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546)
- 2022(1443)
- 2021(1395)
- 2020(1374)
- 2019(3204)
- 2018(3513)
- 2017(7650)
- 2016(4074)
- 2015(4918)
- 2014(4942)
- 2013(5231)
- 2012(5238)
- 2011(4823)
- 2010(4993)
- 2009(5018)
- 2008(5022)
- 2007(4574)
- 2006(4346)
- 2005(4040)
- 2004(3508)
- 学科
- 济(17595)
- 经济(17578)
- 管理(10098)
- 业(9953)
- 方法(8637)
- 数学(8179)
- 数学方法(8159)
- 中国(7855)
- 企(6189)
- 企业(6189)
- 制(5855)
- 农(5702)
- 贸(5071)
- 贸易(5067)
- 银(5047)
- 银行(5043)
- 易(5013)
- 行(4894)
- 财(4615)
- 税(3825)
- 税收(3630)
- 收(3604)
- 融(3603)
- 金融(3603)
- 学(3476)
- 体(3415)
- 制度(3219)
- 度(3219)
- 农业(3131)
- 出(3031)
- 机构
- 大学(68716)
- 学院(68207)
- 济(30433)
- 经济(29803)
- 管理(23559)
- 研究(23459)
- 理学(19572)
- 中国(19556)
- 理学院(19369)
- 管理学(19159)
- 管理学院(19042)
- 财(16814)
- 京(14969)
- 科学(13546)
- 财经(13000)
- 所(12681)
- 农(11933)
- 经(11628)
- 研究所(11184)
- 北京(10271)
- 中心(10055)
- 经济学(9807)
- 江(9754)
- 农业(9715)
- 财经大学(9573)
- 业大(9366)
- 经济学院(9024)
- 州(8404)
- 范(8101)
- 师范(7991)
共检索到106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立中 张英俊
本文在北方草甸草原区牛羊饲养成本与收益核算基础上,测算了改良绵羊、土种绵羊、山羊和牛的盈亏平衡畜草比价;并通过与天然草原收割牧草的成本收益比较,测算了家畜饲养与收割牧草收益相等时的临界畜草比价,对牧户经营和政府宏观调控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关键词:
草甸草原 畜草比价 盈亏平衡 临界收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红梅 孙启忠 花梅
【目的】探讨草甸草原区16个不同植物群落天然牧草青贮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以草甸草原区16个站点牧草为试验材料,将鲜草切短装入聚乙烯袋中,然后用真空包装机抽真空并封口,贮藏60d后进行青贮料发酵品质(pH值,氨态氮(NH3-N),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总酸(TA))和营养成分分析(缓冲能值(BC),干物质(DM),粗蛋白(C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评定。【结果】大部分原料干物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缓冲能较低,适合调制青贮。与原料相比,青贮后各站点材料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娓 孙霞 贾宏涛 秦鹏 贾阳阳 金俊香
以新疆天山北坡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各处理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轻牧>不放牧>中牧>重牧。各放牧强度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0~20与20~30 cm土层。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机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的放牧强度只对草地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有影响,而对深层次土壤影响不大。各处理碳氮比变化不大,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20 cm以下土壤碳氮比明显下降;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不放牧>中牧>轻牧>重牧。0~20 cm土层碳密度占总碳密度的38.07%~40.64%。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天山北坡 草原 土壤有机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亚敏
植物物候期的变化直接反映气候变化,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基于通辽市巴雅尔吐胡硕牧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6年主要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车前(Plantago asiatica)物候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气候变化对草本植物返青期、黄枯期和生长季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6年来年均气温上升0.35℃·10 a-1(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东秋 石培礼 何永涛 徐玲玲 张宪洲 钟志明
以西藏当雄县草原化小嵩草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为对象,利用Li6400-09对生长季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进行了测定。土壤异养呼吸R(h)动态与土壤温度T()变化趋势一致,尤其与5cm地温相关性最强,说明5cm地温是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的主要限制因子。在生长季中土壤异养呼吸与5cm土壤温度呈现不同的函数关系:在降水比较集中的雨季(6~8月),函数关系是Rh=0.106exp0.133T;在降水相对较少的旱季(5月,9~10月),函数关系是Rh=0.18exp0.0833T。在生长季中,雨季土壤日异养呼吸量为2.4g CO2.m-2,雨季异养呼吸总量为219.6g CO2.m-2,Q 10为3.8;旱季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林栖 马玉寿 李世雄 王晓丽 王彦龙 景美玲 李松阳 年勇 韩海龙
