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9)
2023(8872)
2022(7598)
2021(7024)
2020(6228)
2019(13904)
2018(14099)
2017(27609)
2016(15387)
2015(17418)
2014(17355)
2013(17415)
2012(16508)
2011(15062)
2010(15472)
2009(14965)
2008(14807)
2007(13696)
2006(12668)
2005(11994)
作者
(45709)
(38060)
(37602)
(36418)
(24138)
(18029)
(17193)
(14521)
(14385)
(13896)
(13008)
(12679)
(12405)
(12365)
(12238)
(11905)
(11294)
(11256)
(11113)
(11096)
(9805)
(9379)
(9268)
(8780)
(8739)
(8686)
(8588)
(8509)
(7765)
(7463)
学科
(58958)
经济(58840)
管理(49138)
(44943)
(36269)
企业(36269)
方法(24740)
数学(21518)
数学方法(21277)
中国(20503)
(20037)
(19853)
(18126)
(13658)
银行(13622)
业经(13450)
(13084)
(12781)
(12569)
贸易(12559)
(12320)
(12318)
(11566)
金融(11564)
农业(11373)
(11138)
财务(11110)
财务管理(11076)
体制(10688)
企业财务(10526)
机构
大学(226126)
学院(222095)
(94694)
经济(92641)
管理(81774)
研究(78393)
理学(68580)
理学院(67829)
管理学(66740)
管理学院(66334)
中国(63658)
(51076)
(48955)
科学(44967)
(40479)
财经(38557)
(37678)
(36523)
中心(36266)
研究所(35703)
(34799)
北京(31696)
业大(30996)
经济学(29682)
农业(29653)
财经大学(28526)
(28344)
(28315)
(27770)
师范(27400)
基金
项目(135602)
科学(106241)
基金(99282)
研究(98922)
(86866)
国家(86143)
科学基金(72473)
社会(63413)
社会科(60030)
社会科学(60016)
基金项目(51324)
(51059)
自然(46371)
教育(46348)
自然科(45266)
自然科学(45250)
自然科学基金(44448)
(44197)
资助(41890)
编号(39799)
成果(34894)
(31635)
重点(30714)
(29748)
课题(28576)
(28295)
(27496)
教育部(27235)
国家社会(26286)
(26204)
期刊
(112356)
经济(112356)
研究(74428)
中国(51787)
(40531)
学报(35362)
(34646)
管理(34199)
科学(32017)
(28189)
金融(28189)
大学(27482)
学学(25666)
教育(25031)
农业(22409)
财经(20303)
经济研究(18367)
业经(17692)
技术(17617)
(17488)
问题(15164)
(13106)
理论(11959)
国际(11452)
(10911)
实践(10631)
(10631)
图书(10544)
(10354)
技术经济(10198)
共检索到362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陆敬波  李超  
劳动者预告解除制度是劳动合同解除制度中的重要制度,其旨在保护和规范劳动者的择业自由。重要制度本应进行精细地设计,而我国目前关于劳动者预告解除制度的法律规范却寥寥数笔,难以对劳动者的单方预告解除行为起到规范作用。在预告解除制度已施行多年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其加以重新审视,正视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从而彰显制度的公平正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晓昉  
劳动者预告辞职权对劳动者进行倾斜性保护,赋予劳动者充分的职业选择自由,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实现劳动力的最大价值。但现实中,因法律规定过于宽泛,引发了不少实务问题,建议立法机关或司法解释机关等部门针对实务中的疑难问题,通过法律、法规、规章或司法解释等形式,对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有关问题做进一步的完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述荣  
被派遣劳动者是否享有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学界多回避,部分学者的观点认为,根据体系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得出的结论是,被派遣劳动者无预告解除权。立法者作出如此规定有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的考量,但这种考量的正当性基础值得质疑。反之,《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关于劳动者劳动合同预告解除权的规定同样值得检讨,一刀切的作法并不妥当,应以工资高低来区分劳动者强弱,并区分不同劳动者适用不同的预告解除规则。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素凤  
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的劳动关系解除制度存在解除方式规定不明确、解除程序规定不全面、经济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不合理、缺乏纠纷处理机制等问题。因此,立法机关应制定统一的《劳务派遣法》,对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解除制度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保证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健康、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蔡建辉  
案情简介案例1:甲于劳动合同期内向A公司提出辞职,公司表示同意,但要求甲按规定继续工作30天。一星期后,甲表示不辞职了,A公司拒绝接受甲撤销辞职。双方为甲能否撤销辞职而发生争议并申请仲裁。①案例2:B公司安排乙出差,乙以家庭困难拒绝。2011年9月28日公司再次安排出差,否则辞退,乙仍然拒绝。10月11日,劳动合同期内乙以公司拖欠工资为由书面辞职,注明离职日期为11月10日。10月18日公司以乙违纪予以开除。乙以公司违法解除为由申请仲裁,仲裁裁决B公司支付赔偿金18000元。②案例3:2011年8月4日,丙于劳动合同期内因个人原因书面辞职,注明离职周期为一个月。之后丙继续工作。9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小午  
