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97)
2023(15476)
2022(13330)
2021(12859)
2020(11012)
2019(25845)
2018(25652)
2017(49422)
2016(26778)
2015(30864)
2014(31016)
2013(30342)
2012(28169)
2011(25338)
2010(25589)
2009(24109)
2008(24003)
2007(21423)
2006(18775)
2005(17100)
作者
(78156)
(65446)
(65245)
(62451)
(41580)
(31472)
(29907)
(25663)
(24560)
(23448)
(22127)
(22065)
(20894)
(20869)
(20412)
(20286)
(19622)
(19474)
(19032)
(18837)
(16381)
(16138)
(16116)
(14932)
(14845)
(14696)
(14556)
(14461)
(13388)
(13141)
学科
(112370)
经济(112251)
管理(78043)
(77010)
(61724)
企业(61724)
方法(55636)
数学(49541)
数学方法(48750)
中国(31634)
(31025)
(28729)
业经(23248)
(22728)
贸易(22715)
(22581)
(22185)
(21376)
农业(20649)
技术(20054)
地方(19068)
理论(18161)
(18058)
银行(18007)
(17668)
财务(17593)
财务管理(17542)
(17145)
(16723)
金融(16719)
机构
大学(389368)
学院(387470)
(160606)
经济(157238)
管理(150560)
理学(129454)
研究(128595)
理学院(128075)
管理学(125533)
管理学院(124807)
中国(99122)
(82929)
科学(78999)
(74439)
(65422)
(64078)
中心(60381)
研究所(59241)
财经(59221)
(58287)
业大(57660)
(53761)
北京(52380)
农业(50494)
(49668)
经济学(49630)
师范(49133)
(46273)
(46009)
经济学院(44899)
基金
项目(254221)
科学(199723)
基金(185078)
研究(182906)
(162018)
国家(160764)
科学基金(137617)
社会(115536)
社会科(109606)
社会科学(109576)
(98696)
基金项目(96422)
自然(89999)
自然科(88007)
自然科学(87984)
自然科学基金(86409)
教育(86021)
(83560)
资助(78495)
编号(74933)
成果(61031)
重点(57304)
(56858)
(53425)
(52717)
课题(50725)
创新(49372)
科研(49216)
教育部(48799)
国家社会(48196)
期刊
(171898)
经济(171898)
研究(111318)
中国(77181)
学报(61847)
(58857)
(57147)
管理(56249)
科学(56189)
大学(46994)
学学(43913)
教育(42030)
农业(39072)
技术(38559)
(34699)
金融(34699)
财经(29358)
经济研究(28459)
业经(27459)
(25300)
问题(22808)
统计(22320)
图书(21791)
(21572)
技术经济(21511)
(20399)
(19883)
理论(19317)
(18500)
决策(17999)
共检索到581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昱  夏君诺  王昊  
基于劳动生产率增长中规模外溢到技术外溢的动态演化视角,运用空间计量及复杂网络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省际劳动生产率增长溢出明显,但规模溢出机制易受地理距离限制,且省际劳动力流动与资本逐利方向决定了其增长或下降,长期中易形成稳态僵局;(2)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技术溢出机制的排他性较低,能够带动溢出网络中的劳动生产率增速提升,且不易受地理位置限制,可见拓展前沿技术或吸收适应性技术是改善劳动生产率技术型增长路径的方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盾  
本文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Bhaduri-Marglin模型和内生性技术进步理论,利用我国1978—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提高平均真实工资率对我国总需求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潜在影响。通过引入真实工资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分别核算东部与内陆地区的总需求和劳动生产率区制、使用更加全面稳健的估计方法等,对现有相关研究做出改进,并得出如下结论:当前我国的总需求和劳动生产率均处于"工资拉动增长"的区制。提高真实工资增长率,不仅会通过"马克思-希克斯"效应驱使厂商提高劳动生产率,还会通过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促进总需求增长,而后者又通过"卡尔多-凡登"效应进一步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这种效应在内陆地区比在东部地区更加明显。多措并举地提高真实工资增速,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有利于实现内生需求创造与供给效率提升的协同,助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光明  李莹  
近十多年来,我国实际工资增长率持续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这种现象不仅和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历史情况不符,也和经典的新古典理论相悖,值得深入研究。为此,本文首先纳入相对生产率、劳动力供给、劳动力转移、投资规模占比与投资结构三类五大结构因素,搭建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非一致性变动分析框架,然后采集1998—2014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构建省份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定量揭示工资超劳动生产率增长背后的结构诱因及其驱动机理。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看,五大结构因素引入模型后,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弹性下降4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砚耘  
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和“六五”时期,其他各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都比较慢,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也不高。三年调整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走的是效益型的增长方式。“六五”时期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特殊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清萍  刘晴  
笔者利用投入产出表和贸易数据,测算1992年~2010年间我国15个行业的国际外包水平,对国际外包与人均实际产出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国际外包水平经历先增后降的发展过程,从1992年的0.20上升到2002年的0.22,之后逐年下降,2007年为0.16;在短期和长期上,外包对行业的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具有负向影响,短期弹性大约在-0.1到-0.2之间,长期弹性大约在-0.3到-0.5之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富华  李国平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份额变化分析方法,把工业作为整体细分地区,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期各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原因。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总体来说,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通过结构细分,各地区之间的增长又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联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辛永容  陈圻  
