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6)
- 2023(11034)
- 2022(9454)
- 2021(8543)
- 2020(7503)
- 2019(17145)
- 2018(16920)
- 2017(33551)
- 2016(18545)
- 2015(20926)
- 2014(20906)
- 2013(20980)
- 2012(19696)
- 2011(17868)
- 2010(18035)
- 2009(17015)
- 2008(17032)
- 2007(15652)
- 2006(13754)
- 2005(12326)
- 学科
- 济(77483)
- 经济(77399)
- 业(51221)
- 管理(50106)
- 方法(38089)
- 企(38005)
- 企业(38005)
- 数学(34256)
- 数学方法(34011)
- 农(23734)
- 中国(22519)
- 财(22210)
- 贸(17855)
- 贸易(17851)
- 易(17407)
- 学(16292)
- 农业(16066)
- 制(15813)
- 业经(15759)
- 银(13782)
- 银行(13715)
- 行(13077)
- 地方(12959)
- 融(12310)
- 金融(12308)
- 务(11970)
- 财务(11949)
- 财务管理(11915)
- 企业财务(11226)
- 环境(11069)
- 机构
- 大学(280271)
- 学院(278125)
- 济(118396)
- 经济(116136)
- 管理(103443)
- 研究(96448)
- 理学(89651)
- 理学院(88610)
- 管理学(87162)
- 管理学院(86655)
- 中国(72636)
- 科学(60944)
- 京(58743)
- 农(57036)
- 财(54517)
- 所(51390)
- 研究所(46904)
- 业大(46818)
- 农业(45773)
- 财经(43884)
- 中心(43669)
- 江(41065)
- 经(39835)
- 经济学(37471)
- 北京(36909)
- 范(34622)
- 经济学院(34329)
- 师范(34138)
- 院(33667)
- 财经大学(32558)
- 基金
- 项目(183315)
- 科学(142246)
- 基金(133374)
- 研究(126922)
- 家(119102)
- 国家(118126)
- 科学基金(98624)
- 社会(81378)
- 社会科(77187)
- 社会科学(77159)
- 省(71248)
- 基金项目(71150)
- 自然(64916)
- 自然科(63403)
- 自然科学(63377)
- 自然科学基金(62295)
- 划(61142)
- 教育(58355)
- 资助(54688)
- 编号(50278)
- 重点(41826)
- 部(41052)
- 成果(40908)
- 发(39351)
- 创(37835)
- 科研(36243)
- 计划(35678)
- 创新(35526)
- 教育部(34458)
- 课题(34391)
- 期刊
- 济(124745)
- 经济(124745)
- 研究(78893)
- 学报(51640)
- 农(50737)
- 中国(50149)
- 科学(44024)
- 财(40860)
- 大学(37419)
- 学学(35665)
- 管理(34995)
- 农业(33877)
- 融(26142)
- 金融(26142)
- 教育(23181)
- 财经(22021)
- 经济研究(21411)
- 技术(20954)
- 业经(20723)
- 经(18909)
- 业(17934)
- 问题(17869)
- 贸(15652)
- 版(14272)
- 技术经济(14258)
- 商业(14231)
- 理论(13844)
- 统计(13494)
- 国际(13277)
- 业大(13087)
共检索到403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吉超
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取决于实际平均工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而两者又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可知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包括所有制结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以及工会的力量。根据调整后的资金流量表数据计算的结果显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56.62%下降至2013年的50.86%。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与实际人均GDP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负相关,与公有制经济占比和工会的力量正相关。可以通过提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工会组织的作用等措施提高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变动趋势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华 褚玲 张全红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和人力资本均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基于此,认为要扭转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趋势,根本途径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通过提高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来加快向一元经济结构过渡。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人力资本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谚晨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并且处在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低的水平,文章分别用资金流量表方法和收入法计算了劳动收入份额,并且相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还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带来的不良影响,认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不仅影响我国消费低迷,往往还伴随着收入差距过大。文章认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是由于劳资分配失衡,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所致,并从投入产出和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个角度来分析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的现象,结果表明在投入阶段资本增速较快,对劳动发生了挤占与替代;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长期超过平均劳动者报酬增长速度;在产出方面,计算了劳动收入分配公平系数,结果表明企业部门存在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不良影响 劳资分配失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明海
文章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再估算,区分名义和实际劳动收入份额,并探讨这种区分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的影响。结果发现,考虑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劳动收入份额估算值比现有文献中的名义估算值低6~14个百分点,其下降幅度更大、下降持续期更长,表明国民收入分配状况恶化比预期更为严峻,也更符合普通劳动者对收入分配的直观感受。实际劳动收入份额出现U形拐点既可能是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短期效应,也可能是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引起的长期趋势。因此文章认为,应当改变传统以资本替代劳动的发展模式,推动偏向劳动要素的技术进步,发展有利于劳动要素的现代服务业,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效率。
关键词:
名义劳动收入份额 实际劳动收入份额 估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蔼婷
准确测算劳动收入份额是揭示中国国民收入功能分配格局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广泛存在的未被观测经济视角,提出了一种测算劳动收入份额的新方法——"两系统平行测算法"。基于全国和区域两个维度的重新测算表明,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基本上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并未大幅低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其变化规律并非一味地下降而是呈现典型的"倒U型"走势。系统分解结果进一步显示,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是正向的GDP系统内效应和正向的NOE系统间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则是相对微弱的NOE系统间正效应无法抑制相对强大的GDP系统内负效应的结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肖文 周明海
