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2)
2023(10476)
2022(8949)
2021(8447)
2020(6708)
2019(15555)
2018(15456)
2017(30413)
2016(16661)
2015(18945)
2014(19137)
2013(19357)
2012(18724)
2011(17460)
2010(18246)
2009(17323)
2008(17236)
2007(15699)
2006(14855)
2005(13959)
作者
(50890)
(42071)
(41857)
(39957)
(26938)
(20219)
(19100)
(16310)
(15946)
(15549)
(14520)
(14001)
(13772)
(13730)
(13278)
(12892)
(12382)
(12362)
(12201)
(12169)
(10901)
(10534)
(10283)
(9618)
(9618)
(9580)
(9526)
(9440)
(8687)
(8304)
学科
(75230)
经济(75149)
管理(47121)
(44825)
(32465)
企业(32465)
中国(27011)
(25253)
方法(23163)
地方(22936)
数学(19993)
数学方法(19678)
(17939)
(17483)
业经(16867)
农业(16843)
(15956)
银行(15940)
(15497)
(14882)
贸易(14865)
(14550)
金融(14549)
(14531)
(14355)
(13386)
(12954)
环境(12708)
地方经济(12503)
(11380)
机构
学院(249424)
大学(247005)
(106247)
经济(103735)
研究(93678)
管理(90992)
中国(75513)
理学(74943)
理学院(73972)
管理学(72824)
管理学院(72322)
(55415)
科学(54882)
(53418)
(49495)
研究所(43693)
(42460)
中心(42253)
(41324)
财经(39709)
北京(36896)
(36273)
师范(36026)
(35600)
(33756)
(33231)
业大(33227)
农业(32598)
经济学(31621)
(30143)
基金
项目(147001)
科学(114737)
研究(112922)
基金(103138)
(88927)
国家(88103)
科学基金(73558)
社会(70122)
社会科(66368)
社会科学(66354)
(57525)
基金项目(53179)
教育(50927)
(49040)
编号(47794)
自然(44814)
自然科(43496)
自然科学(43484)
资助(43291)
自然科学基金(42660)
成果(41582)
(38034)
课题(34484)
重点(33451)
(32902)
发展(31040)
(30522)
(29405)
(29403)
国家社会(28026)
期刊
(135207)
经济(135207)
研究(85870)
中国(59674)
(41022)
(38684)
管理(35597)
学报(34054)
科学(33661)
(33440)
金融(33440)
教育(32006)
农业(27697)
大学(25583)
业经(23621)
学学(23409)
技术(21055)
经济研究(20839)
财经(19731)
问题(18516)
(17074)
(15618)
图书(14268)
国际(14208)
(14010)
资源(13477)
理论(12868)
(12269)
论坛(12269)
技术经济(12123)
共检索到418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蔡玉梅,郭焕成  
我国北方地区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对缓解人地关系紧张趋势,平衡耕地总量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农牧交错地带。本文从北方地区整体角度并结合农业部利用美国陆地卫星1:10万TM图象所作的典型调查区资料分析了北方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时空特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国柱  蔡玉梅  
建国以来尤其80年代以来,耕地在大量被占用的同时,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也在加强。本文分析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时间阶段,运用开发力度指标分析了空间演变特征并在评价开发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这对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区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迪  张凤荣  安萍莉  刘黎明  
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是补充建设占用耕地的重要途径。自5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非常重视后备耕地资源的调查评价,但是大部分的估算都是从自然适宜性角度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利润是决定后备耕地资源能否开发的重要因素。该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后备耕地资源的划分及测算方法,并对我国各区域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国家土地局1996年完成的土地利用详查,我国现有后备耕地资源661×104hm2(从自然适宜性角度出发进行估算)。该文以此为基础,运用净现值法(NPV)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进行估算。经过计算:除了位于东北平原、长白山山地、辽宁平原丘陵、河西走廊平原、河套银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超  曹磊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科学分析了中部低山丘陵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中部低丘缓坡区存在着开发利用方式简单、开发目标单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交通条件差、工程性缺水普遍、工程后期管护乏力的问题。因此,中部低丘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应统筹规划、合理选择开发利用模式,在开发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蓄引水设施和对外通道建设,发展节水型农业,改良土壤,强化工程管护工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磊  陈超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之一。当前,少有结合农业机械化来统筹考虑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献,本文结合农业机械化来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研究,以期结合农业机械化需求来改进土地整治技术、更合理的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推动农业机械应用和区域农业现代化。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考虑区域特点,本文建立了包括自然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生态退化可能性和农机总体应用特性共5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湖南省道县耕地后备资源进行了评价,得到道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1.147 485万hm2,且总体质量较好,A2和A1等级占到总量近73%;道县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比较集中...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星  吴克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充分利用新常态带来的机遇,转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利用效率和生态价值,值得思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伟芳  胡月明  陈飞香  余富祥  陈岷  
[目的]摸底耕地后备资源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探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可以为政府部门保障基本农田和国土整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综合分析了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宜耕性与限制性。[结果](1)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较少,面积为3.81万hm~2,约占全省现有耕地的6.40%;(2)集中分布于北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3)主要以其他草地和沙地两种地类为主,分别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86.89%和5.40%;(4)从开发的限制性因素分析来看,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体质量差,加之极端的气候条件,频繁的自然灾害,以及欠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结论]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较少并且分布较集中,开发利用潜力不大;该区域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明确功能区划和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婷婷  程久苗  费罗成  鲁帆  陈振  周翼虎  