我国现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制度在实务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劳动者预告解除规定太过僵化,预告期未区分不同种类的劳动合同,未区分不同岗位、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工作年限的劳动者;劳动者即时解除实体和程序规定诸多不明等。建议对预告期、劳动者单方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等规定予以完善;明晰《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表述;将劳动合同无效情况另作规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鹏  王毅杰  
利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通过建立一般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了劳动者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数量对工资回报率的影响。当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有助于高学历人群提高工资,体制内组织更加注重劳动者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低收入劳动者群体更可能通过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工资回报率。职业资格认证的发展模式由政府推动和主导是形成以上现象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肖唯  
案情简介2011年5月17日,某涉外学校与史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史某担任安保部助理岗位工作,年税后工资为60060元,合同于2011年8月1日生效,合同附件为《员工行为准则》。2011年10月27日上午10时许,史某因工作分配原因与案外人徐某发生争执,徐某手指受伤。2011年10月31日,某涉外学校向史某发出《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通知书称: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之规定,由于史某在职期间与下属发生肢体冲突事件并致下属受到伤害,严重违反学校相关规定,学校决定立即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桂生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都有较为完善的实习生法律制度,并且已经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劳动法》中对学生实习还没有明确的规范,尤其是学生在实习期间,处于"准劳动者"法律地位的实习生,还没有予以确认并进行规范。实习生的劳动保障问题、薪酬问题、职业保障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应以《劳动法》为基础,明确实习生的"准劳动者"的法律身份,不断完善"实习生法律制度",保护实习生的劳动权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郭媛  郭万一  
案情简介周某2010年4月1日开始进入某公司工作,双方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自2010年4月1日起至2016年3月31日止,约定工资4500元/月。2015年公司经济效益下滑,7月、8月均未按时足额支付周某工资。2015年9月5日,周某未正常上班并向公司人事部提交了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内容为:"某公司:本人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工作,特通知解除劳动合同。"2015年9月6日,周某通过EMS向公司邮寄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克明  丁小浩   窦现金  
培训和继续教育正在成为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但总体上,我国劳动者的在职培训与社会发展和劳动者自身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而且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学习培训的状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和不平衡性。因此,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在职培训和终身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加快终身学习法律法规的建设,重视弱势人群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建立健全有关的学习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培训的公平和公正,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在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的积极性,并注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培训信息化的步伐,加强培训机构建设,促进培训主体和经费来源多元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培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监察承载着干预维权、抑制冲突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劳动监察制度在立法和执法层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可学习借鉴国外劳动监察的经验,改进完善劳动监察制度。建议完善劳动立法,制定以《劳动保障监察法》为核心的劳动监察法律体系,并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强化劳动监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