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6)
2023(7750)
2022(6595)
2021(5856)
2020(5038)
2019(11492)
2018(11290)
2017(22438)
2016(12141)
2015(13704)
2014(13817)
2013(14016)
2012(13186)
2011(12175)
2010(12271)
2009(11389)
2008(11178)
2007(10121)
2006(9183)
2005(8175)
作者
(37596)
(31125)
(31104)
(29393)
(19242)
(14770)
(14417)
(12231)
(11635)
(11071)
(10490)
(10343)
(9864)
(9733)
(9604)
(9555)
(9418)
(9264)
(8895)
(8707)
(7950)
(7656)
(7602)
(7201)
(6953)
(6848)
(6828)
(6810)
(6403)
(6143)
学科
(61651)
经济(61607)
管理(30455)
(29870)
方法(25164)
数学(22590)
数学方法(22380)
(22288)
企业(22288)
中国(17177)
地方(16806)
(16160)
业经(13524)
(11009)
产业(10745)
地方经济(10675)
农业(10651)
(10244)
(9996)
(9894)
贸易(9887)
环境(9657)
(9566)
(8916)
银行(8895)
(8627)
技术(8548)
(8298)
(8130)
(8037)
机构
学院(185966)
大学(185274)
(80528)
经济(78918)
管理(71014)
研究(64447)
理学(61375)
理学院(60648)
管理学(59703)
管理学院(59357)
中国(47921)
科学(39671)
(39652)
(35484)
(32795)
(30975)
研究所(29873)
中心(28565)
财经(28336)
业大(27899)
(27465)
(25498)
(25164)
北京(25163)
师范(24943)
经济学(24669)
农业(24543)
(23211)
经济学院(22555)
(21775)
基金
项目(122466)
科学(96655)
研究(90325)
基金(87068)
(75801)
国家(75220)
科学基金(63792)
社会(58103)
社会科(55361)
社会科学(55346)
(50075)
基金项目(46607)
(41576)
教育(40549)
自然(39128)
自然科(38098)
自然科学(38087)
自然科学基金(37386)
编号(36612)
资助(34848)
(29453)
成果(29023)
重点(28162)
(26746)
课题(26035)
(25614)
国家社会(24168)
创新(24038)
发展(24010)
(23649)
期刊
(89645)
经济(89645)
研究(55033)
中国(34585)
(27133)
学报(26973)
科学(25919)
管理(25135)
(23796)
大学(20237)
农业(19160)
学学(19096)
教育(18945)
技术(17103)
业经(15760)
(15728)
金融(15728)
经济研究(14656)
财经(13240)
问题(12874)
(11610)
统计(10883)
技术经济(10572)
商业(10116)
(10053)
(9811)
(9776)
资源(9532)
科技(9186)
决策(9038)
共检索到272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维达  吴玉萍  刘春波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东  吴贺新  张德  
首先探讨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和评价要素,以及建立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原则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41所高校1036名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总体信息素质综合水平为中等,信息意识相对较好,而信息观念与信息伦理一般,信息能力相对较差。评价结果还表明,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与学生年龄和受教育水平有明显相关性,与高中时是否学习过如何利用图书馆也有一定联系。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综合水平有显著差异。评价过程显示,本论文建立的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本适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雁冰  
综合素质评价既是一种评价观,又是一种评价方式。作为一种评价观,它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它与中考、高考等外部评价互动、结合,共同构成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是个性发展评价,也是真实性、过程性评价,还是内部评价。我国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误区是依然坚持具有"应试教育"性质的"工具主义素质观和评价观",致使综合素质评价蜕变为"强化的外部评价",进而使其成为"变相应试教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英  周志刚  刘星  
文章应用因子分析法和DEA法,从高等教育实力和高等教育效率两个不同维度构建综合评价矩阵,来刻画我国31个省区高等教育水平,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实证分析。主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实力分布不均衡,而且高等教育效率水平总体偏低,区域的高等教育水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型,并且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应从不同的路径和力度加以改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峰  李清章  
本文通过构建社会保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化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全面衡量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省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东部省市社会保障水平较高,中部省市次之,西部省市最低。根据实证中提取出的主因子,深入分析了导致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中亚  
构建区域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依据最新统计数据,对我国四大区域15个省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区域新型工业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后,简要提出提升区域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军  徐彬  
"唯分数"评价是当前教育改革亟待破除的一个顽瘴痼疾。基于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多重视角的审视与考量,"唯分数"评价是多重因素共同交织与作用的结果。"唯分数"评价的现实症结主要表征为评价育人目的的异化、发展功能的遮蔽化、多维指标的简单化、实施操作的绝对化。综合素质评价因其在理论、实践、公平、政策等多方面具有破解"唯分数"评价顽疾的优势和可能而成为关键,需要以顶层设计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常态化,以举措落实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探索,以广泛共识营造综合素质评价宽松环境,以审慎方式处理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课程改革呼唤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质性实施,当下我们面临的不是"为什么要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表现性评价是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因为两者在理念层面的适切性,而且因为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先进  张睦楚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启动,高考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联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选择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本体上来讲,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并成为一个必要环节,是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有之意。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可为"的。同时,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也有"难为"窘境。针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可为"和"难为"二维张力中应有所"立场"。这体现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旗帜必须鲜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必然会经历理论和实践上的"冲突",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面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积极反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樊亚峤  
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师评价观念,推动教学改革;变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优化学校整体工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培养诚信意识,优化社会风气等。目前,中小学实施的综合素质评价还存在着价值偏差导致的目标与方法错位、权力分配造成的教育不公平、心理定势引发的抵制行为、实际障碍减弱改革的力度等问题。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加强沟通交流,淡化选拔功能;推进教育资源分配改革,建立监管机制;积极帮助引导,实施利益补偿;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减少信息损耗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钱金平  
本文通过对“人口生命素质指数”和“ASHA”指标两种常用评价人口素质方法的分析,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新的人口素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比上述两种方法更为全面、准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邵坚钢  张定华  许乐清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2015年,浙江省高职院校提前招生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和"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为核心的改革进行了试点,两年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面临众多的问题和挑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罗教讲,罗忠勇  
本文基于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总体而言并不理想,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坚,李新萍,温凤桐  
以往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大多是采用主观赋权法确定权系数,由专家根据评价本身的意义,给出综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因此权系数解释性强,但客观性较差。本文提出利用一种新的方法——德尔菲法与因子分析法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使得权系数既易于解释,又更加客观准确,从而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并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少博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占据时代主流的形势下,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设计合理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搭建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助力平台,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根据研究生教育理论和培养实践对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确定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并获取有效数据,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分,以期实现以素质评分促质量提高,以等级评价促方法改进的研究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