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3)
- 2023(12182)
- 2022(10776)
- 2021(10115)
- 2020(8683)
- 2019(20187)
- 2018(20231)
- 2017(40318)
- 2016(21689)
- 2015(24649)
- 2014(24638)
- 2013(24649)
- 2012(22914)
- 2011(20786)
- 2010(20874)
- 2009(19192)
- 2008(18984)
- 2007(16652)
- 2006(14829)
- 2005(12988)
- 学科
- 济(90154)
- 经济(90038)
- 管理(63457)
- 业(61988)
- 企(49950)
- 企业(49950)
- 方法(45907)
- 数学(40499)
- 数学方法(40123)
- 中国(25094)
- 农(24470)
- 财(23145)
- 学(18718)
- 业经(18681)
- 贸(17636)
- 贸易(17629)
- 易(17111)
- 制(16844)
- 农业(16444)
- 地方(16147)
- 务(14673)
- 财务(14611)
- 财务管理(14580)
- 银(14464)
- 银行(14422)
- 理论(14176)
- 和(13936)
- 企业财务(13912)
- 行(13763)
- 融(13737)
- 机构
- 大学(324378)
- 学院(319626)
- 济(129638)
- 管理(128913)
- 经济(126954)
- 理学(112456)
- 理学院(111248)
- 管理学(109434)
- 管理学院(108859)
- 研究(103321)
- 中国(76857)
- 京(68588)
- 科学(63309)
- 财(61193)
- 所(51579)
- 财经(50231)
- 农(48548)
- 研究所(46993)
- 业大(46611)
- 中心(45942)
- 经(45717)
- 江(44711)
- 北京(43596)
- 范(42088)
- 师范(41730)
- 经济学(39779)
- 农业(38302)
- 财经大学(37646)
- 院(37165)
- 州(36538)
- 基金
- 项目(216553)
- 科学(170637)
- 基金(158780)
- 研究(158651)
- 家(137400)
- 国家(136279)
- 科学基金(117169)
- 社会(100126)
- 社会科(94904)
- 社会科学(94881)
- 基金项目(84900)
- 省(82525)
- 自然(76597)
- 自然科(74792)
- 自然科学(74772)
- 自然科学基金(73437)
- 教育(73156)
- 划(70262)
- 资助(66402)
- 编号(64882)
- 成果(53057)
- 部(49158)
- 重点(47766)
- 发(44915)
- 创(44393)
- 课题(43838)
- 教育部(42456)
- 科研(41556)
- 人文(41441)
- 创新(41374)
- 期刊
- 济(137613)
- 经济(137613)
- 研究(95222)
- 中国(54174)
- 学报(49594)
- 管理(46108)
- 科学(45700)
- 财(43374)
- 农(43194)
- 大学(37611)
- 学学(35374)
- 教育(33002)
- 农业(30168)
- 融(27813)
- 金融(27813)
- 技术(25705)
- 财经(24627)
- 业经(22549)
- 经济研究(22370)
- 经(20819)
- 问题(18752)
- 理论(17037)
- 图书(16643)
- 技术经济(15574)
- 实践(15550)
- 践(15550)
- 商业(15050)
- 贸(14618)
- 业(14581)
- 现代(14520)
共检索到455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丹
国内学界尚无统一的过度劳动程度测定标准和体系,这阻碍了过度劳动研究的进展。构建评定体系,应以过度劳动的内涵及其构成要件为基础,遵循劳动者的疲劳状态和工作状态两大维度。疲劳的衡量指标、"过劳死"的病理征兆和工作状态的评定内容,为过度劳动评定体系提供了衡量指标的"内容内核",而日本的疲劳积蓄度自测量表则提供了结构框架和等级评定依据。
关键词:
过度劳动 评定体系 过劳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续铎
本文从我国劳动者过度劳动的现状入手,分别对过劳的内涵界定、形生机理、影响因素和规制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技术、法制、意识等各方面环境深刻影响到政府、企业、劳动者和工会等相关主体的观念和行为,并经由职场中的外推力和内促力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最终"输出"了中国社会的过度劳动问题。政府有必要从预防性措施和补救性措施两个角度对社会过劳问题进行治理,并最终树立起新的适度劳动观。
关键词:
过度劳动 过劳死 过劳成因 适度劳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远伟
税收负担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测度指标,但目前的宏观税负无法测度劳动者的税收负担,因此找出对劳动者税负的测度指标便具有必然性。本文主要探讨一种新的税收负担指标,即劳动者税负,并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上,对劳动者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劳动者税负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弓秀云
采用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中国不同性别劳动者退休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抚养或赡养子女老人数量、家庭独立收入来源人数、单位性质、工作状况对男性和女性退休意愿影响显著,但又有较大差异;闲暇消费水平和期望退休年龄影响显著且较为一致。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公众的退休意愿,对退休年龄改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蓓,刘江花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者的比重明显上升,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激励脑力劳动者必须先了解和分析脑力劳动者的真实需要及优势需要。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在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的脑力劳动者的优势需求和潜在优势需求,以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双肩挑人员的优势需求和潜在优势需求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提出了激励脑力劳动者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新成 郭金陵 於世为 诸克军
文章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利用1981~2006年的数据,对我国不同教育(初等、中等、大学、研究生)劳动者存量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只有中等教育、大学教育劳动者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同时只有中等教育劳动者存量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显著Granger原因;另外,经济增长对大学、研究生劳动者存量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施霞 吴真 王进
利用自编的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由五个维度构成,即信息处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计划技能、技术技能、合作技能;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各个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为:合作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计划技能、技术技能、信息处理技能;我国劳动者五大核心技能与劳动者工作绩效呈显著相关;不同收入人群在五大职业核心技能得分上差异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欢
