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5)
- 2023(11479)
- 2022(10207)
- 2021(9580)
- 2020(8214)
- 2019(19087)
- 2018(19155)
- 2017(38463)
- 2016(20531)
- 2015(23281)
- 2014(23223)
- 2013(23343)
- 2012(21444)
- 2011(19409)
- 2010(19378)
- 2009(17847)
- 2008(17429)
- 2007(15269)
- 2006(13521)
- 2005(11807)
- 学科
- 济(85413)
- 经济(85302)
- 管理(60643)
- 业(59628)
- 企(47749)
- 企业(47749)
- 方法(44145)
- 数学(39183)
- 数学方法(38873)
- 中国(24165)
- 农(23454)
- 财(22024)
- 业经(17634)
- 贸(16906)
- 贸易(16898)
- 易(16427)
- 学(16061)
- 制(16003)
- 农业(15837)
- 地方(15286)
- 务(13969)
- 财务(13909)
- 财务管理(13879)
- 银(13602)
- 银行(13567)
- 企业财务(13212)
- 和(12979)
- 行(12939)
- 理论(12907)
- 技术(12832)
- 机构
- 大学(301981)
- 学院(298503)
- 管理(123443)
- 济(123330)
- 经济(120816)
- 理学(107874)
- 理学院(106786)
- 管理学(105215)
- 管理学院(104674)
- 研究(93670)
- 中国(70571)
- 京(63420)
- 财(57882)
- 科学(55964)
- 财经(47543)
- 所(45662)
- 经(43307)
- 农(43108)
- 业大(42868)
- 中心(42310)
- 研究所(41380)
- 江(41031)
- 北京(40456)
- 范(37968)
- 师范(37676)
- 经济学(37636)
- 财经大学(35627)
- 经济学院(34309)
- 院(33872)
- 农业(33837)
- 基金
- 项目(202503)
- 科学(159873)
- 研究(149916)
- 基金(148668)
- 家(127615)
- 国家(126554)
- 科学基金(109682)
- 社会(95231)
- 社会科(90341)
- 社会科学(90320)
- 基金项目(79652)
- 省(77170)
- 自然(71011)
- 自然科(69325)
- 自然科学(69311)
- 教育(68828)
- 自然科学基金(68078)
- 划(65075)
- 资助(62201)
- 编号(61814)
- 成果(49800)
- 部(46034)
- 重点(44037)
- 发(41878)
- 创(41547)
- 课题(41094)
- 教育部(40073)
- 人文(39476)
- 国家社会(38748)
- 科研(38669)
- 期刊
- 济(129642)
- 经济(129642)
- 研究(89163)
- 中国(50258)
- 管理(44095)
- 学报(43427)
- 财(41089)
- 科学(40448)
- 农(38124)
- 大学(33432)
- 学学(31446)
- 教育(30044)
- 农业(26674)
- 融(26355)
- 金融(26355)
- 技术(24384)
- 财经(23254)
- 业经(21794)
- 经济研究(21224)
- 经(19639)
- 问题(17730)
- 理论(16335)
- 图书(15393)
- 实践(14946)
- 践(14946)
- 技术经济(14725)
- 商业(14470)
- 贸(13726)
- 现代(13676)
- 科技(13330)
共检索到423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弓秀云
采用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中国不同性别劳动者退休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抚养或赡养子女老人数量、家庭独立收入来源人数、单位性质、工作状况对男性和女性退休意愿影响显著,但又有较大差异;闲暇消费水平和期望退休年龄影响显著且较为一致。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公众的退休意愿,对退休年龄改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周长征 李坤刚
案情简介王某,男,于2013年3月21日向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王某述称因与某公司总经理李某系"发小",故于2010年10月15日进入某公司,任办公室主任一职,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3年1月,公司更换了总经理,2月1日,公司即免去其办公室主任职务并告知其已被辞退。王某认为,公司解除其劳动关系无任何正当理由,故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红运
延迟退休年龄可能在一定时期会造成就业压力、企业负担,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但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压力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指出了我国退休年龄政策调整的方向。为使这项政策更加合理,应该考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经济理性和人文关怀相结合,渐进式退休和弹性退休相结合,科学制定退休政策和完善养老保险政策相结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丹
国内学界尚无统一的过度劳动程度测定标准和体系,这阻碍了过度劳动研究的进展。构建评定体系,应以过度劳动的内涵及其构成要件为基础,遵循劳动者的疲劳状态和工作状态两大维度。疲劳的衡量指标、"过劳死"的病理征兆和工作状态的评定内容,为过度劳动评定体系提供了衡量指标的"内容内核",而日本的疲劳积蓄度自测量表则提供了结构框架和等级评定依据。
关键词:
过度劳动 评定体系 过劳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盛峰 睢晓鹏
案情简介2012年8月,谢某进入某公司工作。2012年8月26日,谢某年满60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仍在该公司工作,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2013年2月25日,双方签订一份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后,双方产生纠纷,谢某要求某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黎卓
案情简介劳动者吴某与用人单位甲公司先后签订两份书面劳动合同(期限分别为2008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2011年8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约定工作岗位为操作工,工资3000元/月。因吴某将于2014年9月30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故甲公司于合同到期后书面通知吴某要求与其续订期限自2014年8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的劳动合同,但吴某以其已签订过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由拒绝签订甲公司提供的劳动合同,并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经多次协商未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忠虎
