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23)
- 2023(18305)
- 2022(15668)
- 2021(14423)
- 2020(12408)
- 2019(28054)
- 2018(27894)
- 2017(54126)
- 2016(29595)
- 2015(32985)
- 2014(32701)
- 2013(32743)
- 2012(30113)
- 2011(27219)
- 2010(27191)
- 2009(25733)
- 2008(25786)
- 2007(23108)
- 2006(20726)
- 2005(18623)
- 学科
- 济(122985)
- 经济(122804)
- 业(105136)
- 管理(99091)
- 企(91684)
- 企业(91684)
- 方法(56416)
- 数学(46240)
- 数学方法(45834)
- 财(38915)
- 农(37549)
- 业经(34490)
- 中国(32010)
- 制(28671)
- 务(26252)
- 财务(26182)
- 财务管理(26139)
- 农业(25637)
- 企业财务(24819)
- 贸(23601)
- 贸易(23589)
- 学(22931)
- 易(22907)
- 技术(21996)
- 地方(21862)
- 和(20862)
- 理论(20659)
- 银(20419)
- 银行(20351)
- 体(20057)
- 机构
- 学院(433327)
- 大学(433166)
- 济(177693)
- 经济(174074)
- 管理(171879)
- 理学(148147)
- 理学院(146569)
- 管理学(144347)
- 管理学院(143565)
- 研究(143334)
- 中国(109911)
- 京(92450)
- 科学(87456)
- 财(86474)
- 农(77279)
- 所(72810)
- 财经(68522)
- 业大(67020)
- 研究所(65650)
- 江(64534)
- 中心(64489)
- 经(62212)
- 农业(61006)
- 北京(58327)
- 经济学(53447)
- 范(52572)
- 师范(51976)
- 院(51482)
- 州(51355)
- 财经大学(50750)
- 基金
- 项目(287160)
- 科学(225352)
- 基金(209310)
- 研究(207359)
- 家(183234)
- 国家(181674)
- 科学基金(155715)
- 社会(131909)
- 社会科(125042)
- 社会科学(125011)
- 省(111826)
- 基金项目(111249)
- 自然(101968)
- 自然科(99550)
- 自然科学(99522)
- 自然科学基金(97789)
- 教育(93950)
- 划(93801)
- 资助(86145)
- 编号(83333)
- 成果(67509)
- 重点(63978)
- 部(63502)
- 创(61172)
- 发(60636)
- 课题(56948)
- 创新(56654)
- 科研(54900)
- 制(54382)
- 教育部(54276)
- 期刊
- 济(198911)
- 经济(198911)
- 研究(129023)
- 中国(80093)
- 农(71223)
- 学报(70495)
- 财(68232)
- 管理(66926)
- 科学(63291)
- 大学(53315)
- 学学(50706)
- 农业(48322)
- 融(41211)
- 金融(41211)
- 教育(40419)
- 技术(35886)
- 财经(34546)
- 业经(33917)
- 经济研究(31266)
- 经(29542)
- 业(26674)
- 问题(26539)
- 技术经济(22389)
- 贸(21002)
- 理论(20798)
- 科技(20772)
- 现代(20637)
- 版(20508)
- 商业(20439)
- 实践(18562)
共检索到642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能生 张文波
对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位优势和2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算,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区位优势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区位优势与制造业各行业的集聚程度显著相关:大多数现代制造业和依赖规模经济的制造业与区位优势正相关,大部分传统制造业与区位优势负相关;不同的制造业细分行业侧重不同方面的区位优势。
关键词:
区位优势 制造业集聚 系统广义矩估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勇 曹丽莉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2003年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五省市集中度很高,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总体上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工业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罗勇,曹丽莉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ne of all kinds of industrial clusters.The paper measures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China's twenty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1993,1997,2002 and 2003 by means of the index of industry concentration constructed by Ellison and Glaeser and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the regions whose manufacture sales incomes rank the top five.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descended from 1993~1997 and ascended from 1997~2002~2003.The raise of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trend.The industries ale sorted 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technology intensive industry—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y—labor intensive industry by the descending agglomeration degree.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is sharply unbalanced and polarization is serious.As a whole,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dustry growth.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杰 林云
选取2005~2012年我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层面探讨我国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产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环境规制等条件下,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N"型关系,并且目前我国制造业集聚水平以中低集聚度为主,处于倒"N"型曲线的两个转折点之间。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以降低环境污染水平的政策建议,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双赢。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环境污染 EG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宏毅
文章选取2001—2015年中国20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测算了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制造业行业层面和高集聚行业层面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产业集聚之间呈现明显的U型关系,在低集聚行业层面环境规制并没有产生产业集聚效应。由于中国目前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并不高,环境规制的增强并不会抑制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发展。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面板数据 产业集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柯善咨