为解决祁连山区高寒草地牧草返青期季节性超载过牧问题,自2015年5月至7月起连续两年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瓦日尕村的冬春放牧地上进行了为期60d的返青期休牧试验,休牧期间放牧家畜全部采用舍饲圈养,并于2016年8月中旬对休牧草地进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返青期休牧可使草地群落的总盖度、总植物量显著增加(P<0.05),使禾本科牧草株高、分盖度和植物量显著增加(P0.05);阔叶型毒杂草的株高、盖度、生物量均有下降的趋势。休牧两年与休牧一年相比,群落中禾本科植物的株高、盖度、植物量均在继续增加,阔叶型毒杂草的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聂莹莹 辛晓平 徐丽君 杨桂霞
[目的]研究围封条件下植物群落中物种变化的分布特征,有助于解释退化草地在不同围封阶段演替规律。[方法]本研究以温性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随机采样方法,调查群落生物量、植物物种种类、密度、盖度及高度,探讨时间尺度封育状态下的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封育措施显著增加了群落盖度,比围栏外的自由放牧样地提高了13.79%~114.75%,且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群落盖度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而封育措施对群落密度没有显著性影响。封育显著增加了植被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禾草生物量,其中地上生物量较围栏外的自由放牧样地提高了66%~887.3%,禾草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降低-增加-降低的波动变化,地下生物量在监测年份下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封育措施可以提升植物多样性,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封育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草地生产力,并且对物种多样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应对退化温性草甸草原恢复的有效措施,但退化草地在长期围封后,应进行适度利用来维持较高的生产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宝瑞 朱立博 李刚 胡跃高 辛晓平
该文利用草地的野外实测数据,计算了物种综合优势比、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等数量指标,对两种草甸草原样地三种放牧强度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物种水平分析,羊草草甸草原样地(LM)和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样地(SM)的建群种的综合优势比随放牧强度加大而下降,而退化标志物种,如寸草苔、糙隐子草及冷蒿等呈上升趋势。从群落水平分析,LM样地比SM样地物种多样性维持能力弱,耐牧性弱。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植被特征 放牧强度 呼伦贝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储 闫玉春 蔡育蓉 王旭 徐大伟 珠娜 张敬敏 辛晓平 陈金强
[目的] 通过揭示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旨在为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管理和恢复受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与对照的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进行同步调查,并借助单变量一般线性模型对退耕地和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分物种重要值,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响应比等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了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退耕5年、13年和17年的样地植物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的天然草地,而退耕19年的样地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对照天然草地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退耕5年的退耕地,在退耕时间更长的退耕地中,植物群落主要层片由菊科植物转变为禾本科植物。退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随退耕年限增加,与天然草地间差异性减小,逐渐接近天然草地。[结论]退耕是一种有效的促使植物多样性接近天然草地的措施。且除退耕年限外,退耕地与天然草地间群落相似程度同时受天然草地初始状况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红妍 闫瑞瑞 闫玉春 陈宝瑞 辛晓平
【目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是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是判别干扰条件下土壤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草甸草原土壤生物性状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以了解放牧作用下草原土壤与植被退化的过程和机制,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肉牛控制放牧试验为平台,分析4种不同放牧强度(对照区G0.00:0.00 Au·hm-2、轻度放牧G0.23:0.23 Au·hm-2、中度放牧G0.46:0.46 Au·hm-2、重度放牧G0.92:0.92 Au·hm-2)下温性草甸草原地上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理群数量以及土壤酶活的特性,并探讨土壤生物性状...