本刊2014年第8期刊登了《劳动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权利如何处理》的讨论,该文倾向性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只要劳动者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未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其劳动合同不能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终止,用人单位应当继续用工,并按照《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至劳动者符合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条件时,终止劳动合同。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撰写本文供商榷。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赖俊明 徐保红
农村劳动力迁移首先要看劳动者是否有迁移就业的意愿,就业意愿是研究培训需求和迁移就业决策的基础。地处大城市郊区的农村劳动力,既有一般农村劳动力所具有的个体特征,也具有郊区农民所特有的个体特征,其就业观念更为复杂。因此,选取杭州市临安区农村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影响其就业意愿的个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改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观念是进行农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第一步;(2)无业和务农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强烈;(3)通过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
关键词:
城乡劳动力流动 就业意愿 农业经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万
本文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截面宏观数据分次估计了中国城镇劳动者15-59岁分年龄组的产出弹性,所获得的"产出效率-年龄"特征曲线呈倒U型。总样本显示,2000年产出效率最高年龄组为45-49岁,尽管曲线右端下沉,但显示高龄组依然有较高效率;2010年产出效率最高年龄组为30-34岁,曲线右端进一步"下沉",反映高龄组的相对效率有所下降。东部地区最有效率者越来越集中于年轻组,中西部地区最有效率群组的年龄有所提高。鉴于工资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效率,根据CGSS(2002-2012)各年份数据所刻画的"工资-年龄"特征曲线变化,恰好反映十年间高龄组相对工资水平在下降,这应能说明上述总样本结论的可信。未来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时,可考虑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中临近退休的劳动者产出效率的持续变化,尽量使延迟节奏与他们的产出效率改善状况相一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惠敏
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是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如何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对策,但缺乏时效性。对此,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即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取决于政府的意愿和能力,进一步扩展到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组织之间的博奕层面。据此验证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的演进和下降的原因,提出提高我国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意愿 政府能力 劳动者报酬 比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一宁 马野青 王自锋
基于居民退休意愿的视角,在空气质量与城市劳动力供给间建立了理论联系,并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空气质量对居民退休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空气质量变差会通过环境舒适度的直接渠道引致居民退休意愿上升。进一步,空气污染加重会使得女性居民、农村居民、高学历居民、高收入居民和拥有高养老金居民选择提前退休的意愿更强烈。机制分析表明:空气质量变差会使得企业改变不同群体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从而影响居民的退休意愿;空气质量恶化直接关系到职工健康,会使得企业改变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从而显著影响居民的退休意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军 王广州
文章利用全国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中国城镇劳动力的延迟退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劳动力理想退休年龄的均值为54.88岁,低于法定退休年龄,总体呈略微提前退休的倾向;(2)劳动力延迟退休意愿普遍不高,具有延迟退休意愿的比例仅为15%左右,其中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白领"和中等收入群体为典型特征的中产阶层延迟退休意愿最低;(3)男性65岁和女性60岁是当前各自意愿延迟退休年龄的上限,推行男女同龄退休的时机尚不成熟;(4)在影响延迟退休意愿的诸多因素中,现有养老保险制度会抑制劳动力的延迟退休意愿,而良好的健康状况、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较好的家庭福利水平则会对延迟退休意愿提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退休制度 延迟退休 理想退休年龄 养老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新成 郭金陵 於世为 诸克军
文章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利用1981~2006年的数据,对我国不同教育(初等、中等、大学、研究生)劳动者存量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只有中等教育、大学教育劳动者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同时只有中等教育劳动者存量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显著Granger原因;另外,经济增长对大学、研究生劳动者存量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蓓,刘江花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者的比重明显上升,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激励脑力劳动者必须先了解和分析脑力劳动者的真实需要及优势需要。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在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的脑力劳动者的优势需求和潜在优势需求,以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双肩挑人员的优势需求和潜在优势需求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提出了激励脑力劳动者的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