以我国制造业1980-2006年相关数据为基本资料,运用卡尔多.凡登定律(Caldor-Verdoorn Law)来检验我国制造业是否存在劳动生产率的规模递增效应,并根据生产率增长的需求驱动路径来分析制造业劳动力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ze)方法来进一步分解劳动力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至少在1995-2006年间存在生产率增长的规模递增效应,且在这阶段间存在着地区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偏离-份额分析法分解则表明地区间劳动力的流动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份额较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鹏飞  李莹  
本文将"巴萨效应"的工资传导机制引入古典经济学的劳动生产率——工资理论框架,采用1996—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考察以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的相对生产率表示的"巴萨效应"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发现"巴萨效应"在全国层面是推动工资上涨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看,巴萨效应的工资传导机制仅在东部地区显著成立,而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和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间的劳动市场分割阻碍了巴萨效应对工资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玲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production function,the author analys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productivity of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y using index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44 73% of the change of productivity is induced by the shift of employed persons between industries.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鹏  张剑波  
以2001~2012年我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研发活动及其内外溢出效应同区域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基础研究抑制了研发内外活动对区域创新产出增长的影响;应用研究能直接推动创新产出增长,但却降低了其他两类研发活动对区域创新产出的贡献,也未能较好地利用研发外部的创新影响因素;试验发展较好地推动我国现阶段的区域创新,能直接促进区域创新产出,也能提升其他两类研发活动对区域创新增长的边际贡献,但未能提升外部创新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昊  
笔者在产出函数中以劳动生产率为因变量,引入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为自变量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选取全国286个地级市的数据面板为样本,使用FE、RE、Tw-FE、LSDV、FGLS等方法研究发现:从时间上看,人均资本存量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但提升效果趋于稳定;人力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处于增长的趋势中且人力资本投入的提升最具潜力;劳动力要素投入则显出规模不经济。从空间上看,人力资本投入、人均资本存量在中西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东部高于中西部;工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浩然  
本文采用2003-200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理距离、集聚外部性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等影响因素后,一个城市的劳均资本存量、经济密度和相对专业化水平对劳动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邻近城市的经济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城市间的溢出效应在170公里范围内表现得最为显著,此后明显减弱,至280公里以外几乎消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昊  
笔者在产出函数中以劳动生产率为因变量,引入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为自变量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选取全国286个地级市的数据面板为样本,使用FE、RE、Tw-FE、LSDV、FGLS等方法研究发现:从时间上看,人均资本存量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但提升效果趋于稳定;人力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处于增长的趋势中且人力资本投入的提升最具潜力;劳动力要素投入则显出规模不经济。从空间上看,人力资本投入、人均资本存量在中西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东部高于中西部;工业化程度在东部显出消极影响,中西部则呈现积极影响;而劳动力要素投入在东部和中部呈现规模不经济,西部则相反。综合来看,近阶段人力资本投入对于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我国要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应注重人力资本的增值与纵深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绅峰  潘爽  吴文洋  
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推手,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2011—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经济集聚水平、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加剧银行业竞争以及推动市场化进程等渠道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这种作用具有异质性,表现在失信环境越好、教育水平越高及城市规模越小的地区作用越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的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中数字经济的应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欧阳博强  孙学涛  王振华  
利用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城市化的门槛效应,并据此分析了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与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呈倒"U"形关系;产业结构的"工业化"倾向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随城市化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特征,中等城市化水平下的"工业化红利"最为显著;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具有协同影响,但存在地区差异;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在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降,不能完全归因于产业结构的服务化倾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