本文比较分析收入法GDP和资金流量表核算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前者呈下降而后者呈上升趋势。结构分析表明企业部门与住户和政府部门的加权劳动收入份额的反向变化使资金流量表中劳动收入份额保持小幅上升。波动性分解表明产业内部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的同向变动使收入法GDP不稳定,而部门内部效应和部门结构效应的反向变动使资金流量表相对稳定。因此,通过调整产业政策将产业结构与产业内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相互协调,使劳动收入份额保持稳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扬波
笔者从劳资利益分配框架的视角出发,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要素分配份额的因素,通过建立数理分析模型探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7年~2008年的我国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各因素对劳动报酬份额比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提高的资本产出比、资本增强型的技术进步、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缺位以及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展 葛扬
本文采用基于理论方法构建的数据,分析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在1978-2018年的变动情况,着重考察其自2008年以来不断上升的原因,并分解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以探索增长的动力和行业来源。从动力来源角度,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在2008-2018年的进一步上升主要来自实际劳动报酬的上升,其次是TFP增长率的下降,而资本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抑制作用在增强。从行业角度来看,2008-2018年,农业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下降,大部分工业部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增长贡献被一部分工业部门带来的增长损失抵消掉,服务业是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在2008-2018年进一步上升的主要行业来源。努力提升劳动力回报和TFP应是政府制定旨在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晓霞 白重恩
劳动收入份额为初次国民收入分配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文献中关于劳动收入份额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讨论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标准。即使数据口径一致,劳动收入份额也很难完全符合Kaldor事实。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格局最根本的因素可归纳为经济结构转型、有偏技术进步、产品和要素市场扭曲三个方面,其他因素可通过它们间接地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分析倾向于认为,美国和欧洲国家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多由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解释,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差异还可解释国家间的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同,而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趋势则更多由产业结构变化所致。对有偏技术进步的探讨中,已有研究多围绕要素替代弹性和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涂奕
劳动收入份额能够有效反映一国收入分配政策、产业结构、工资制度以及整体经济环境等因素。本文通过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历史,分析各时期数额变化的原因,总结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类因素,对研究我国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收入分配政策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谚晨
我国转轨时期要素价格双轨制的存在,产生了要素价格扭曲。要素价格扭曲又分为绝对扭曲和相对扭曲,通过测算工业企业中不同所有制企业要素价格扭曲及其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发现,主要为要素价格绝对扭曲中劳动要素负向扭曲和相对扭曲中资本要素相对于劳动要素负向扭曲严重,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并通过剖析不同所有制企业在不同阶段要素价格扭曲负面影响劳动报酬份额的途径,有利于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有目的性地减小不同所有制企业中要素价格扭曲现象,对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和确保公平有着重大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申 杨红彦
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显示在1999~2009年期间,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主要是行业内部劳动力再配置的结果;利用中国工业部门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方法对国际贸易、技术变革对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国际贸易具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我国工业部门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而技术进步则存在显著降低工业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这与我国工业部门在研究期内的技术进步具有劳动节约型特征有关。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国际贸易 技术变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孟 张诚
文章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资扭曲指数进行了计算,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市场存在的工资扭曲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贸易开放导致的资本强势以及所引进的技术是劳动节约型的,这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外资的流入通过负向的工资溢出效应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较强的融资能力,促进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较高的人力资本,议价的能力越强,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正向的作用;政府的财政支持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由于劳动和资本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资本深化抑制了劳动份额的提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全红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因素,并运用1993-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造了一个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要素替代弹性、二元经济引发的巨大就业压力和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这些发现意味着,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可能进入上升通道,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重视劳动者利益的政策调整则有助于加快这一进程。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二元经济 刘易斯拐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