本文综合传统比较优势和外部性因素,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建立了理论和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284个地级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传统比较优势仍是影响制造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要素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空间关联性,且已超过传统比较优势成为制造业集聚的主要来源;传统比较优势与空间外部性对制造业集聚的作用分别由西到东和由东到西依次递减。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促进区域间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提出了重要启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程云翔
基于维纳布尔斯的垂直联系模型,以物流业与传统制造业产业聚集为切入点,将交易成本和地区城市化水平因素纳入对物流业与制造业产业聚集的影响考察范围,结合实证研究得到物流业与制造业产业聚集双向影响不对称、产业聚集双向影响效应受交易成本和城市化水平综合影响的结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明琴 董志强
本文分析了产业集聚影响企业员工薪酬的机制,并基于1998-2007年度国家统计局中国规模以上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由企业数量增多或者企业规模扩大而导致的产业集聚与员工薪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以改革开放之前的产业集聚程度作为当前产业集聚水平的工具变量,克服产业集聚的内生性问题之后,采用工具变量的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回归,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员工薪酬的效应仍显著为正。这说明在产业集聚水平高的地区,企业愿意提供更高的薪酬给有能力的员工。在一系列实证检验中,上述结论均非常稳健。同时,稳健性结论也表明,产业集聚对员工薪酬的正向影响,新企业比老企业更显著,非出口企业比出口企业更显...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员工薪酬 工具变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闫逢柱 乔娟
文章在一个简单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2001~2008年两位数水平的制造业数据和拓展的C-D函数,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集聚发展对工资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发展对工资变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影响方向、程度、机理不仅与行业特性高度相关,而且与产业集聚度高低及其变化方向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也有明显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新才 王科
产业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趋势。利用产业集中指数和产业集中率指标,对1994~200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及其变动进行测度,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体上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高,集聚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主要聚集地区。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集聚 产业集中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光 李菲
采用调整后的产业集聚EG指标,结合产业集中度指数,对武汉城市圈2000~2007年制造业19个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的测度,并分别从制造业集聚度变动趋势、产业集聚度特征、产业集聚空间分布特征、增长集聚弹性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间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度较高,而且中高技术行业集聚特征十分明显,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较为分散;从行业的区域集聚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孝感和黄冈4市,其它5个城市产业集中度较低,城市上榜次数较少,且上榜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形成了以武汉等4市为中心,其它5市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结构;构建的产业集聚弹性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褚淑贞 张丽丽 韩之俊
产业集聚程度是衡量一个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基尼系数、集中率及赫希曼.哈菲德尔指数等指标,对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对排名在前八位的省市做进一步的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很低,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几个省份。作为规模经济性较强的高技术产业,中国医药制造业只有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才能获得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中国 医药制造业 产业集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学花 杨蕙馨
文章利用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等指标,对中国20个二位数制造业门类的集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其中5个门类进行了细化研究,得出结论:中国部分制造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中性,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但一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强、在国外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行业的集聚性还比较低。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 集中度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珍珍 陈功玉
物流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关键。本文基于1998-2007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的物流产业集聚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利益来源以及物流产业集聚度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经分析得出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存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一些地区由于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势,而使得该地区的物流产业集聚度高于其他地区,同时这种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地区差异又导致了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发展水平的差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毛艳华 易中俊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广东经济的持续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集聚经济优势一直成为该地区吸引外商投资和国内配套产业跟进的重要动因。本文在分析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制造业结构调整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区位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集中率指数等分析工具,详细研究了广东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集聚规模、地理集聚程度与变化动态以及空间分布水平与转移趋势,对不同类型行业的集聚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结论对于当前制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