关键词:
放牧 地上植被 土壤微生物生理群 土壤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鹤 叶彦辉 李文成 赵宁宁 吕思敏 王向涛 张志新
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是藏北草地重要的草地类型,围栏封育是高寒草地重要恢复方式,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藏北草地恢复中,而长期围封会导致凋落物堆积,影响植被更新。为探究该两类草地凋落物对种子萌发的具体影响,本研究使用不同浓度的凋落物水浸提液模拟雨水淋溶,探究了其对当地优势种及伴生种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凋落物水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更明显,其中高寒草原凋落物水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率、萌发势、平均萌发时间与发芽指数的抑制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75%、75%、79%、64%,而高寒草甸凋落物处理中种子萌发率则达到对照组的52%、53%、66%、64%;就物种而言,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钉柱委陵菜(Potentilla saundersiana)在各处理下萌发率都有促进效果。因此,在使用围栏封育作为退化草地修复方式时进行凋落物清理可以有效提高种子萌发,从而提高群落密度,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凋落物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小源 鲁旭阳
休牧是西藏主要放牧管理和草地保护的措施之一,目的是通过自然力的作用使退化草地的植被与土壤得到恢复,维持较高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本研究以西藏中部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权衡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比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特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寒草原与高寒草甸,休牧6~8年虽一定程度降低了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增加了植被总生物量,但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休牧6~8年提高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权衡值,并促使植物更多地向地上部分生长,且在高寒草甸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另外,休牧和自由放牧对高寒草甸以及高寒草原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微团聚体、土壤营养元素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发现,休牧对西藏高寒草地的植被恢复尚未产生明显的效果,表现为休牧对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对西藏休牧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鸿岩 姚亚林 孙嵬 董辉 丛斌 钱海涛
研究科尔沁丘陵草甸草原3种蝗虫对植物高度的选择,明确该区蝗虫群落层次利用特征。采用田间罩笼方法观察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和素色异爪蝗(Euchorthippus unicolor)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高度选择情况,比较3种蝗虫以及同种不同性别蝗虫对植物高度选择的差别,分析蝗虫对植物高度选择与蝗虫体重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星翅蝗体重极显著高于素色异爪蝗(p<0.01),极显著低于亚洲小车蝗(p<0.01);亚洲小车蝗、短星翅蝗和素色异爪蝗在30cm以上植物高度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瑞瑞 高娃 沈贝贝 张宇 王淼 朱晓昱 辛晓平
【背景】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其中草甸草原处于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在我国温性草甸草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自然再生资源。且内蒙古草原在我国温性草甸草原所占比例最大,其中大部分是放牧场。放牧是人类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方式之一,过度的放牧会导致草原群落发生逆行演替,草地的生产性能不断降低,从而限制了草地畜牧业的稳定发展。【目的】全面准确及时地评估放牧场退化状况,为维护和促进草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方法】通过总结草地放牧场退化演替规律及驱动机制,采用层次分析、专家调查以及比较矩阵分析方法,构建了内蒙古草甸草原放牧场退化指标体系,包括地上生物量、盖度、平均高度、植物种数、枯落物量、退化指示植物比例、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容重共8个指标。基于评估综合指数模型的建立,提出对照基准指标的参数,利用定量评估的综合指数反映草甸草原放牧场退化的整体状况。同时,探讨和研究了内蒙古草甸草原放牧场退化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其技术方法,以呼伦贝尔谢尔塔拉控制放牧试验为基础,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估验证。【结果】研究得出内蒙古草甸草原放牧场评价指标体系的8项指标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上生物量、盖度、平均高度、退化指示植物比例、植物种数、枯落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容重增加比例。草甸草原退化分级可以分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4个等级,当放牧等于零或很轻的放牧状态时草地属于未退化草地范围。当放牧为90%以上时草原属于重度退化草地范围。【结论】基于上述研究,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更长时期的探讨,对基准参考值做进一步的完善和更新,对放牧场退化评估指标体系更加完善和成熟有利,可以为放牧场退化定量评估提供依据。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放牧场退化 指标筛选 定量评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康宝天 侯扶江 Saman BOWATTE
祁连山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区,分布有大量草地,探明祁连山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子,对该地区深入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维持草地健康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比较了位于祁连山东缘青海省刚察县高寒草甸和河西走廊临泽县平山湖荒漠草原0–10 cm土层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探讨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和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的β多样性和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在门水平上,两种草地类型土壤细菌均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主要类群,相对丰度分别占总数的84%和89%;放线菌门为两地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分别为57%和29%。在门水平上,两种草地类型主要细菌类群相对丰度有差异,其中高寒草甸土壤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荒漠草原(P 0.05)。主要类群与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及PCA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与土壤养分(全氮、全碳、有机碳、含水量和碳氮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土壤全碳、全氮、pH、有机碳、含水量、容重和碳氮比是影响两种草地类型土壤细菌菌群分布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