能否被认定为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受到劳动基准保护,对于普通公民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其判断标准一直与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相捆绑。一方面,现行法律面临大量劳动者被排除在劳动关系之外却又需给予劳动基准保护的两难境地;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准从属性"劳动者应否纳入劳动基准保护也成为热门话题。对劳动者的判断,应回归到"从属性"标准,并扩大非典型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认定范围;将"主体"标准作为劳动合同订立、解除的合法性判断条件,而非劳动关系的判断依据。
关键词:
劳动基准 劳动者 劳动关系 主体资格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林欧
本文认为,由于在华外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近年大量增加以及这类劳动争议所显示出的特定性质,我国应按照保障在华外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的指导目标,完善相应的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制度,并从根本上规范外国人的就业制度。
关键词:
在华外国劳动者 劳动争议 劳动权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车翼 王元月 马驰骋
本文运用青岛市抽样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模型对影响老年劳动者劳动供给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重点研究了养老金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第一,我国目前养老金覆盖率低的现状,导致有养老金的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供给,这与养老金同劳动力供给成反向变动的理论假设相违背;第二,实证结果表明,养老金、年龄、性别、技术证书、教育程度对老年劳动者劳动供给行为影响显著。
关键词:
劳动供给 养老金 logistic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华 许晶
本文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应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角度,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劳动者素质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得到劳动者素质分数,利用1985—2009年的数据对我国劳动者素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一个比较客观描述我国劳动者素质状况发展趋势的指数和劳动者素质增长率。最后,对高素质人才如何发挥创新作用,减少高素质人才的流失,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
关键词:
劳动者素质 评价指标体系 对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翟爱梅 黄立奋
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10、2012和2015年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探讨了个体受教育年限对创业选择的影响,并引入性别、家庭背景两个调节变量分析其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由于模型存在内生性,选取个体英语水平作为工具变量。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学历对创业倾向有抑制效果,即受教育年限越长,其创业倾向越低;男性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对其创业行为的抑制效果相较于女性明显减弱;所处家庭背景较好的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对其创业行为的抑制效果明显增强。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相关创业鼓励政策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
受教育年限 创业选择 性别 家庭背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尤亮 李根丽
过度教育与离职率高涨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为何会并存发生,解答这一问题对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和企业管理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过度教育影响劳动者离职倾向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微观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有序Probit模型研究了过度教育对劳动者离职倾向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过度教育显著增强劳动者的离职倾向,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过度教育会通过降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安全感来增强劳动者的离职倾向。进一步分析表明,过度教育未增加劳动者的在职培训机会和外部雇佣机会感知,其在劳动者职业发展中更可能是绊脚石而不是垫脚石。本文深化拓展了过度教育影响劳动者离职倾向的理论阐述机制,并为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的劳动者就业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思考方向和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尤亮 李根丽
过度教育与离职率高涨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为何会并存发生,解答这一问题对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和企业管理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过度教育影响劳动者离职倾向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微观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有序Probit模型研究了过度教育对劳动者离职倾向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过度教育显著增强劳动者的离职倾向,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过度教育会通过降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安全感来增强劳动者的离职倾向。进一步分析表明,过度教育未增加劳动者的在职培训机会和外部雇佣机会感知,其在劳动者职业发展中更可能是绊脚石而不是垫脚石。本文深化拓展了过度教育影响劳动者离职倾向的理论阐述机制,并为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的劳动者就业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思考方向和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