业间和企业进入退出间生产资源再配置。外资进入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来自非港澳台地区和以独资方式的外资进入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外资进入对内陆城市和高行政等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  郑江淮  
基于"服务业之谜"事实的存在,要验证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提出的"效率-结构-速度"之间的关系,关键不在于对服务业需求价格弹性的核算,而是对生产率决定相对价格水平的证实。以"服务业之谜"的存在为前提,在服务业与工业部门间产品的消费行为中构造了互补的"里昂惕夫"效用函数,重构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采用我国31个省1984—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工业及工农业相对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服务业相对于工业及相对于工农业的价格水平、服务业占非农及占整个国民经济部门产出份额、服务业占非农及总就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俊华   董庆前  
数字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考察数字化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和人力资本均显著正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其中数字经济与高级人力资本融合对产业升级影响更为明显,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单门槛效应。基于此,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积极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对接,不断缩小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