基于新形势下"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开展区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分析,对优化区域农业结构与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确定耕地后备资源类型的前提下,通过对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了解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现状与当前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掌握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空间分布情况;同时结合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分别从数量、质量及类型方面分析2011~2020年间芜湖市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根据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现有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姜蓝齐  张丽娟  赵慧颖  宫丽娟  
[目的]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完善中国区域耕地后备资源自然开发潜力方面的研究。[方法]文章从自然适宜性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地形、气候、土地类型和土壤4个方面15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专家打分等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松嫩平原宜垦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1)1980—2015年松嫩平原自然宜垦性整体较好,最适宜垦区与较适宜垦区占松嫩平原面积的50.68%,分布在松嫩平原腹地大部地区,中部、中北部、中南部等地;(2)松嫩平原已开垦耕地资源中,持续利用耕地占松嫩平原面积的48.14%,空间上与宜垦程度高值区高度吻合;(3)新增耕地占区域面积的12.6%,以中度适宜垦区和较适宜垦区为主;(4)松嫩平原耕地后备资源占松嫩平原土地面积的15.56%,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均有分布,耕地后备资源中度及以上宜垦区占后备资源总量的74.65%。[结论]目前大庆市和白城市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最为丰富,但其中轻度及不适宜开垦区所占比例大,开发难度较大;松原市可开发资源相对丰富且开垦难度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洋洋  游振波  陈美球  袁梁  鲁燕飞  洪土林  
[目的]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开发组合序列是有效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以县为分级单元对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潜力分级,对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序列进行研究,从而为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图形分析法、DPS数据处理系统两维图论聚类等方法确定开发潜力等级以及开发序列。[结果]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高到底依次分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Ⅲ级潜力区和Ⅳ级潜力区,面积分别为2.726 672万hm~2、2.306 897万hm~2、2.873 594万hm~2、1.378 88万hm~2。[结论]根据两维图论聚类法分析结果得知,江西省各县地域相似程度较高可优先开发的组合有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彭泽县;袁州区-分宜县-上高县-渝水区-樟树市;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都昌县和樟树市-渝水区-上高县-高安市-奉新县-安义县-永修县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叶达  吴克宁  刘霈珈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关乎粮食安全的重要议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针对传统土地评价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法无法同时兼顾评价指标模糊性与随机性以及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主观性过强的问题,研究以景泰县为例,将正态云模型与熵权法引入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建立综合考虑生态、自然、社会经济3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定量测度,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景泰县各乡镇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2.200 3到3.988 0不等,潜力等别包括较低、中等和较高,对潜力等别为较高的上沙沃镇、寺滩乡、芦阳镇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优先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海霞  胡月明  
以阳山县为例,借助ArcGIS平台,提取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在DPS中采用两维图论聚类法,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序列的研究,结果表明杜步—大崀—小江、大崀—小江—岭背、阳城—七拱—黎埠—岭背的地域相似性较高,宜进行耕地后备资源组合开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洋洋  游振波  陈美球  袁梁  鲁燕飞  洪土林  
[目的]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开发组合序列是有效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以县为分级单元对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潜力分级,对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序列进行研究,从而为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图形分析法、DPS数据处理系统两维图论聚类等方法确定开发潜力等级以及开发序列。[结果]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高到底依次分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Ⅲ级潜力区和Ⅳ级潜力区,面积分别为2.726 672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开伟  刘贞  李佩滢  贺良萍  林金钗  
后备耕地土壤生态脆弱,秸秆还田具有维护土壤功能的作用。基于此,提出了土壤生态最小保留量的概念,并综合考虑粮食安全、作物单产、种植结构和草谷比,运用情景分析法评价了后备耕地可能源化秸秆的生态总量。研究发现:(1)受耕地后备资源影响,秸秆理论量较小。在高、中、低单产情景下,2050年理论秸秆总量分别为2658.69、1772.46和886.23万吨;(2)考虑土壤功能和粮食安全,高发展情景下2050年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总量能够达到2066.40万吨,低情景仅10.70万吨;其中,新疆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总量较大;(3)土壤生态最小保留量和区域作物单产,对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总量影响较大;可构建农业生物质能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提高后备耕地农业生物质能生态潜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开伟  刘贞  李佩滢  贺良萍  林金钗  
后备耕地土壤生态脆弱,秸秆还田具有维护土壤功能的作用。基于此,提出了土壤生态最小保留量的概念,并综合考虑粮食安全、作物单产、种植结构和草谷比,运用情景分析法评价了后备耕地可能源化秸秆的生态总量。研究发现:(1)受耕地后备资源影响,秸秆理论量较小。在高、中、低单产情景下,2050年理论秸秆总量分别为2658.69、1772.46和886.23万吨;(2)考虑土壤功能和粮食安全,高发展情景下2050年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总量能够达到2066.40万吨,低情景仅10.70万吨;其中,新疆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总量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